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露艳 《新闻传播》2009,(10):21-21
新闻自由广义上指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等接受和发布新闻的权利.本文讨论的新闻自由主要集中在媒体所享有的新闻自由,并讨论媒体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在进行采访、报道活动的时候,所享有的新闻自由的权利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关系。媒体的新闻自由从来不是新闻媒体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 闻自由属于民主和人权范畴 ,从法理上看 ,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其外延天然包含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因此新闻自由是一项根本的政治权利 ,现代民主国家也大多把新闻自由列入宪法保护的权利范畴。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都需要新闻自由 ,但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危害新闻自由 ,只有通过法律的制约和协调 ,才能使新闻自由权利得以实现。综观世界主要国家有关新闻自由权利的法律渊源 ,大多停留在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层面。由于宪法的最高权威性使其在具体司法裁判中难以直接援引 ,因此宪法对新闻自由权利的保…  相似文献   

3.
维护公民知情权是新闻自由的主要体现,而保证公民的个人信息及生活不受干扰是隐私权的主要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冲突的现象。本研究基于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表现,从不同方面协调二者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公民隐私权保护,将隐私权作为基本人格权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限制媒体权利,保护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4.
辛春 《新闻传播》2010,(7):80-80
一、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的界定 (一)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相似文献   

5.
环顾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已俨然成为维持社会宪政民主体系、调节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社会公器之一。而新闻自由也一直受到西方社会的推崇,犹如普世价值。新闻自由的理念诞生至今已有三百余年,但关于新闻自由的定义和内涵却是杂家百言,莫衷一是。从自由主义新闻自由理论到社会责任理论,新闻自由均被透视为一个关于权利的问题而加以讨论。及至当代,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提出的权利优先论成为对权利进行合法性论证的主流话语。本文尝试对权利优先论诞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梳理权利优先论的论证逻辑,指出权利优先论的去道德化要求和新闻媒体所应承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存在潜在的冲突和矛盾。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闻自由属于民主与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报道权。新闻自由中的三个主体,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没有哪一方绝对地代表社会利益,也没有哪一方绝对地代表人民的权利。三方共同需要新闻自由,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危害新闻自由,只有通过法律的制约和协调,才能使新闻自由权得以实现。因此,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保证新闻媒介和公民报道或获取消息、发表意见的言论自由权。新闻自由的上述定义,揭示了新闻自由应具有的七种基本权利。 一、创办…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编辑、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新闻自由论集》,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在最近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它的问世,不仅为新闻学理论的百花园里增添了一朵绚丽的鲜花,而且还为新闻学理论丛书填补了一个空白,实乃一件可喜之事。新中国成立后,言论、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权利,已经载入我国的历届宪法之中。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题中应有之义,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人们  相似文献   

