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混龄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对中国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混龄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研究较缺乏,课程目标设计注重共性目标、层次目标和异龄互动目标的结合,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综合考虑全体幼儿发展的普遍性需要和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个性化需要。课程实施突出实行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育途径和具体组织形式。课程评价坚持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与课程效果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研究认为,以后还需要加大对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力度,重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的园本化探索,关注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混龄教育对幼儿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园混龄班的规模宜在24人左右、男女比例要均等,并要配备两教一保;混龄教育课程要突出主题性、活动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同时还要注意课程实施中的分组和活动策略以及混龄教育的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3.
2001~2011年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显示,混龄教育研究文献的数量在近11年间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文献作者主要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和高校研究者,且相对集中于江苏、广东等省份,内容大多是对幼儿园混龄班和混龄活动的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研究机构类型单一,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研究地区相对集中,关注的广泛度不足;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比较单一;对混龄教育的课程研究不足等.未来的混龄教育,要丰富幼儿混龄教育的研究视角及方法,加强幼儿混龄教育的国际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深入研究幼儿混龄教育的课程问题并探讨混龄教育最适宜的年龄范围和组织形态等.  相似文献   

4.
黄翠霞 《学周刊C版》2019,(8):163-163
通过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可发现混龄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的道德、情感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相比同龄教育,混龄情境中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更愿意自主解决人际问题,问题行为的发生更少。  相似文献   

5.
在混龄教育的模式下,幼儿教师要针对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长时间地进行观察和引导。而要想达到教育的效果,幼儿园管理者就势必要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年龄较小的幼儿群体,除了应该有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之外,还要坚持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想成功践行这一理念,首先就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幼儿心理学,了解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各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在引导幼儿行为方面更加具备目标性。  相似文献   

6.
混龄教育是一种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模式,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通过阐述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本研究分析了混龄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正确进行语言模仿及丰富混龄幼儿游戏活动等策略,以期提高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拥有区别与以往的角色和地位,幼儿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关系环境,一名幼儿既可以是老师的学生,又可以是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或是哥哥姐姐,还可以是同龄人的伙伴.这些复杂的情感体验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既让幼儿体验到了年幼幼儿对年长幼儿的尊重、敬畏、钦佩或嫉妒,又让幼儿体验到了年长幼儿对年幼幼儿的关系、爱护或轻视等.因此,在混龄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对各种情感的敏锐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幼儿过多的体验不健康的情感,如傲慢、轻视、嫉妒等,把幼儿的同伴关系引向关怀互助的方向,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幼儿的品德、情感发展乃至个性发展都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混龄班教育是指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同一个班级中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使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高的一种教育方式。相关研究表明,混龄班教育打破了以往对幼儿同龄交往的限制,有助于幼儿情感、社会性、认知、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发现,国内有关幼儿混龄教育的文献资料较国外来说相对匮乏,而且大部分探讨的都是间断性混龄教育,很少特别针对长期混龄班进行研究的。所以基于混龄班的视角,探讨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发现我国幼儿园实施混龄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探寻出一系列完整的解决策略,是值得研究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从而为国内幼儿园的混龄班教育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幼儿园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龄教育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特别是情感学习有其独特价值。在当前独生子女政策下,在我国幼儿园推行混龄教育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家长的不理解与专家理论支持的缺乏、评价标准的偏差与经费的短缺及我国幼教师资水平偏低与师幼比过高的现实都不利于混龄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开展。努力转变家长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开展实证研究、建设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工作等策略将有利于推动混龄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幼儿混龄教育作为一种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同在一起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对幼儿教育效果的影响是全面的。经过一年多的混龄教育初步尝试,本人在教育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影响最为突出,其作用发生在情感能力的三大方面,即情感体验、情感交流与情感调控,以下分别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