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问题解决"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和理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探索,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体验问题解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目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思波 《四川教育》2001,(10):29-29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李淑惠 《四川教育》2001,(10):30-30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数学家哈尔莫斯说的一句名言。数学之所以能成为锻炼思维的体操,是因为数学发展始终都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也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解决的办法。数学教学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方面)的形成、推证和探索过程的质量是衡量数学教学效益和活力的最重要指标,所以“问题”确是数学教学的心脏。  相似文献   

6.
问题驱动教学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经历解决环环相扣的问题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选取问题驱动式教学,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踊跃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学习,培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者以“变化率问题”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如何设计恰到好处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7.
陈宝香 《四川教育》2000,(10):33-33
重视“问题解决”,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问题解决”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知道,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都是重要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而让学生循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那么不仅整个思维活动不是学生独立完  相似文献   

8.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大方面,它是联系数学与实际的一个通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与传统教学方法——画图法进行整合,形成思维图表,试着把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用图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培育思维能力和形成思维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人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数学课程标准》“提高学生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具体目标.张乃达在《数学思维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数学思维的微观过程可以看成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且解决问题本身就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思维话动,而数学思维活动又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设计,把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组织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中关于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一项基本的且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卢天庆 《四川教育》2001,(10):31-31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孟欣 《考试周刊》2011,(3):89-8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提出新问题一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而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获得的全部学习结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全部学习结果分为“结果性”学习成果和“过程性”学习成果二个维度.“结果性”学习成果包括4种类型的知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和4个层级的智慧技能(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过程性”学习成果包括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数学结果形成与应用过程中的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思维等;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在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体会认知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特点和了解数学的价值等;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16.
潘亚萍 《数学教学》2010,(3):4-6,48
变式教学已被誉为“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中国方式”.然而,变式在教学中还需采取适当的应变措施一因“人”而异、因“本”而异、因“课”而异.在有效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出重要的数学概念,并巧妙地吸引和挑战学生来思考这些问题,使他们喜欢数学.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学生思考、提问、交流、解决问题并讨论解题的思路、策略和解答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付克聪 《四川教育》2001,(10):28-28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以美启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策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数学审美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启发我们去进行直觉思维,引导我们去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因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果引导学生以数学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从数学审美的角度去思考,按数学审美的要求去猜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习惯,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9.
毛亚娟 《职教论坛》2002,(12):29-29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当前教学中一个迫切的问题,它是新世纪数学研究的课题,又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内容。而数学课堂的“疑问设计”则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人们的思维活动总是从疑点开始的,有了疑问就必然要去思考、分析,然后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教师的“设计疑问”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堂上不断的设计疑问、解决疑问的复杂过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进而提高人才素质。一、导入新课要有吸引力导入新课就像一部电影一样,…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的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猜想和归纳,从而掌握数学原理和公式,然后应用于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往往只注重一个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导致“学而不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