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课题。透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基础、主题、实质和目的,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力指导中国社会实践,达到成功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路标",展示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及其规律性.通过对这一"历史路标"探索,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情基础和时代蕴意;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路径与脉络,深刻领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主要特征;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战略思想,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主要理论形态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关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显著特性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三化"之间的关系、中国领导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梳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过程,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否结合或结合得好不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至关重要。对结合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的由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有三个维度: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论"关乎我们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源、路径等根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论"的不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金鑑康 《培训与研究》2008,(12):133-134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指导作用,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具有基础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指导作用,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具有基础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已经处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西欧,所以,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改革必然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落后的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文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置于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讨论,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尤其是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新篇章。文章从文化、主体、教训和道路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实际的结合,并对这一历史史实进行述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更加彰显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合法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克服合法性危机并获得合法性存在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逐步解决"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对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