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 《新闻窗》2011,(5):20-21
2011年7月,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高校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正式发布,梳理了上半年10件与高校有关的代表性"舆情热点事件",并按照"校方响应、信息透明、舆论形象"3个常规指标,以及"动态反应、问责、网络技巧"3个特殊指标.对“舆情热点事件”中高校的应对、处置能力做了评估。  相似文献   

2.
浅析微博中的“微舆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发展势头强劲。本文结合笔者使用新浪微博的经历,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由微博形成的"微舆情",同时剖析其传播形态及主要传播特征,指出"微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网络舆情的演化,都具有相似的从群体认同、群体比较、群体极化、群体迷思到削弱社会控制和发生社会侵犯的心理动力学过程。对于作为群体性事件"助燃剂"的网络舆情,可以做出概率预警。舆情预警与应对,不能伤害民意本身。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媒介对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形成这个群体特定的情感倾向与态度。当下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过程的突发性、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客体内容的复杂性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辅导员自身需要转变媒介观念,在实践锻炼中找寻规律;另一方面是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训,同时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四清 《新闻战线》2015,(5):185-186
高校网络舆情是学生思想动向的风向标,它形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但是与大学生的校园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规模庞大的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呈现出自由化和多元化的特点,这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与预警势在必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的教学活动、师生交流、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贴吧、论坛、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发表意见的公共场所。加之年轻群体热心公共事务,追求言论自由,喜欢将国内外热点问题、社会焦点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甚至是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件发布在校园网上,得以迅速传播并引起广泛的讨论和  相似文献   

6.
张合斌 《东南传播》2010,(9):135-136
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体的主要参与者,在网络舆情的产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打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社区舆情环境是创建文明校园的一个关键途径。通过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管理,重视校园网络社区特殊主体和特殊事件的监控与研究,对校园网络社区的参与主体和内容客体引导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进行"意见领袖"的培养和对校园网络社区的"议程设置",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畅通的信息渠道,使校园网络社区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意见分化、对立或聚集,产生网络对峙、网络声讨等群体极化现象.为揭示网络舆情演化系统中群体极化现象的特性与形成规律,在分析网络舆情演化中群体极化的内涵、特征和形式的基础上,从网络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则、交互过程、群体涌现等出发构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Multi-Agent系统,建立网络舆情演化中的群体极化模型,给出算法实现,并且利用计算实验方法验证群体规模、意见领袖数量、意见领袖观点等对网络舆情演化中群体极化的影响,进而对网络舆情演化中群体极化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诠释.研究有助于把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以及监测网络群体成员的群集行为,有利于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盛行,国内不少官员尝试"网络问政",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网络信息的回应方式也屡次受到关注。河南省郑州市2011年建立了一个名为"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会商"的制度,每日举行例会,对网络舆情进行"直接议决,直接交办,直接督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微博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主要平台。微博形成的舆情氛围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日趋复杂,进而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文章阐述微博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点,分析高校微博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并通过案例对高校微博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高校微博的管理与引导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高校舆情监控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引导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学校树立风清气正的校园风气,创建文明、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处理校园负面网络舆情反映的有关问题,可以更好地督促高校有关部门及时做好本职工作、改进工作,能够帮助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从侧面了解敏感的青年学生群体的心理。因此,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以其交流便捷、传播迅速等显著特征成为反映社情民意最常用的窗口.但网络舆情的自由化与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会给社会舆论安全和国家稳定带来消极影响.针对网络舆情主体规模庞大的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势在必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说明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和预警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归纳出最能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八大内容,并构建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多通道提取、分析与挖掘以及研判与预警三个层面的系统体系架构,旨从整体上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隐患的及早发现、快速响应、应急控制、主动疏导和反馈调整,促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新型网络媒体层出不穷,当中发展最快的属自媒体,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财经类高校因其固有特征,在自媒体时代,其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本文通过探究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形成规律以及财经类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寻找自媒体应用与财经类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的规律和方法,力求在理论建设及实践方法等方面对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工作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13.
王晓冬 《青年记者》2020,(11):44-45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在网民中的占比迅速增长,已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和微博的主要受众群体.因大学生对微博运用不当引发的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频频发生,高校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造成较为严重影响,甚至对高校安全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只有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抓高校意见领袖,通过传播正能量信息,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向健康轨道,推动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是非理性行为的重要表现之一,如何及时发现群体极化的倾向是舆情预警和引导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引入分位数回归模型,以网络论坛为研究对象,尝试形成网络群体极化预警定量指标,以快速形成舆情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13,(1):55-55
邢立双在2012年第11期《网络传播》撰文阐述,面对繁荣的网络舆情,政府机关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加强微博上官民互动。2011年,政务微博的发展"提速",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在微博使用能力和技巧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和领导干部把它变成了"网上机关报"——一种与民众互动的"公媒体",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互联网。首先,微博通过新浪认证。  相似文献   

17.
从历年舆情态势来看,公共安全领域一直是舆情的"重灾区",值得社会管理者高度关注。从"青岛输油管道爆炸"、"黄浦江死猪漂流"、"昆明暴恐事件"等重大公共安全舆情的演化过程来看,该类舆情有别于重大自然灾害舆情,其敏感性、复杂性、多源性使处置过程呈现新特征。此次"兰州水污染"舆情演化过程中,当地政府在处置上所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给此次舆情处置留下了多个"噪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公共安全类舆情处置的"标本"。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之下,新媒体的兴起使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多样化、开放式的特征,改变了人们信息收集和信息传播的渠道,对大众舆论尤其是高校网络舆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新媒体的发展也快速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传统媒体的发展也开始努力寻求新的出路,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已经快速波及到新媒体的发展当中,同时作用于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本文着重分析议程设置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并针对现阶段媒体议程设置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所体现的问题给予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贺倩 《报刊之友》2014,(2):30-31
将熵概念引入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研究中,引申出舆情熵的概念,并从熵增定律出发具体剖析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舆情熵增过程就是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过程,重点从学生、网络和管理三方面分析舆情熵增的来源。因此,采取负熵、反熵的措施来防止和降低舆情熵值,是高校防范和处理网络舆情危机的最佳方法。负熵探讨如何组建舆情信息管理部门、培养管理人员、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为高校网络设立舆情防火墙;而反熵则从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讨论处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谭竹君 《新闻知识》2023,(11):79-85+96
网络空间治理程度关系着网络生态文明程度,负面网络舆情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博超话语境下呈现出舆情主体的情绪化表达、舆情客体的利益关联性、舆情本体的互文性扩散、舆情载体的负向涵化、舆情环体的价值多元化等新特征。超话社区通过频道区隔展示、添加话题标签功能、主持人权限设置、等级发言限制、打榜排名规则等技术性设计,诱发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舆情发生。高校应通过建立舆情研判机制、搭建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制定舆情处置规范、培养舆情工作队伍、管控网络舆论阵地、打造舆论引领作品、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健全奖惩考核,实现高校网络空间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