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青春剧,是指集数不多(30集以内)、大量启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以细腻爱情戏为主的剧种。一般认为其发源于日本,起源于漫画。目前最受欢迎的偶像剧来自韩国和台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陆第一部公认的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出现至今,青春偶像剧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同时,由于青春偶像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青春偶像剧成为当今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热点。那么青春偶像剧到底具备怎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得到众多青年受众群体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马冲 《新闻爱好者》2012,(12):13-14
青春偶像剧是电视剧题材的一种,是以年轻人的友情、爱情、成长为主线的一种融合青春时尚的电视剧。近些年,偶像剧不断发展壮大并创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强烈追捧,本文以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根据,试图解析偶像剧盛行的社会根源与各种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龚蓓苾一眼看上去就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有那种很东方却又很现代的气质和独特的个性。影迷给她写的信经常说龚蓓苾让他们想起自己的妹妹、好朋友、邻居或女朋友。她有一种让大众都能感到的亲切感。 虽然龚蓓苾是因拍青春偶像剧而出名的——比如观众很熟悉的《京港爱情线》、《将爱情进行到底》等电视剧。但这位中央戏剧学院毕  相似文献   

5.
李瑞 《传媒》2017,(21)
据统计,2017年1月至7月,国产电视剧产业投资热度和规模继续保持高位,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138部5648集.在近两年的爆款电视剧中,青春偶像剧占据了很大比重,如表达年轻新主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青春偶像剧《冰与火的青春》《加油吧实习生》《择天记》等不仅收视火爆,还一度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并在丰富受众精神世界、提高道德素养、培育良好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从粉丝文化、青年文化、大众文化等理论视角入手,通过对部分偶像剧展开案例分析,探讨我国青春偶像剧的特色,以及消费文化视域下青春偶像剧的发展方向,以加深对国产青春偶像剧认识,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蕴含和价值诉求,助力青春偶像剧成为正能量传播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6.
青春偶像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类型,以其美的特质吸引了很多忠实观众。青春偶像剧美的特质首先在于对偶像美的塑造;其次在于制作上的唯美倾向。讨论青春偶像剧的目的在于明确其类型元素,为创作者们制作出精良的作品提供借鉴,革故鼎新,摸索出一条属于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任冰 《今传媒》2012,(7):73-74
近年来,我国青春偶像剧迅猛发展,它以优美的故事情节,靓丽的男女偶像演员吸引着广大青年观众,在电视剧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青春偶像剧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青春偶像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下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偶像剧”,在日本称作“趋势剧”(trendy drama)。1990年代初,日本借鉴西方国家肥皂剧和情景喜剧运怍技巧,加以日本意象包装,产生“趋势剧”。随后,台湾引进日本“趋势剧”,为吸引年轻族群,将其更名为“偶像剧”。在这些电视剧中,常会出现反映现代流行趋势的服装、休闲娱乐、通讯器材、生活方式,以及探讨时下年轻人常遭遇的情感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明 《今传媒》2004,(2):37-37
古装电视剧《天下粮仓》轰动一时,意得志满的编剧、导演一干人等又聚在一起打算侍弄姐妹篇《天下大业》。据透露,该剧将沿用当前影视界“美人计”的惯用伎俩,启用一些青春靓丽、朝气蓬勃的青年演员,并将其定位为“宫廷青春偶像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风靡一时的青春偶像剧本身,分析其受人青睐及成功的原因,探究现今青春偶像剧在爱情表象外潜藏的文化道德歧视,进而深层次分析其折射出来的社会道德机制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独播剧的价格不断上涨,致使省级电视台走上了电视剧"自产自销"的道路。随着自制电视剧的电视台数量增加,电视台竞争加剧,致使其在自制电视剧过程中呈现出两大突出现象:一是翻拍火热,二是追捧青春偶像剧。本文从省级电视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出现这两大现象的原因、弊端并探讨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青春偶像剧的大众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兴盛,为广大观众所消费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成了大众文化的主力军,青春偶像剧作为当前电视剧类型中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其具有的消费性、娱乐性、重复性等特征无疑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收视率创下了一个不小的高潮,同时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顶着“国内第一部红色青春偶像剧”的称号,在国产青春偶像剧收视情况不甚景气的背景下,《恰》剧的热播及其激起的巨大反响值得我们思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更新 《视听》2016,(12):49-51
近两年泰国电视剧在题材类型、叙事技巧和制作技术上的进步,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日益扩大。经典爱情剧突破传统悲情路线,增加轻松幽默的喜剧成分,改变了观众的欣赏趣味;以青春伤痕故事为主题的校园剧,及翻拍自韩国、日本经典的偶像剧均反响不俗,受到年轻观众群体的持续追捧。泰剧创新虽然任重道远,但偶尔刮来的清新之风却也能让观众心情舒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市场化生产越来越明显。市场化生产带来了电视剧制作的高速度和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电视剧题材类型划分的渐渐成型。戏说剧、秘史剧、武侠剧、推理剧、青春偶像剧、言情剧等等,不一而足。每种类型的电视剧又都是由内部各种类型化的元素组成,农业题材电视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剧市场的迅速扩大,以及观众接受心理的改变与提升,最初以《爱情是什么》为代表的韩国家庭剧和以《蓝色生死恋》之《秋天的童话》为代表的韩国偶像剧(纯爱剧)的创作的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起码,纯粹的“家长里短”和“哭哭啼啼、生离死别”已经开始被看多、看腻了此类剧目的观众所排斥。  相似文献   

17.
安锋 《传媒》2017,(14)
韩国青春偶像剧是韩流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叫金三顺》《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诸多"现象级"韩国青春偶像剧在中国的成功传播,主要得益于韩国电视制作者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范式创新和文化创意,将自己的创意用于制播后将其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进而充分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这种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发展特色,值得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制作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肖帅 《视听界》2011,(1):35-38
暑期被人们称作“偶像剧季节”,每年的暑期档,各大卫视都会推出各种偶像剧展开收视之战。2010年的暑假也不例外,其中引起较大反响的两部偶像剧是湖南卫视播出的《丝丝心动》和江苏、重庆等四家卫视同时播出的《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以下简称《美女如云》)。两部偶像剧在许多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均是卫视自制剧,都有很深入的广告植入现象,都是电视台为某品牌而打造的定制剧,两剧的火热播出引发了荧屏内外的战争——赞助商品之战和电视收视率之战。定制剧为未来的电视剧制作拓展了一个崭新的可供借鉴的疆域,然而是否能够健康成长,还需拭目以待。本文以这两部电视剧为例,对比分析此类电视剧的艺术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美国电视剧在全球范围的热播缔造了大众文化语境中欲望消费的神话,也不断谱写着消费时代艺术传播的新模式.本文主要以近两年来风靡全球的青春偶像剧<绯闻女孩>为例,结合其他美剧作品,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当代美国热播电视剧作品在艺术传播上所呈现出来的新的形式与特点,并对这些作品所负载的负面信息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朱娜 《新闻世界》2013,(1):10-11
大陆青春偶像剧最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反映当代年轻人生存样貌,对年轻人产生较大影响的剧种,青春偶像剧需要自觉反思,寻找新的创作思路和规律,继而实现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