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之声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且惟一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其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可资借鉴之处,本文从节目内涵、选题、音响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的"家书里的中国"的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的改变,戏剧广播节目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充满活力,占有市场。本文从节目内容、节目受众、节目编排与节目形式等四方面提出了戏剧广播节目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竞争日渐“白热化”的背景下,全国有半数以上的电台经营困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广播节目质量偏低。笔者结合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广播节目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频率和节目,做到新闻节目民生化、文学节目原创化、经济节目资源化,节目形式时尚化、灵活化、延伸化,以此在频率及节目设置、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广播节目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4.
孔建民 《视听界》2005,(5):24-27
广播节目类似报纸版面。报纸编辑学认为,版面是传达报纸内容的一种手段。同样,对广播来说,“节目”的改进与研究也成为广播界的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播电台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节目类型进行宣传的,‘节目’是广播宣传不可分割的基本播出单位,‘节目’是传播内容的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广播节目是“广播电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这是总结了广播近百年发展史得出的一个结论,科学地概括了“广播节目”在作为大众媒体的广播电台对外传送各种播出内容的诸多环节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对受众的研究与调查,科学地对节目进行分类,是广播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尤文庆 《中国广播》2012,(11):52-54
面对媒体的激烈竞争,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树立创新理念,不断创新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和节目风格,以更好地为听众提供鲜活生动的精神食粮。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广播节目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广播节目仍没有被新媒体取代,证明其在信息传播上仍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结合节目碎片化特点及作用,讨论构建节目品牌、主播角色定位、更新广告形式、丰满碎片内容、追求节目深度、融合移动终端等创意形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椰 《视听纵横》2010,(3):116-117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听众是通过耳朵来获取信息的。正因如此,"可听性"成为衡量一档广播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广播对农节目和其他类型的广播节目相比,它的"可听性"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既包括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以语言为载体,通过播音向听众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播音实践中,由于节目形式不同,听众对象不同,播音员个性不同,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注意把握这些差别,掌握好语言表达的分寸,是办好广播节目、提高播音效果的重要基础。少儿广播节目,其受众是广大少年儿童,这一特定的广播对象,决定了少儿类广播在节目的设置、内容的安排与表现的形式不同于其他广播节目。与之相适应,主持这类节目在语言的基调、表达、修辞和组织上,也具有不同于其他节目的特点,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第一,少儿节目的语言基调,应当是活泼生动的广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9.
种丽华 《视听界》2002,(3):65-66
广播的主持人节目,以其内容和形式的特点看,有别于其它广播节目,一般是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话题,由主持人贯穿节目、邀请嘉宾或开通热线吸引听众参与节目的一种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是由双方共同完成的,其中嘉宾的谈话内容是节目的主体,主要是在传递信息,展现  相似文献   

10.
朱洁 《记者摇篮》2012,(10):44-45
主持人是一个广播节目的引领者,尤其在广播电台的节目中担任着编辑稿件和播音等多重工作。而对于法律广播节目来说要求则更高更严格,主持人必须具备律师一般的法律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素质。随着广播节目的不断发展,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许多频率都相继开播了法律节目。本论文针对法律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特有素质加以论述。力求在理论上进行系统的阐述,使主持人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提高法律广播节目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1.
一、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节目的互动,是节目进行时的一种状态和形式,它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中通过交流手段参与节目内容的互动形式,由此可知,广播的互动性必须有受众参与,节目内容会随受众的参与而改变,与电视媒体在互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广播媒体与电脑网络,语言信箱等电子媒体的节目运作中,互动的牵动中可以看出“互动式”节目同以往的双向交流,多变参与节目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双方不在同一个广播现场,有的在场外,有的在场内。二是场外交流,沟通借助于一定的现代传播工具或者手段,将广播节目的服务质量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一批又一批的受众,重新聚拢在了广播媒体周围,传播者和受众者互相牵引,使得信息传播更具有贴近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广播节目普遍存在的选题雷同、节目同质化等弊端,从广播节目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时段等方面探讨了广播实现有效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广播对农节目的现状与我国的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广播对农节目存在着总量不足和内容单一等问题,广播节目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民朋友的需求。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升级广播节目的硬件设施,通过多种方式扩充稿源,提高广播节目工作人员对农村、农业的专业认识,使对农服务能够"顺民心、暖民心、稳民心、聚民心"。新兴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农广播节目形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播对农节目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娱乐类广播节目是一种新的广播节目类型。在我国广播节目的传统分类中没有娱乐类节目的单独分类,一般归属于“文艺类节目”或“综合文艺类节目”。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娱乐”作为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已不容置疑,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产生了许多新的内容和形式。娱乐类广播节目既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娱乐节目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娱乐类节目的社会功效,把握其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如何引导人们并提供有益的娱乐节目,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娱乐类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主待人是一个节目的核心,其形象和风格往往会左右节目的基调和风格。宁波电台的娱乐节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的广播节目,在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广播的传播及时、信息量大、权威准确等特点外,还具备了新的特点。一是节目必须树立权威性和公信度。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的信息、资讯真实、可靠:提供的服务指导实用、安全:沟通交流真诚、实在;解决问题快捷、便利。做到这些,节目才能有公信度,受众才能信任你,支持你,这是办出优秀广播节目的前提。二是节目必须与受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广播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对于近些年对我国的广播节目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的分析,说明广播节目创新已经成为面对新媒体挑战的重要一环.从而总结出广播节目得以创新的主要途径:理论创新,为广播节目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新鲜动力;节目内容创新,以调动对广大受众的兴趣和关注;节目形式创新,为广播节目本身增添附加价值;主持风格的创新,吸引听众的好奇感与新鲜感;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广播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强大而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广播短信互动节目因其轻松灵活的形式、贴近有趣的话题迅速在都市广播媒体蹿红。这种“广播主持人脱口秀+短信+音乐”的节目形态被大量复制,然而由于主持人语言陷入恣意“闲聊”而呈现内容苍白、形式单一、将人际交流的私语化空间完全搬到广播节目中的随便聊聊。这不得不说是当前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品位滑坡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王武 《传媒》2014,(24)
正当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一档节目往往要采用多种评论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节目的可听性,而且能够提高新闻评论的深广度,进一步提高节目传播效果。回顾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已经从最开始的单一播报形式转变为多重方式为一体的立体播报形式。本质上来讲,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的灵魂,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各媒体的竞争焦点也从内容转向了思想,这也催生了一大批评论类广播节目。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想  相似文献   

19.
广播节目开始曲的选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开始曲处理得当,会给节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想选配好广播节目开始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根据节目的内容确定开始曲。选配广播节目的具体内容,确定适宜的节目开始曲,以此来烘托和丰富节目内容,让听众  相似文献   

20.
周育彤 《新闻窗》2014,(6):77-77
广播新闻节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节目来说,一直以来都不太受受众的欢迎,加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就更弱了。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广播新闻节目的建设,创新节目的制作是广播新闻节目必走之路。只有在改革中求新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广播节目前期制作的创新 广播节目是一种有声无像类的节目。在节目播出之前,电台需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编排。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新要先从前期制作工作的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