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熟"这个词,对于我是个久违的字眼。说久违,并不是我听不见、看不到它,也不是对它的含义没有一点儿思索,而是年轻时落下的病。这个"病"使得我经常有意地疏远这两个字,当周边的人们兴趣极浓地议论所谓"成熟"的时候,我就缄口不语,甚至会躲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2.
雪莉为什么能脱颖而出?雪莉靠什么脱颖而出?雪莉为了什么脱颖而出?人们往往都说,居高声远,意思是人的声音要传播得远,就要站在高处,俯临低处,那才拥有声音广泛、较远传播的优势。而我从雪莉作品中,从我知晓和了解的她的品行中,深深地感悟到雪莉恰是"居‘底’声远"、"俯‘底’声远"。  相似文献   

3.
"多面手""组合拳",笔者给二者统一冠名为"散打"。"散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笔者将"散打"融入传媒,是觉得散打对传媒有参照、借鉴功效,尤其对基层电视台记者来说,功效会越发显著。本文将从"散打"的本质归属、基层电视台记者为什么应该做"散打"能手、"散打型"与非"散打型"记者的执业效果等方面,对基层电视台记者应该做"散打"能手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丁钟 《新闻爱好者》2011,(10):34-36
2010年国庆期间,在网络社区中以第一人称"我"叙述的"小月月"事件,在一周内点击率过百万,成为大众争相议论的话题。作为一直存在于虚拟空间里的"小月月",为何能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事件叙事视角的探究,找出网络传播中第一人称叙述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5.
龚蕊 《新闻世界》2011,(2):138-139
"80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出生到成长都得到广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各种有关"80后"的报道也是络绎不绝,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报道不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文通过对媒体关于"80后"一些报道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媒体对"80后"的形象是怎样进行建构的。  相似文献   

6.
雷路展 《新闻爱好者》2010,(12):153-153
7月27日,当河南上蔡县的白血病患儿薛培艺走出层流病房,我代表大病救助报道小组,给她送上庆祝重生的蛋糕的那一刻,激动、欣慰、感恩、对生命的敬畏……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整整4个多月的关心、关注,整整4个多月的上下奔走,《河南日报》"探路大病救助"系列报道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7.
“云”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云"计算在给用户带来便利与高效的同时,用户信息资产安全与隐私保护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云"图书馆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根据基础设施"云"平台特点,提出了"云"数字图书馆面向基础设施"云"的安全框架,以及解决"云"数字图书馆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姜兴华 《军事记者》2014,(12):40-41
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为了给其扩充军备铺路、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提供"依据"和构筑反华包围圈提供借口,"中国威胁论"曲不离口,有媒体专家将其归纳为"安倍炒作三支剑"。透过"安倍炒作三支剑",给我对外舆论战提出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维(701~761年)在其生前及逝世后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杜甫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殷璠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世人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相似文献   

10.
高岩 《东南传播》2011,(6):30-31
本文以2011年"两会"期间"红段子"传播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红段子"兴起的背景。结合传播特点分析以"红段子"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化之特质,认为"红段子"在构建健康积极的新媒体文化,进行舆论引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华 《新闻世界》2015,(1):52-53
新媒介环境媒介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中,"报纸消亡论"被提出并一度甚嚣尘上。本文以媒介"小生境"理论为视角,结合"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启示,考量报纸的发展前景,认为报纸符合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且在进化实践中不断吸收新媒介技术能量继续推进报纸"碎片化"阅读,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2.
李建强 《兰台世界》2014,(6):140-141
范宽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雄浑壮厚,峻重苍老是范宽的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其画作中的"道"与"理"对后代绘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透过"被××"现象分析"被时代"的话语博弈的特点,辨析其在话语权博弈层面上的价值及意义。网络"被时代"呈现出的是组织化了的公众话语权力的力量,在网络话语的发展道路上极具进步意义。本文同时指出网络"被时代"话语中的不和谐音。  相似文献   

14.
王丽 《新闻爱好者》2010,(5):104-105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是目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折腾"的翻译表明"中国英语"在译介中国文化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它将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产生重大的人文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玉芳 《新闻世界》2010,(8):112-113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包括全国"两会"在内的各级"两会"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盛会。本文以安徽日报农村版近年来在省"两会"期间开设的"两会民声"栏目为例,着重解析"两会"报道是如何畅通信息渠道、创新报道形式,从而增强"两会"新闻的可读性和"两会"报道的持续性,在竞争激烈的"两会"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6.
程云蕾 《兰台世界》2014,(12):146-147
康熙皇帝面对凋敝的社会经济和内忧外患,将"崇俭戒奢"思想运用于国家管理,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并一以贯之,取得显著效果,恢复发展了社会经济,扭转了清朝财政困境,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魏曦英 《东南传播》2011,(1):134-136
媒介融合情境下,报纸、网站联姻,打造"融"媒介,目的在于探寻报纸的数字化生存的可行性模式。报纸网站,如何发展?传统纸媒有数百年的采编经验和新闻生产模式,新兴的商业门户网站内容模式已然成熟,这些都为报纸网站发展提供了可宝贵的经验。但是如果缺乏适应"融"媒介的"融"思维,未能跳出思维的定势,打破旧有的格局和模式,报纸网站仍将处于发展停滞、影响力小、可有可无的尴尬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网络社会中风行着各路以"哥""姐"为称号的人物,引发公众和传媒的热议,其中典型的如"犀利哥"、"凤姐"。本文认为,无论是否出于炒作目的或存在网络推手助推,这些"哥""姐"们接受的是大众狂欢式、围观式的消费。在传媒消费主义视域下,"哥""姐"现象之热背后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式微,人文精神和传统消费文化价值的沦丧,以及大众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徐珊 《新闻世界》2011,(3):153-154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此后这一代孩子被媒体各界称为"80后"。"80后"起初代表的是自私、无知、懒惰等负面形象;而经过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之后,"80后"成了有热情、有理想、有爱心的青年人的代名词;而近几年的"80后"们慢慢步入成家立...  相似文献   

20.
圣节 《新闻世界》2011,(5):165-166
在目前,公益广告因为得到了企业的赞助,而搀杂了很多的商业元素,使得公众对其褒贬不一。本文针对目前公益广告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指出解决之道。本文并不是反对企业赞助公益广告,而是认为在商业元素不破坏公益本质的情况下,应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赞助公益广告,在允许企业赞助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公益广告的"利"、"义"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