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文言人称代词研究中的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复数表示法问题进行探讨,在地各家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单数的形式表示复数是文言人称代词表示复数的唯一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娜 《现代语文》2010,(7):31-32
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形式经历了一个从无标记到有标志的演变发展过程,“们”字在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方面占有大一统的局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元曲中人称代词复数的搜集分类,结合元代前后的人称代词复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浅谈人称代词复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方志方言文献中的语言现象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整理了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方志文献中所记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并结合李蓝先生《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一文,进一步讨论这些复数形式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4.
方志方言文献中的语言现象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整理了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方志文献中所记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并结合李蓝先生《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一文,进一步讨论这些复数形式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玥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1):31-32,43
在词汇系统中,人称代词被认为是发展变化最为保守的词类,因此在研究中通常倾向于借由共时层面的语料去追溯历时的原型。然而吴语的人称代词系统却往往在形式上表现得参差不齐,难以循其规律。作为吴方言一支的上海话,其人称代词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本文就此观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派上海话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进行重新分析。同时对上海话复数人称代词中标记"拉"的语法、语音地位进行了考察和剖析,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代词是一个封闭而常用的词类,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变迁的规律。萧山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语音演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受同化作用、感染作用等影响,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的语音逐步演化成了一个规则的系统。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萧山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音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客家话表示人称复数的"兜人",来自中古的"诸人"。"诸"表示数量多,跟"人"组合成固定结构"诸人",逐渐凝固为表示人称复数的词尾,附着在代词后。客家话继承和发展了这种用法,并受语言类推机制的推动,完整地形成表示三身代词人称复数的形式。从语音的发展和语义的流变,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8.
代词是一个封闭而常用的词类,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变迁的规律。萧山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语音演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受同化作用、感染作用等影响,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的语音逐步演化成了一个规则的系统。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萧山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音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商丘方言的人称代词不太复杂,内部一致性比较高。目前仍没有表示复数的"们",没有整齐的单复数的对立,许多用法是近代汉语的遗留。撷取商丘日常生活用语语料,对商丘方言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和人称代词灵活用法,包括人称代词的变换以及泛化、虚化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湖南祁东话中的"一各"[i ko]可以直接用在人称代词、人名及人物名词后面,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一各"是在"重读+非重读"格式中完成虚化的,并最终替代了祁东话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人"[捱in]。"一各"本来蕴含多数的意义,表示多数的词语法化为复数标记是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山西南部和东南部方言的人称代词复数词尾多数为"家"或"家"的变体形式,这个复数词尾应是近代汉语代词词尾的沿用。"家"由表示"家族""家庭"等集体概念的名词到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经历了语法化的历程,其语法化的基础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共同的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是与单数同形的,也就是说,单音节词形式既表单数又表复数。如《论语·季氏》:“吾恐季孙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前句的“吾”是单数,指孔子;后句的“吾”是复数,指冉有和季路。在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几乎全部用带复数词尾“们”的合成词形式来表示。人称代词复数在近代汉语中是怎样表示的?这种表示法又是怎样由近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笔者就这段时期最有语言研究价值的两部巨著——《水浒  相似文献   

13.
反身代词又叫自身代词,用来表示“某人自己”的意思。第一、二人称的反身代词由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加-self(复数加-selves)构成;第三人称的反身代词由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加-self(复数加-selves)构成。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湖南泸溪话只有人称代词具有系统的复数形式.人称代词除了有单数、复数形式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表示双数、少量数的形式,其标记为“们”(复数)、“两或两条”(双数)、“几条”(少量数).泸溪话复数标记系统是汉语方言复数表达中较有特色的类型,具有重要的类型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临海方言属于吴语台州片,人称代词系统较为复杂,口语中包含兰身人称代词12个,话题人称代词6个;并且临海方言第一人称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基本不区分排除式和包括式,其复数标记“侬”来源于“人”义语素,而其他适用于三身人称代词的复数标记则与表大量的量词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们”常用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如“我们”“你们”“他们”,也常常用在固定名词后表示复数,如“同学们”“朋友们”。与此不同的是,有时“们”同样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却并不表示复数,而是有着类化事物的作用。例如: 1.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踌躇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考察了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人称代词的复数概念,发现汉语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它。汉语人称 代词的复数形式大致经历了语音内部屈折──词汇手段──语法手段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语中的"们"是人称代词表复数的标记,但是在某些具体语境中,由于说话人主观情感、认识上的需要,会出现"复数"表示"单数"的现象。主要是"我们""咱们""你们""他们"来代替"我""你""他(她)"等表示单数意义,这就是人称代词"数"的变异。主要运用主观性的相关理论,从视角、情感、认识三方面及Langacker的编排观察模式来深入分析汉语人称代词"我们""咱们"的复数代单数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韩礼德提出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人称代词所承载的人际意义。该文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偏爱使用人称代词来表达人际意义。通过对学生作文中第一人称单、复数以及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次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偏向使用第一人称复数,而较少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第二人称的使用频次居于第一人称复数和单数的频次之间。学生使用人称代词主要是为了能说服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加亲切感,但是频繁使用代词不符合英语议论文体写作要求,所以本研究的发现也说明被抽样调查的多数学生不熟悉议论文体写作的表达规范,而且对如何表达人际意义的方式也不胜了解。基于以上问题,今后的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增加讲授英语人际意义表达的知识,以促进学习者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韩礼德提出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人称代词所承载的人际意义。该文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偏爱使用人称代词来表达人际意义。通过对学生作文中第一人称单、复数以及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次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偏向使用第一人称复数,而较少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第二人称的使用频次居于第一人称复数和单数的频次之间。学生使用人称代词主要是为了能说服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加亲切感,但是频繁使用代词不符合英语议论文体写作要求,所以本研究的发现也说明被抽样调查的多数学生不熟悉议论文体写作的表达规范,而且对如何表达人际意义的方式也不胜了解。基于以上问题,今后的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增加讲授英语人际意义表达的知识,以促进学习者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