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09,(7):53-57
2003年11月24日,200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37岁的卢柯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当选的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而且,值得骄傲的是,纳米专家卢柯是地地道道在中国打造出炉的。  相似文献   

2.
卢柯,1965年出生;1990年,他获得中科院金属所博士学位;1993年,28岁的他被聘为中科院研究员,成为中国材料界最年轻的高级科技人才;1995年,刚满30岁的他就成为博士生导师,并获得香港求是基金会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他荣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他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3年,年仅37岁的他当选中科院院士,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一由于上学比较早,16岁时,卢柯考入华东工学院(现为南京理工大学)。卢柯所在的班有38名学生,他的入学成绩在班中排倒数第二。因为入学成绩低,他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要在一定的时间里赶上东部…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2004,(7):2-2
2003年,37岁的卢柯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当选的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值得骄傲的是,纳米专家卢柯是地地道道在中国打造出炉的。  相似文献   

4.
程曦 《神州学人》2006,(6):16-17
薛其坤教授,1963年生于山东蒙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物理系工作学习近8年。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至2005年任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在材料物理相关领域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超过1300次,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4年因全同纳米团簇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12月16日,41岁的薛其坤教授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4月 2 2日 ,中科院院士何国钟、博士生导师刘煜炎及韩克利博士一行三人来我院讲学 .何国钟院士今年 63岁 ,是我国立体化学反应和化学激光器研究方面的权威 ;刘煜炎博士 ,38岁 ,曾留学英国 ,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 ,作为长江计划的特聘教授 ,现为中科院武汉数学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韩克利博士 ,现年 37岁 ,师从何国钟院士从事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 ,是立体动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 .在我院期间 ,何国钟院士以“分子反应动力学简介”为题 ,就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起源、现状与未来作了报告 ;刘煜炎博士作了题为“波…  相似文献   

6.
院士增选要严格把关、宁滥勿缺,要注重候选人学术质量与学风道德,要确保院士增选工作的公平、公正……在这些“旧条框”的规范下,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和新当选院士群体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呢甲  相似文献   

7.
著名科学家、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曾用“探赜素隐老而弥笃,立志创新志且益坚”来概括他的求学科研路;理论化学家唐敖庆院士称赞他“学如行云流水,德比松劲柏青”。在厦门大学,百岁院士蔡启瑞有一个独特的称呼——“蔡先”,正如陈嘉庚先生被尊为“校主”一样。  相似文献   

8.
新增选两院院士名录1997年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年前在京揭晓。增选结果表明,中科院新院士进一步年轻化。58名新院士的平均年龄为609岁,其中60岁以下(含60岁)的有27名,占466%;而51—55岁的就有11人,占总数的19%;...  相似文献   

9.
2007年岁末。院士增选工作落下帷幕。在29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3位为上海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段树民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张经教授。随着他们的加入,上海现有的中科院院士总人数接近百名。  相似文献   

10.
做一流科学家———记中科院院士王志新缪健这一天是王志新由衷感到高兴的日子:1997年12月4日,因为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突出成就,44岁的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这是中国科学界最高的荣誉。也因为这个荣誉,他更多地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王志新没有驻足终点...  相似文献   

11.
1988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决定送23岁的卢柯去日本读博士,这让同学们好生羡慕。但卢柯的选择,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要留在所里读博士。他说:“科学研究是靠人来做的,能不能做好,取决于人的能力……有时候简陋的条件,反倒更激发人的创造力。放射学之父卢瑟福,就是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用最简陋的设备从事放射性研究的。这说明非凡的创造力和敏锐的科学直觉,才是科研中最重要的。就整体科技发展水平而言,我国是落后的,但局部不一定比国外差。金属所拥有良好的仪器设备和科研环境,我在国内同样能得到发展。”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当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师》2012,(11):4-4
20i2年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增选的84名院士和21名外籍院士名单,其中有3名华人科学家被增选为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3.
陈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我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他在白血病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因此,他获法国抗癌基金会“卢瓦兹”大奖。这项大奖授于非法籍科学家,陈竺是第一个。陈竺,1953年生,今年45岁。说起来是69届初中毕业生,其实当年去江西插队落户前仅仅读完小学。这样的起点,这样的年龄,能在医学界有如此的水平和成就,这不能不  相似文献   

14.
院士增选:门槛提高 把关加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选院士一直是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们心目中的崇高荣誉,增选院士及其标准自然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增选名额仍为60名,与2009年一致。此次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严格把关,强调候选人工程技术特点、关注增选院士的学术道德、关注边缘学科的候选人……以求保证院士增选工作的权威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25日下午,魏于全教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消息传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院一片欢腾。11月26日,魏于全教授同新闻媒体的见面会上,石应康院长热泪盈眶,激动地说:“50年了,我们终于培养出了一位院士”。“魏于全教授能当选院士,是他个人的骄傲,也是全体川大人,华西医院全体师生职工的骄傲……”“七年前,魏于全从日本归国时还是满头青丝,如今才44岁,他的青丝就已变成了白发!”看着魏于全头上的缕缕白发,泪水禁不住从石院长眼角滑落。魏于全教授也泪光闪动,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从一位青年医生成长为一名院士,魏于全教授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其间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16.
一生为三事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4年2月,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3月,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半导体科学领域,有一位声震国内外、被誉为“太空材料之母”的科学家,她就是中国半导体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中科院院士林兰英博士。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高锟型科学家"的中科院院士郭光灿,今年已届七十。初见郭院士,脸颊瘦削、目光睿利、微笑谦和,他从阳光下缓步走过,安静而沉着,一如他走过与量子结缘的冷热三十一年:三十九岁,开始量子研究;四十二岁,主持召开全国第一个量子光学学术会议;四十九岁,结集出版量子光学课程讲义;五十五岁,独立完成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第一项重要工作——量子编码  相似文献   

19.
由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陆熙炎院士主持,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杭州大学共同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化学”,经过研究人员4年的协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果,于1999年4月19日通过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在高选择性反应中的应用”的继续和发展。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出色地完成了研究计划,达到并超过了预期研究目标,项目总评为特优。项目的6个课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金属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33岁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柯博士成为该年度仅有的2枚年会金质奖章的获得者之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学者。在此之前,卢柯因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成绩突出而连年获奖。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1992年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4年获原国家科委等部委颁发的“金牛奖”,1995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