8.
今天,新闻自由的命题在新闻界、宣传界和理论界已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论者考虑较多的,是对新闻自由的内容及其界定的论证,再有就是对滥用新闻自由的禁止和制裁。确实也有个别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滥用新闻自由而构成侵权行为以至诽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论证和措施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新闻自由既然作为一项公民包括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当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么是不是会发生侵害新闻自由的行为?怎样的行为才是侵害新闻自由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浅议新闻自由与公民名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新闻传播》2009,(12):53-5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与法律的关系日益密切.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官司也大量出现,这是新闻传播活动同公民基本权利之间的冲突.要求法律予以调解的活动。新闻自由是民主国家规定的一项基本自由.它在保障人民监督政府,政府听取民意、凝聚民智,保障和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公民、法人的名誉权是我国宪法、刑法、民法等确立和保护的基本人格权利.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自由与公民名誉权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是追求新闻自由。还是保护公民名誉,当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能否两者兼得?这样的困惑和思索无论学界或者业界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我国民主化进程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汀滢 《今传媒》2010,18(9):40-43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自由作为实然权利的泯灭——“情报门”事件管窥(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欧洲历史 ,为争取出版自由进行最为持久、最早、最猛烈斗争的是英国。在“情报门”事件中 ,BBC秉承新闻自由精神 ,并运用新闻自由武器批评政府 ,但最后以失败告终。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权利 ,分为应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实然权利。应然权利的法定化是权利实现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权利的法定化并不等于权利的实现 ,即不等于实然权利。而且 ,政府通常的做法是在给予权利的同时 ,又通过制定法律和强调社会责任来限制和剥夺 ,泯灭现实中公民的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13.
新闻自由对于现代民主政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新闻媒体是广大公众了解国际国内大事的信息来源,是技术、商业、文化进步的推动器,是各种观点交流的平台,是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交锋的战场。各民主国家都非常重视维护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新闻自由的基础。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及其引申出来的新闻自由是民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基础,也是公民实现知情权和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根本保障。但我国宪法同时又规定:“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4.
新闻自由的含义希尔斯曼认为:“不管民主的定义是什么,没有新闻自由,民主本身就无法存在。“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1946年联合国大会即宣布:“新闻自由为基本人权之一,且属于联合国致力维护的一切自由之关键。“在各国,新闻自由权一般属于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等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闻自由的异化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波 《青年记者》2007,1(18):38-39
新闻自由是记者享有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权力。权力的行使具有强制性,权利只能停留在记者个人享有的层次上,把权利当权力必然导致新闻侵权,这种现象在今天已经屡见不鲜了。新闻自由:记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新闻自由这一概念是由资产阶级政治家、诗人约翰.杰斐逊的出版自由的观点衍生而来。"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媒体为了公共利益,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采访、写作、报道、发表新闻信息的  相似文献   

16.
刘瑛 《新闻爱好者》2011,(3):104-106
新闻自由作为公民权利的重要形式,在行使公众知情权和社会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个别新闻媒体滥用新闻自由的行为也给公民和法人等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及其他相关民事权利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需要对新闻自由给予限制并对其侵权行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保护公民和法人的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17.
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借助媒体传播信息和意见的自由,构成公民、记者和媒体的法定权利。 媒体发表新闻与意见不受约束,当然是自由的,但不能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他国的名誉,否则应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审判。 在民主国家,媒介防止煽动、诬陷或辱骂性言论,对他人的名誉和世界和谐有新贡献。是各国媒体公认的义务。 西方少数媒体及记者对中国的振兴。不断释放诽谤、污蔑与猜疑的信息,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诋毁中国,是他们遏制中国发展惯用的伎俩。 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表明,新闻自由作为国际报道的严格规范。是各国新闻界的行为准则。 国际报道涉及他国的主权和尊严,各国记者只有相互尊重彼此的制度、民族权益和文化,才能形成新闻自由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18.
长时期来,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部分年轻人,由于对西方社会及其新闻事业知之不深,因此,总以为西方是新闻自由的乐园,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记者是“无冕之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想到哪里采访就到哪里采访,想传播什么就传播什么,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约束。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实际情形远不是这样,有时甚至是正好相反。这次以美英为首的西方新闻界在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上,充分暴露出西方新闻自由观的阶级性和虚伪性,甚至欺骗性。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他们历来标榜的自由采集、客观报道的新闻自由观作了一个最新的注脚,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这…  相似文献   

19.
1644年英国的弥尔顿在他的<论出版自由>里提出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的口号,至今已经近4个世纪了.在这36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不断地争取新闻自由,为新闻自由而流血牺牲的新闻人士也不在少数.可以这样说,目前在大多数国家里基本都实现了新闻自由.但是在讨论新闻自由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把目光集中在新闻自由的实现条件上、新闻自由的内容上,却鲜有人来探讨新闻自由的主体,也可以说新闻自由是谁的自由这个问题.其实,新闻自由是媒介的自由,是媒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新闻获取技术和新闻传播途径的不断发展。新闻自由与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日渐加剧。一方面,新闻自由作为公民参与民主政治、了解社会生活、实现知情权的基本保证.已被赋予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大功能.新闻媒介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努力探知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作为公民的个人隐私在新闻自由所追求的高度透明化面前已越来越无处躲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