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对“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理解颇多分歧。有的认为它仅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仅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有的认为它既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又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为了弄清其含义,我们还是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著。“社会经济形态”范畴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提出的:大体来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卷208页)。这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列宁在评价马克思这一唯物史观时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一卷第8页)把社会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其核心就是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  相似文献   

3.
经济结构多元 ,相对于政治结构、意识结构而言 ;经济基础单一 ,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 ,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一定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水平 ,决定了必有一种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 ,体现这个社会的基本的经济性质和经济特征 ,成为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就是反映了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为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有规律的更替过程,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定阶段。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有它自己独特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特殊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是通过革命来实现的。因此,导致社会制度发生质变的革命,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路标。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分工?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和我们的理解,从社会历史观上看,分工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劳动组织形式,是人类活动的本质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 任何历史阶段中的分工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分工,这是指社会劳动进行的方式;二是劳动者分工,即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劳动的方式及其在分工体系中所占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有两种历史形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上,不复存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应该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和“三形态”中的第三社会形态。而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站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不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而属于“三形态”中的第二社会形态。现实的社会主义是第一形态的社会主义,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与资本主义“同时态”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第二形态的社会主义,以产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就是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总和。认为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总和的观点有违马克思的原意,与逻辑相悖,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相去甚远。这一观点的历史根源,是极“左”思潮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自18世纪创立以来,一直为世界各国平衡生产力与人口增长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导向。马克思认为作为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的社会存在,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手,认为社会生产有两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的对立统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去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才能在世纪之交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有没有规律可循?什么是历史教学规律?探讨这一问题,对历史教学理论体系、历史教学原则的确立,以及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有一定的意义。历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探讨它的规律,必须先找出它的基本条件作为研究的基点。这个基本条件就是它的社会性和阶级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性和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乃是人的根本属性。我们所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自从有了人类之后,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结构理论中,社会经济结构有两种类型:生产运行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生产要素有4种联结方式;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从生产要素的4种最基本的联结方式中概括出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3个基本层次,也是社会生产中3种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问题上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之分。就一般性来讲,它指的是一种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必然结果。列宁说:“必然性=‘存在的一般性’(存在中的普遍性)。”但一般性又必须通过大量的特殊性表现出来,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一要弄清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所谓经济制度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生产关系总和的表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所谓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方面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一般称之为经济模式。由此可见: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是密切相联的,又是互有区别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经济制度是内容,而经济体制是这种制度的实现形式或表现形式。因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坚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等等。在坚持这些基本点的前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和生殖条件。它跟人类发生密切的关系,并由它派生出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就是“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①本文试图从土地制度入手,探索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个人的历史,个人是历史的个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的个人,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形态。根据马克思关于所有制形式、共同体形式和个人形式三者相统一的思想,表现为依附的、独立的和个性的个人是个人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这些形态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以前的理论家对生产关系的内涵都从不同方面进行过阐述,但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马克思在前人的思想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诸种关系的分析,从一般的物质交往关系中揭示出生产关系的基本内涵,即具体的、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关系,它所表示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以及由它们所制约的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决定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关系。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为完整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封建制”一词,其本义是指国王将土地臣民一级一级地分封给下级享用,构建成金字塔式的经济运载结构。也就是说,它首先是指一种经济资源的分配制度。因为这种经济资源分配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所以,史学家又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封建时代,把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定义为封建社会。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比较中西“封建”之异同,我们发现是件有趣的、令人愉快时事。而且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向来不那么重视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资源分配关系,实在是“生产关系总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不仅是历史上阶级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牵扯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因而,考察一下经济资源的“封建”等级分配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什么将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提得那么高,或许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讲,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既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一种产物,同时它又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文化是一种道德准则、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积淀,对某一地区、某一人群的人格、精神发生着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活动的基本单位就体现在班级这个群体中。  相似文献   

19.
按目前国内学术界较为通行的解释,“经济结构”一词有两种含义。其一为“社会经济结构”,专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总和;其二为“国民经济结构”,指从各个角度考察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构成,其中既包括  相似文献   

20.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科学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认为人类历史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灭。那么,是什么推动着人类历史变化发展的呢?历史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人类社会中,除了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还有其他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构成一个强大的合力系统,人类历史就是在这个强大的合力系统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历史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力的提高开始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必然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同它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就要改变旧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