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论证理论中"论辩术"之理论视角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一种以语用论辩术理论为代表,将"论辩术"外化为论证活动的程序与规则,另一种以非形式逻辑理论为代表,将"论辩术"内化为论证成果的属性或品质.对这两种"论辩术"的解析将揭示出语用论辩术与非形式逻辑在规范性理论之建构与情境性实践之关注间的深层差异,同时也展现出其自身在谬误研究及论证界定等当代论证研究议题上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2.
探寻了公孙龙的论辩产生的时代根据及价值.作者认为,公孙龙所揭示的矛盾在当时政治生活中大量存在,公孙龙是用思辩的方式将之尖锐化地展示出来.公孙龙的论辩最有价值处是"分"、"离"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深入具体地研究事物.后期墨家的逻辑学成就、荀子思想的精深、韩非法家思想的细致,均与公孙龙这一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3.
论辩是中西方教育文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古希腊都出现过规模宏大的论辩思潮,形成了世界古代三大辩学体系,即古希腊"逻辑学"、印度的"因明学"、中国的"名辩学"。论辩为什么会久经不衰,它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它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如何利用论辩的思想和方法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论文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了"人在论辩中的存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这一关系到"论辩—思维"之间关系,涉及到"认知博弈中人的精神生长"的基本问题。研究发现:从论辩与思维的关系来看,人类的心智具有"论辩性";从论辩的角度来关注现实生活,人类思考就是一个"内在论辩"的过程。论辩不仅提高了思考的速度,而且提高了思考的质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人的心智,具有"论辩性"的心智只有在对话教育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建议在对话教育实践中,活动前与"文本"进行对话,活动中与"他人"进行对话,活动后与"自己"进行对话,以便对"论辩性"的心智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客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5.
论辩修辞作为西方修辞学的重要分支,一直以来备受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视角,运用西方论辩理论的核心内容来参证先秦名家学派论辩理论建构的可能性、论辩命题的合理性、论辩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论辩过程中辩者与听众在社会、政治、文化、伦理及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深入挖掘中国古代论辩的精粹,探讨名家论辩智慧的现实意义,对接西方论辩研究之精华,启迪当代汉语论辩研究之趋向,推动国人思辨发展,培养大众创新能力,为先秦名家"正名"。  相似文献   

6.
"论辩"专题(单元)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第一个专题,论辩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文体之一,论辩文有论有辩,"论"重在树立论点,严密论证;"辩"则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唐宋八大家的论辩文无论在结构上、语言上还是思想上都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7.
云红 《考试周刊》2012,(45):14-17
本文主要阐述修辞论辩中长期被忽视的信誉论辩、情感论辩概念。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是修辞论辩不可或缺的成分。当对立观点平分秋色,不分轩轾,处于胶着状态时,这两种论辩往往起到区别胜负的至关重要作用。本文对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这两种形式的论辩进行文本分析,彰显修辞论辩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先秦时代是产生论辩的时代,各种政治、军事、外交活动中都充盈着合理性的论辩精神。这种论辩精神对于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其一是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需要合理性的论辩精神;其二是在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中需要确定真实有效的假设性前提。这不仅是国际交往中必须要消除"终极公理"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国际交往中合理性的论辩精神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批判性讨论合理解决正反双方意见分歧是语用论辩学的核心问题。但在现实论辩话语中,论辩者不仅要遵守合理性标准,还会努力通过修辞策略使论辩结果对自己最有效。鉴于此,语用论辩学近年来逐步尝试修辞维度的理论拓展,提出了"策略操控"概念及其分析方法。以策略操控概念为核心的语用论辩学拓展理论凸显了论辩者为实现论辩合理性和论辩有效性的微妙平衡而在潜在话题、受众需求和表达手段三方面的运筹帷幄,对法律、政治、医疗等交际领域的论辩话语实践均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后续研究应在哲学、理论、实证、分析和实践五个层面上深入探究策略操控现象,并进一步完善其语境分析、修辞分析和谬误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杨朱与墨子的学说占据了两个学术极端,杨朱理论的主要论辩对象就是墨子.而杨朱后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列子·杨朱>中,其论辩对象发生了改变,潜在地指向了儒家.其原因则在于文化环境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在彝族社会中,"克智"论辩实践是辩手与公众的互动过程。"克智"论辩与古希腊"雄辩术"有许多相似性,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克智"论辩具有"养成教育"形式、"对立辩证"思维、追根溯源品质等方面的公共教育特性。这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育对"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学校公共教育的开启都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形式论辩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一种非单调推理形式手段,它可以与自然语言处理、论证挖掘等多个研究方向结合。然而,如何运用形式论辩理论来建模非形式论证,仍然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着眼于一种在法律、伦理领域常见的非形式论证——滑坡论证,使用形式论辩方法对其进行建模。借鉴非形式逻辑领域论证图式的研究,文章对一个源于自然语言文本的滑坡论证案例,即"明日复明日",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形式论辩领域中的抽象论辩框架及结构化论辩ASPIC+系统,对滑坡论证进行刻画,构建了一个针对滑坡论证的形式化论辩理论。案例研究显示,使用文章给出的滑坡论辩理论推理的结果符合人类推理直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论辩之风在高校乃至全社会盛行不衰.反驳作为人们探求和发展真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逻辑方法之一,在论辩中经常被运用.为了加强反驳的力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战国时代技压群雄的论辩大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天才的雄辩家。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最突出的特征,其论辩技巧主要有避其锋芒术、欲擒故纵术、引君入縠术、比附说理术、层层追问术、铺陈排比术等,可谓集先秦论辩艺术之大成。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做到"抽象理论与具体实际"、"严谨推理与个案分析"、"口头讲授与课件影像"、"批判精神与论辩实践"四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孟子散评议很讲究论辩艺术:从章的气势、论辩方法、语言技巧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论辩特色。  相似文献   

17.
云红 《考试周刊》2011,(39):29-31
奥巴马访华上海演讲成功因素之一是对修辞论辩的卓越运用。本文简要阐述修辞论辩的组成部分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对奥巴马访华上海演讲中的修辞理性论辩(归纳论辩、比较论辩、因果论辩、例证论辩)、信誉论辩(诉诸本人信誉的论辩、诉诸第三者信誉的论辩)及情感论辩(诉诸流行论辩、诉诸怜悯的论辩)进行文本分析,旨在阐释长期被忽视的修辞论辩在演说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彰显修辞论辩所具备的强大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借薪助火"作为一种雄辩术,是指借助论辩双方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因素,以柔克刚,说服或战胜对方.  相似文献   

19.
威佛的论辩理论常被修辞批评者用作分析修辞论述时的工具.本文尝试使用威佛的论辩理论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论述,以发现不同论辩方式在政治演讲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20.
吴代芳教授新著《古典文学论辩集》主要有三个特点和优点:一、雄辩滔滔,时有新见;二、实事求是,立论公允;三、视角含有审美,笔端常带感情,有着"明确的是非"和"热烈的好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