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简洁精辟、运用频繁,倍受青睐.中、高考试卷中语音、字形、成语等试题均大量涉及成语的读写用.成语成为学生备考不可或缺的内容。近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学生成语词典》。以其人性化的特点当之无愧的成为学生学习成语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陈海利 《学周刊C版》2011,(9):106-106
近年成语考查试题中出现一种较新型考查样式.即为题支中考查形近或义近成语能否替换的题型。这类题型无疑增加了成语知识考查容量.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复习中要适当关注高考中形近或义近成语(熟语)的考查。下面.我就介绍一些这类“形近而义异”的成语.以供同学们复习这类成语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段肖 《学周刊C版》2014,(8):219-219
“匪夷所思”这个成语.现在使用率颇高.文字中、口头上常能见到和听到。但大多数使用者都在成语前加上“令人”“让人”“使人”之类词.这其实是病句.成语中的“夷”含义就是平常,这里指平常人。成语含义是:不是平常人、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成语内已经有了“人”.岂能在成语外再加“令人”?  相似文献   

4.
有些数学名词,前一个字是成语的后一个字,后一个字是成语的前一个字.如“重心”是“德高望重、心安理得”两成语的后一字和前一个字.下面是一些成语.请同学们在中间填上数学名词,使它们成为完整的成语: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祖国语言的瑰宝.它简洁精辟、结构匀称、含义深刻,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相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相似文献   

6.
李锦超 《考试》2010,(7):11-14
一、辨析方法 1.准确了解成语的各种意义。成语结构稳定、语音形式固定、词义稳定,这决定了成语运用不能望文生义、曲解词义。对于常见成语要熟悉其意义内含,把握成语的本文、引申义、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常见的一种熟语.是人们所使用的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色彩的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是祖国语言的奇葩。成语在语言作品中往往是作为整体来运用的.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一.在汉语浩瀚的词林中,成语以其典雅、含蓄、生动、犀利而独放异彩.成语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里,成为历史文化和民族智慧的凝聚物.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加以观照,成语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语义特点:一、丰富多层次的语义色彩任何一个成语都具有基本的语义。例如“一箭双雕”表示射艺卓越高超,“含沙射影”比喻在暗地里诽谤中伤,“先发制人”指先下手争取主动,可以制取对手.在基本的语义之外,成语还有其丰富的、多层次的附加语义色彩。这些语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基于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语文园地的“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成语故事”等板块.安排成语积累.了解成语来历。因此,教师可充分挖掘成语资源,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积累成语,活用成语。  相似文献   

10.
13.演成语 猜成语刘琍琍(南昌市西湖区教研室)[动要求]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的形式,加深儿童对所学成语的理解,帮助积累和丰富词汇。[活动准备]1.摇铃1只.2.请同学事先准备表演成语,如:争先恐后、上下打量、哈哈大笑、唉声叹气、闭目养神、愁眉苦脸等。...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呈现当时社会的人物百态,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从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的熟语运用来看,还未曾出现考察成语性别,以及成语中的女性年龄的试题,譬如“豆蔻年华”.多指女子十三、十四岁,如果说成是“这个男孩正值豆蔻年华”,就是成语性别误用的典型例子。成语性别多指女性成语.只能用于女性而不能用于男性。笔者搜集如下女性及年龄成语来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2.漫游成语乐园金仁静(赣州市厚德路小学)[活动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宽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活动准备]1.图片两张(完壁归赵、负荆请罪)。2成语注释若干张。3.小黑板两块(成语填空、数字成语)。...  相似文献   

13.
王宁 《考试周刊》2009,(35):40-41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翻译时,译者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英译时可用的方法和技巧.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以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14.
成语大决战     
活动目的:1.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词语的积累。2.促进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活动准备:1.依照人数多少,把学生分为5人一小组,优中差生适当搭配。每小组自备纸笔。2.题卡若干块,纸阄若干。3.金、银、铜牌各若干块(基本为每种5块),秒表1块。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语引入1.教师适当陈述成语的悠久历史,成语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多学成语,在此基础上揭题,板书“成语大决战”。2.三呼“我能行,我会赢”,调动积极性,培养自信心。二、活动内容(一)“慧眼识错”方…  相似文献   

15.
姚红霞 《阅读与鉴赏》2010,(7):77-78,28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词组和短语。一般而言.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的。而且.大部分的成语是由古代沿用下来的.代表着一个故事或典故。因此,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既富有深刻内涵.又具有感情色彩的。  相似文献   

16.
王伟进 《考试周刊》2012,(80):193-194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大班幼儿在语言、兴趣、经验等各方面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成语有着浓厚的喜好。作者充分结合生活.引导幼儿巧学成语、活用成语,既感受到成语故事的乐趣,又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更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进而促进语言思维的发展.体验智慧运用成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一、从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通过诵读,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三、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学习或工作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忆课内外学过并且大致知道意思的成语。教学过程:一、成语引路,温故孕新。1.成语接龙。根据班级实际,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以说出成语多者为胜。2.成语释义。从学生所说的成语中,选出最能体现白话与文言的区别、又便于学生解释的某个成语,让学生说出字面意思。比如…  相似文献   

18.
要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必须释清它的音、形、义.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其中的词素大的辨析必须结合古汉语知识才能准确理解。下面就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作一门类分析一一、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或修辞需要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具有另一类向的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同的这种临时的灵活的运用叫做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也是如此。1.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如:门o点词为活用同.话号中的同语为活用后的意义,)(下同)孪(周锦还乡(穿)饭粗布草(吃)道路以目(看)无所事事(做)一鼓作气(击鼓…  相似文献   

19.
成语对子     
成语对子成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短语.它结构固定,语义明确,内容十分丰富,打开成语这一语言宝库的大门.我们在惊叹其浩瀚丰富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成语两两相时,伍达天成,将它们放在一起,恰成对仗漫过的联语,给A以启示和艺术的陶冶.田上添A...  相似文献   

20.
成语的缩略形式.亦称“简缩”或“省作”.一般是非四字格成语简缩成四字格成语。如“翻手为云覆手雨”→“翻云覆雨”.“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千金”。但“四字”不是成语的终极缩略形式.四字成语还有缩略成二字的。不过,二字的成语缩略式一般不把它看作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