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学校发展核心理念,以“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和谐校园、打造勋望品牌”为发展目标;以“英雄主义教育、科技创新教育、艺体特色教育”为特色活动项目,坚持“绿色、人文、和谐、发展”的治校思路。通过半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精良,科研领先,设施先进,质量一流”的综合性优质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2.
一、绿色化学教育的含义 “绿色化学教育”是工作坊基于对美国化学学会(ACS)的“绿色化学”概念的思考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绿色化学的教育”与“绿色的化学教育”的和谐统一。前者,是基于对学生乃至广大民众传播“绿色的化学”的思考,追求的是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掌握“绿色化学”的知识、学习“绿色化学”的技能,解决教育“教什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校把创办“绿色学校”作为办学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绿色小精灵、绿色小树林、绿色园丁、绿色校园”的绿色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我们从人文环境、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德育环境四个方面人手.全方位、多渠道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初步形成绿色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姜昌财 《新教师》2019,(9):24-25
2016年8月,笔者调到北门小学担任校长。几年来,在传承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和升华学校的办学精髓,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基于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提出了“和谐教育”办学思想,倡导“和谐育人”和“育和谐人”,通过践行“和谐教育”,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让每位家长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5.
《广东教育》2009,(7):I0001-I0001
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7256平方米,建筑面积37640平方米。校园依山临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秀丽安谧,建筑错落有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学校以“绿色教育,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绿色、和谐、人文、科学”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从质量观、学习观、课程观、治理观四个维度对“绿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进行梳理,探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绿色教育以和谐、高效为价值遵循;通过建设绿色学堂,提升学生学习效益,确保素养与分数同步提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大课程观,落实新时期育人目标,基于“五育互育”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基于“和谐共生”文化理念推进学校治理变革,形成学校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在“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由此,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高潮迭起,呈现出蓬勃生机的“绿色教育”。语文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让语文课堂早日充满绿色的生机,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落实绿色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当前时期更突显其时代意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和谐教育”的实质内涵,首先指向的是作为教育目标的人的和谐发展,其次指向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调动,还指向学校管理层面的整体改进。学校应基于和谐教育理念进行整体课程开发,注重身心和谐与美的陶冶,“以美启智”、“以美储善”,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富有美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建构“和而不同”的课堂;在学校管理方面应追求“和谐管理”,打造真正的“共同体”,建立新型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6,(12):F0002-F0002
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的七所重点中学之一,是“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基地”,“中国瑞典‘环境小硕士’项目实验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先进学校”以及“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学校以“学校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实施“创新让一个民族强大,创新使个体超越自己”的科技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绿色教育”是指要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敢创新、肯实践的新一代人才。“绿色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生态和谐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绿色育人理念、“绿色”课程体系、“绿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李粤 《教师》2015,(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深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日益成为新课程改革下新的生长点.而以往那种以辅导和咨询为主的“矫正式”心理健康教育已不适应“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身心都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为此,我们将绿色教育理念引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视野下构成一个德智体美劳相交融的、完整的绿色心育生态体系,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冯霞 《现代教学》2010,(3):57-57
教育首要的作用是塑造人,而塑造人的教育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和谐的、绿色的和充分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自然、和谐的“绿色课堂”能让学生在生活化、互动化、情感化的氛围里,享受天然的语文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在“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由此,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高潮迭起,呈现出“绿色教育”蓬勃生机的壮观景象。语文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让语文课堂早日充满绿色的生机,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落实绿色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的自我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它要求教师要建立“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的和谐教育主导理念,让学生多种素质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贯彻实施这一教育理念,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公安局机关幼儿园以“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为办因理念,实施“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快乐健康的儿童”的教育目标,积极摸索新形势下的办园模式,走科技促教、科技兴园之路。该园非常重视家园合作,积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建立了有效的家长工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说少先队和校本课程的关系,那么我想说:它们是一对亲兄弟,或者说亲姐妹,因为它们是如此密切。从教育理念看,新课程提倡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少先队的教育理念。从“雏鹰行动”到体验教育,少先队教育始终非常关注少年儿童健康和谐的发展,强调教育的主体性,并努力实现少先队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这与新课程提倡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让儿童回归生活、自然,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完全一致的。笔者认为,让少先队组织有效地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把新课程的一些新思考、新…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本质在于诠释生命,诠释生命的教育是绿色的教育,它承载着学生心灵的生长。威海市皇冠小学以追求“绿色教育”为办学宗旨,通过绿色管理、绿色校园、绿色教研、绿色育人等途径,营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促进学生在灵魂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中,快乐地、有品味地成长。让我们置身一隅,从学校“做有根的人”系列特色活动中,感受“绿色”所孕育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导刊》2009,(7):F0003-F0003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该校形成了以环境科技、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要亮点,彰显绿色教育模式的学校特色。该校确立了“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在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的办学理念,制订了“着力于现代人文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走进我们广州市第21中学,一派绿意盎然。这里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绿丘起伏,绿色长廊,绿径通幽,处处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绿色与书声和谐统一,演奏出一曲优美的乐章。用“绿色思想”教育人、培养人,是21中学探索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包含着目标、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蕴含着我校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华,体现了我们的责任感,透射着我们的思考。在“与绿色同行”的过程中,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开创了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绿色之路。绿色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体现在学校管理、德育、智育、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儒道释的和谐思想谈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宝英  刘尧 《教育科学》2006,22(6):11-12
和谐教育,是指实现了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而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将有效地促进人与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人—人”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天—人”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手段,“人—我”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