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演示实验,能直观地让初中学生初步认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九义初中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第157页安排了该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是采用一根短直铜棒作直导体,让其置于两根处于水平面的长直导体所构成的轨道面上,并让短直铜棒和两根导轨与电源、电键、滑线受阻器串联,构成一闭合回路,让短直铜棒平行置于一蹄形磁铁开口内.当闭合电路给短直铜棒通电时,则可看到该铜棒受磁场力作用而沿导轨滚动,但笔者经过反复实验,按教材上这样安排,该实验是难以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铜棒较重,且置于水…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要点及其精析 (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注意:“硬棒”是指不变形的棒,但形状不一定是直的,也不一定是棒状,可以是曲的、圆的等等.  相似文献   

3.
例1木工为了把一根不太直的木料加工直,常在木料上用墨斗弹出一条线来,这样就能把这根木料修直.在这里,墨斗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把它抽象成两点连线,然后应用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使问题得以解决.例2如图1,已知OE⊥AC于O,OD、OF分别是∠AOB、∠BOC的平分线,∠DOE和∠COF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分析:这是一道结论开放性题目,应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定义以及各角之间的关系去探索.答:∠DOE=∠COF.例3如图2,请作出由A地经过B地去河边l的最短路线(要求:用尺…  相似文献   

4.
李春芳 《物理教师》2000,21(3):14-16
1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把握准提问的类型 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课堂提问有以下几个类型.1.1激励式 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处设疑;在人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被注意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思维冲动;也可用将授的新知识,快速给出旧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惊疑中急于探个究竟;也可设置悬念,逼人期待,催人进击.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一开始就提同:一根直筷子,斜插入一碗水中,为何成了“…  相似文献   

5.
“直线与线段”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现就这一内容在两次教学中的不同片段摘录如下,并对此作一评析。主题一:认识直线犤教例A犦师:(用两手拿着一根棉线问学生)老师手中的这根线是直的吗?为什么?生:不是,因为它是弯的。师:你有办法使它成为一根直的线吗?(指名一生操作演示,引导得出:把一根棉线拉紧就成了一根直的线)师:(把棉线的两端向两边拉长)现在这根线还是直的线吗?为什么?(再拉,再问)师:如果能向两边一直拉长,这根线还是不是直的线?生:是。师:今天我们要学…  相似文献   

6.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中呈强氧化性,这一“隐反应”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为此,本文将此类习题归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师(拿一根直的毛线展示给学生) :同学们 ,这根线非常……?生 :非常直。师 :我在两头给它打上结(边说边打结) ,我们叫它“端点” ,现在这根直的线就有了两个……?生 :两个端点。师 :谁能帮老师量一量它有多长?(生量)师 :像这种非常直 ,又有两个端点 ,还可以量长度的线 ,我们就叫它线段。(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同时板书课题)再要求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线演示一遍。评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 ,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较低 ,所以教师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来说明线段的特…  相似文献   

8.
在部编高中物观教材下册第113页有这样一个习题,值得商榷。 该习题的内容是这样的: “两根各长5米,相距10厘米的平行直导线间的斥力是2·0×10~(-3)牛顿。如果一根导线中的电流是10安培,试确定另一根导线中电流的大小。两根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很显然,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只能凭教材中给出的公式B=K(I/r)来解此题。然而能不能凭此公式来解此题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下面就对有限长载流(稳恒)直导线和无限长载流(稳恒)直导线的磁场进行一下计算。 设有一有限长的载流直导线A_1A_2,考虑在这直导线旁任意一点P的磁感应强度(如右图)。根据毕奥——萨伐尔  相似文献   

9.
一、题目 2010年辽宁省高考数学理科卷第12题:有四根长都为2的直铁条,若再选两根长都为。的直铁条,使这6根直铁条端点处相连能够焊接成一个三棱锥形的铁架,则a的取值范围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题型成为热点考题.下面举例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例1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noodle),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如下面的草图所示.这样捏合到第次可拉出128根细面条.解:7.评析:从生活中吃拉面的问题,引出一道常见的数学题,立意新,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例2有一个只允许单向通过的窄道口,通常情况下,1min可以通过9人.一天,王老师到达道口时,发现由于…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内容中,“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这一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教材和教参都没有对实验装置作具体的说明,也没有对直导线AB的材料作具体的要求,而从教学仪器厂出品的此装置中,直导线AB均是一根钢棒。用这套实验装置来演示,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而事实上由于铜棒和导轨间的摩擦较大,成功率非常低,所以直导线AB的选择恰当与否是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我是先用很细的金属丝替代铜棒,但由于细金属丝与两根导轨间的摩擦不可…  相似文献   

12.
笔在教数学第一册(上)《简易逻辑》这一单元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例,行位学生通过如下实例说他“推翻”了直值表.  相似文献   

13.
最好的木材     
轰隆隆……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无数木材来到木材市场里。在这众多木材中有一根木材长得又大又直,质地还非常坚硬,大家都夸它是最好的木材。这根木材所了,心里非常得意。它  相似文献   

14.
正父亲在一堆木头中翻找着,最后,找出一根弯曲得不成样子的木头,说:"就是它了。"我想,父亲找木头干什么用呢?为什么放着那么多直木头不要,却偏偏要了一根弯木头呢?父亲也许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不是直木头就有用,弯木头就没用,直或弯,只是木头的特点,并非木头的缺点。你知道我找出这根弯木头做什么用吗?"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积累发现问题的经验?在“周长是多少”这节课上,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在比较中提出问题 从8根小棒(4根3厘米的和4根5厘米的)中,选择几根摆出长方形,逐一展示各种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师:比一比这些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在进行单杠长振屈神上教学时,发现很多的学生不是按合理的技术要求去完成动作,在直臂压杠,跟上体的技术环节上,出现“屈臂拉杠”的严重错误,导致动作失败。作者曾对这错误动作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形成这一错误动作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上肢,躯干不能很好的配合协调用力,以至出现动作错误.本文是想设计一个动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动作练习既能体会到上肢、躯干配合用力,又能改正屈仰上时屈臂拉杜的错误,并能掌握直脊压社的正确方法.2研究对象和方法2.l对象:体育系新失防机抽取40名学生.分成人…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是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重要手段。在自然实验中,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地观察,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1 培养观察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a.创设悬念,激发观察的兴趣。通过提问给学生创设悬念,以此来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如在进行磁铁性质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分别出示形状一样的铁棒与条形磁铁各一根(磁极符号掩盖掉),问:“同学们,这两根棒中一根是磁铁棒,你能不能把它们区别…  相似文献   

18.
<正>一、题目2010年辽宁省高考数学理科卷第12题:有四根长都为2的直铁条,若再选两根长都为a的直铁条,使这6根直铁条端点处相连能够焊接成一个三棱锥形的铁架,则a的取值范围是__.教学中有学生1给出如下解答:解这6根铁条焊接成的三棱锥有且只有两种可能情况(如图1、图2).(1)如图1,设E为BC的中点,连结EA、ED。则EA⊥BC,ED⊥BC,∴∠AED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相似文献   

19.
立体几何的基础是点、线、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讨论和研究,进而研究几何体的性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是通过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空间观察和用公理化体系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也是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时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数学基础.因此历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突出空间图形的特点,侧重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导入复习10减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作好“破十”的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引起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复习过程设计如下。1.教师提问。(可插放音乐)10-9=10-8=10-7=10-5=10-6=2.教师演示:左手拿9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学生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9+2=11,共有11根小棒。教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从2根小棒中取出1根与9根小棒凑成10;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1个“十”与一个“1”就组成11。教师按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