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舒环 《新闻世界》2011,(1):131-132
女大学生的媒体形象呈现作为女性刻板印象研究在媒体上的延伸和扩展,最近几年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研究中却逐渐流于模式化。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不同受众定位的两家媒体——《人民日报》和《华商报》进行比较,对两家媒体上所呈现出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形象进行对比评析,通过比较2009年《人民日报》与《华商报》有关"女大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导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生阅读行为"偏离"现状,本文切入实际,就如何对大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行为进行正确的培养与引导,作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述,以重建大学生文本阅读的优秀传统,将大量网络阅览的大学生读者从"沉迷"中解脱出来,回归图书馆阅读。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评论》2011,(7):127-128
主义而又女性主义之花,王旭烽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年6月《主义之花》以鄞州女革命家陈修良的革命生涯为主线,以浙江近现代女革命者出生入死、纵横捭阖的生命轨迹及革命经历为内容,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革命女儿群像,展现了她们瑰丽、雄奇的精神世界和革命品质。小说以烈士叶天底的遗言"主义之花"作为书名。全书分"点燃星火的异国女神"、"秋雨秋风愁煞人"、"侠女风流"、"黑暗里突然透出一线儿红"、"花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些知名、热播法制节目为样本,分析了电视法治节目中女大学生的涉案主题、女大学生在案件中的角色,以及节目对女大学生的语言呈现。研究发现,目前电视法治节目对于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仍带有一定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闻报道中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进行描述,分析媒体是如何建构女大学生形象以及女大学生媒体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1987年8月,年仅21岁的丁霞,从江汉大学档案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湖北省档案馆工作。像所有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大学生一样,丁霞也充满着对事业的渴望,对人生的憧憬。走进档案馆,看到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档案柜,泛黄的档案案卷旁是神情专注、默默工作着的人们。丁霞心里明白,今生就要与这些"故纸堆"常相伴随,自己的事业也就要从这里起步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大学生手机报》为例,通过对它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在手机3G时代到来的情况下,如何针对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发挥手机报优势的问题,提出了应将它作为"新闻导读性"媒体、"最适宜互动"媒体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石中军 《东南传播》2011,(7):112-114
目前,我国高校的影视传播相关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大学生DV创作的兴起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大学生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科讯杯"全国高校学生高清暨DV作品大赛数据为例,分析了中国大学生DV作品创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DV创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女大学生"频频出现在国内各类媒体,"女大学生失联"的话题成为舆论焦点。媒体通过新闻的选材和语言组织营造了一种拟态环境,女大学生被标签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设置议题,对此形成报道规模,首因效应导致后续报道难以改变受众对女大学生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浪网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中,对于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报道,并与国家教育部2007年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和<中国青年报>中有关女大学生报道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网络媒体中存在着对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大量的负面报道,涉及性、犯罪、自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与国家机构和主流媒体呈现的女大学生形象有很大的偏差,使这个群体形象被"异化".  相似文献   

11.
"拇指运动"作为大学校园一种流行的情感沟通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而"异地恋"和"女性大学生"分别在恋爱领域和性别领域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运用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拇指运动"对异地恋女性大学生情感沟通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原因,有利于深层次地进行女性与传播等社会科学研究,有利于异地恋大学生建立亲密合理的爱情与性别关系,同时为女性性别工作者和女性心理研究学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雨燕 《新闻世界》2010,(11):207-208
贪官之女百万买房 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出手阔绰,在武汉主城区置得两套房产,其中位于东湖边的豪宅花费210万元,巨款从何而来?原来其父是时任武汉市委副书记、外号"冯千万"的冯汉武。冯汉武何以承担如此高额的开支?高调的行为引起了纪检监察部门的注意,最终这只混迹于人民公仆队伍之中的贪污大鳄被送上了审判的高台,众人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13.
以高职院校女性期刊的主要读者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高职院校女生阅读女性刊物的情况,分析女性期刊对女大学生成长的影响。调查显示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的女性期刊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女大学生素质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鉴于女性期刊质量的良莠不齐,建议图书馆在女性期刊采访中加强对期刊内容质量、导向进行甄别检验,以为女大学生提供积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2014——2016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本文对百度新闻中"女大学生失联"报道的样本进行统计,从报道总量和样本内容两方面建构,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失联"报道时间持久且集中,以"事件性"短消息为主,内容煽情.因此,报道应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为落脚点,将事件准确地呈现给受众.  相似文献   

15.
对沈阳7所大学图书馆在馆学习、阅览的女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对女大学生图书馆利用倾向和利用满足度进行了了解和分析,提出了女大学生的特殊需要,为女大学生比例多的大学在图书馆管理经营方面提供了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勒温的场论全面探讨影响大学生"浅阅读"的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并根据影响大学生"浅阅读"的各种因素及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现状提出了图书馆应对大学生"浅阅读"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一直是大众传媒所关注的对象,但是其对女大学生形象的描述却存在不真实的现象,这种不真实的过度再现直接导致女大学生对自我角色认知模糊,强化了传统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影响到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陈燕  胡超 《新闻前哨》2010,(10):80-82
大学生群体数量多、信息需求量大、彩信手机普及率高的特征,同手机媒体贴身性与个性化的优势相结合,为大学生手机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地域限制、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内存容量有限、消费观念差异等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报的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大学生手机报将以突破地域限制与根据不同专业细分服务对象为前景,以推出专刊,增强互动和适时建立"超链接"为发展趋势,凭借自身优势,培养属于自己的固定受众。  相似文献   

19.
姚崇  ;安昱霏 《新闻世界》2014,(10):103-10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体",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手机媒体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分依赖和"微焦虑"等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工作如何辩证的看待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是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机制。通过对"信息环境的环境化"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认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特点,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社会行为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