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微博这一新兴社会化媒体在中国的迅速走红,其在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渐显现.近年来,微博改变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一个最受瞩目的现象,就是微博报两会.微博加入两会报道将如何改变公众的政治生活和中国的政治进程?对我国的新闻改革和民主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利弊何在?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微博上就该议题发起的讨论,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微博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微博成为最快信息源和公共讨论的平台,更多公共事件在微博上发酵、扩散,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到质疑和批评.微博“围观”成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有助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微博传播与微博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分享和社交活动平台,不仅是最活跃和最广泛的信息来源,也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微博参政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其有效性及其规模、程度已成为判断一种政体是否民主的重要指标.微博参政要着重从传受各方职责、舆情机制、议题设置、参政效果、官方微博等五个方面加以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博上对于美妆护肤产品的讨论日益热烈,许多网友都在微博上分享美妆护肤产品的口碑.本文研究微博口碑传播对消费者美妆护肤产品消费决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微博口碑传播对消费者美妆护肤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中,高完整度微博口碑影响力优于多数量微博口碑,优于知名美妆博主的微博口碑;但受者的专业性与微博口碑的影响力呈现正相关;受者的专业性与其微博传播意愿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闵生 《民生周刊》2020,(2):62-63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 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已经达到13. 9万个。公众通过微博对社会政治经济事务发表意见,对事关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诉求,在微博上形成广泛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6.
陈青 《青年记者》2016,(11):13-14
目前,我国微博市场进入成熟期,集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13年6月起,新浪开放微博话题的运营权,个人和企业通过微博账号申请可成为话题主持人,可设置话题页面并通过引发讨论冲上热门话题榜.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是对特定时段内各个微博话题活跃程度的客观反映,每小时更新一次,每天产生十大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金屏 《编辑之友》2013,(4):41-44,62
随着微博传播效力的日益扩大,谣言开始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大规模传播。怎样建立一个良性的言论机制?本文认为微博辟谣是一种社会言论自我净化的机制,但在对于谣言的判断和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体系,构建起一个开放和民主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政务微博,即中国政府部门或官员个人推出的微博账户,致力于公开政府信息、引导新闻舆论、倾听民众心声、树立政府形象等诸多方面。伴随政务微博的迅速集结崛起,这一新事物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文章简明报告了政务微博的发展背景,重点论述了政务微博的广泛传播对于公共决策、民主政治、道德伦理、政治社会化等四个方面的深远影响,归纳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短板,并提出了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微博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然而,这个由140个汉字组成的交流平台迅速吸纳了2亿用户,其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对社会生活参与之深,不可小觑。鉴于微博正变成最热门、最时尚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各类媒体为构筑全媒体战略,相继开辟了自己的微博平台。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微博是一把双刃剑,信息碎片化且鱼龙混杂。媒体如何运用微博平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刊《前沿关注》栏目讨论媒体微博的价值与功能,希望有助于我们辩证、全面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璐 《青年记者》2017,(6):44-45
如今,微博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互联网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与此同时,大量政务微博涌现并在国民民主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政务微博刚刚起步,如农业政务微博.虽同为政务微博,但农业政务微博较其他政务微博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以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对我国农业政务微博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农业政务微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个账号,一段140字以内的文字.一个提交发言的按钮,201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全民记者"从萌芽到爆发的全进程.见证了微博使得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储建国说,微博不是为推进民主而专门设计的工具,但这并不能掩盖它所具备的光芒.随着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例如宜黄事件中的微博直播、河北大学事件中的滚动播报、上海献花事件中的集体呼应等等,微博已经显现出它在推动新闻传播和群体性表达上所能体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李希光 《新闻传播》2012,(4):7-9,11
本文描述了中国微博的生存现状与法则,讨论了一个好微博的策划与写作的基本技巧、微博写作的道德操守。作者提出,传播新闻与观点的微博写作要坚持三点:1.调动你粉丝阅读的热情;2.体现你微博的个性;3.讲一个好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传播界来说,2010年被称为“微博年”.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突破了1.25亿人.进入2011年,微博持续爆发,截至4月底,单是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1.4亿人,微博已经成为最给力的新兴媒体.微博的井喷式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震动.近两年来,除了大批传统媒体从业者开通个人微博外,截至2010年10月12日,共有561家主流新闻机构也在新浪上开通了官方微博,其中包括136家报纸、307家杂志、41家电视台和77家电台.为什么有这么多平面媒体纷纷“抢滩”微博?微博能给它们带来哪些好处?平面媒体使用微博有哪些成功经验?其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董杨华 《青年记者》2012,(23):60-61
微博开创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它对于体育新闻媒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笔者从微博对于体育新闻传播者的影响、微博对于体育新闻受众的影响、微博对于体育明星的影响和微博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几个个方面,分析微博对于体育新闻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梁芷铭  黄坤相  周玫 《传媒》2015,(14):70-72
信息化时代,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政府面临的信息传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通过微博平台,政府开展舆情采集、信息发布、官民互动,公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娱乐化倾向、官本位意识、管理滞后等问题也在消解政务微博在舆论 导向方面的作用.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和服务意识,提供积极健康的内容,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建立和完善政务微博的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是解决目前政务微博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微博作为新兴媒体,其功能从简单的娱乐社交转变成为舆论卫士,微博在社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多重的角色,同时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但是微博的作用能否一直保持效力,能否始终在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之内不危及网络话语空间,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本文从微博话语暴力盛行的原因、微博话语暴力是否等同于文化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对网络语言暴力这一问题作更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袁程远  温志强 《传媒》2016,(8):89-91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用户快速增加,而一系列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微博谣言的传播与扩散,不仅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于微博谣言的相关研究极具必要性.本文论述了微博谣言信息变异的原因和各种呈现形式,同时与微博谣言的产生和治理有机结合,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方式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Twitter在国外的走红,到国内新浪微博的崛起,再到腾讯微博开始全面覆盖QQ用户,微博对于网络信息的传播,甚至整个传媒格局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作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少有的以内容为核心价值的产品,微博被认为是互联网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渠道,再加上微博用户井喷式的增长势头,使得众多企业将目光投向微博营销.  相似文献   

19.
傅海  李明远 《当代传播》2013,(2):106-108
微博具备民主参与功能,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的参与增加了微博的深度和社会影响力;草根的声音可以得到放大,草根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微博成为思想启蒙阵地。微博民主参与功能的特点有:把关人的个人化;公共领域的扩大;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弱化。微博民主参与功能的社会价值在于:推动言论自由,拓宽公共领域;促进新闻改革,改变传媒生态;维护公民权益,有效监督政府;推动电子政务,改善政府形象;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王静  陈思勰 《新闻界》2013,(1):30-33
微博始祖Twitter在国外仅是众多未过滤的消息来源之一,而在我国,微博的平台特质让微博成为了谣言的温床。微博实名制的推出,旨在规范微博用户对于微博这个意见表达以及交流平台的使用,起到遏制微博上谣言泛滥的作用。但是,仅仅是微博实名制的推出,并不能对此起到良好的作用。微博实名制的推行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用户的支持才能更好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