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追踪小学使用新旧课程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的学习发展变化情况,从课程、学校、性别等方面进行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比较,得出结论:小学新课程培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在学习成绩上极其显著地高于旧课程培养的学生;从初一、初二测评中已经看出了其发展趋势,初三中考差异逐步加大。新课程对普通学校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对优秀学校学生的影响。对于新课程,男女之间在学业成就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旧课程,在学业成就上女生显著地优于男生;新课程正逐步消除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尤其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理科课程成绩的影响大于对文科课程成绩的影响。新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基本素质、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基于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质,新课程迁移影响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追踪小学使用新旧课程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的学习发展变化情况,从课程、学校、性别等方面进行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比较,得出结论:小学新课程培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在学习成绩上极其显著地高于旧课程培养的学生;从初一、初二测评中已经看出了其发展趋势,初三中考差异逐步加大。新课程对普通学校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对优秀学校学生的影响。对于新课程,男女之间在学业成就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旧课程,在学业成就上女生显著地优于男生;新课程正逐步消除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尤其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理科课程成绩的影响大于对文科课程成绩的影响。新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基本素质、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基于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质,新课程迁移影响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让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把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的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新课程。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基本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心理状况,采用自编的《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心理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盐城市近500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新课程持基本支持态度,但对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足,不适应新课程的评价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面临困境,现行高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游薇  吕鹏 《教育探索》2006,(2):18-19
以社会学的眼光分析,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教师、学生的参与而成为一个动态的、可变的社会存在,学生对新课程的适应是新课程实践的重要方面。影响学生对新课程适应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文化背景、个体社会化和反学校文化。以及作用于课程重构的“师定”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2010年秋季,甘肃省所有高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摒弃那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是否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三年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自己产生了如下反思。一、新课程可喜变化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程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相似文献   

8.
邵银芳 《成才之路》2009,(10):34-34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避免五个误区:(1)新课程强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是知识不重要;(2)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4)新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5)新课程强调课堂气氛活跃并不是追求“表面热闹”。  相似文献   

9.
马海霞 《成才之路》2014,(34):29-29
正在英语教学中,高中英语新课程主张教师应处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充分地引领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究,能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更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一线教师,在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对高中英语自主学习作了一定的探究。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高中英语新课程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要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新课程改革学习、实践、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我们不难体会到,新课程的学生观既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要适应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因此,要落实好新课程,更要走进学生成长的世界里,熟悉、了解学生,从而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一个健康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刘坚 《四川教育》2009,(2):70-71
2005年,数学教育界有一个非常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新课程到底是提高还是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解与计算技能,新课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以及应用意识,新课程是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素养,新课程是否缩小了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促进了学生发展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实现新课程教学〈br〉 要实施新课程教学,教师必须先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学习研究,了解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以及怎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紧紧围绕三个发展的目标而开展课程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根本方向。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要实现以上目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在日常的教学中,围绕学生要求和学生个性,教师应立足新课标,学习新课标,实现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琼  倪玉菁 《教育研究》2012,(5):107-113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以小学生数学学习为例,考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从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解与计算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交流与应用意识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数学素养三个方面,实证分析参加新课程与原课程两组学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新课程的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解与计算能力从整体上表现较好,但不如使用原课程学生在此方面的优势明显;与使用原课程学生相比,使用新课程的学生在高层次思维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新课程比较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及应用意识;新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也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杨环 《快乐阅读》2012,(20):123
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倡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以学生终身教育为目标。新课程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高中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现有的学生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倡导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新课程 ,最基本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进步 ,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因此 ,张扬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 ,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 ,也是新课程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教师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力求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倡导学生当好主体、教师当好主导。以下谈谈本人对新课程新课改的一些体会,作为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相似文献   

19.
刘文宝 《辅导员》2009,(20):55-56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三年多了,对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考。教师、学生感觉到有些困惑,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程内容庞杂,新旧教材如何处理,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学生初、高中学科知识断层等问题。新课程理念下地理高考复习如何进行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相似文献   

20.
课程全纳是全纳教育的最高层次,当前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立足生命的高度关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蕴涵了丰富的全纳思想。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关爱一切生命;新课程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取向,为残、健学生共融于社会生活搭建平台,最低学习要求使特殊需要学生的实质性学习成为可能;新课程实施注重差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之需,合作学习促成学生差异共存;新课程评价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彰显生命的潜能和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