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清水河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围绕流水地貌地质遗迹以及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展开,加强典型特色流水侵蚀地貌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挖掘地质公园流水地貌地质遗迹的地质内涵,将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观光旅游为一体,文化特色浓郁、科研价值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大力推广地质公园所带来的科研科普价值,使其成为重要的科研科普基地,并以公园的发展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周边产业及整个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西樵山、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广东省国家地质公园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大气降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园区内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是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的内涵,而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则是引发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地质公园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应以预防为主,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国家首批地质公园自2001年建立以来,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过热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泛化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阐述了泛化现象对国家地质公园后期建设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磴口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以沙漠、狼山、黄河为主体,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本文对园区内的地质遗迹进行分类并做综合评价.得出综合定量评价值为80.88分,属二级旅游区.在此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在地质遗迹景观和地貌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坚持遵循旅游开发原则,实施相应开发措施,做到既能发挥旅游优势又能保护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质公园事业在我国发展迅猛,磐安大盘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13年建成并开园,拥有各类地质遗迹点58处。本文着重分析了十八涡壶穴群、玉山玄武岩台地、浙中大峡谷、平板溪等代表性地质遗迹景观的发育特征,对地质遗迹的成因及其科学价值等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地质遗迹景观开展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确定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省级地质遗迹5处,县市级地质遗迹50处;对尖山-夹溪和盘山-花溪园区的地质遗迹特色和价值分别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地学旅游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究和地学科普教育等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首批地质公园自2001年建立以来,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过热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泛化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阐述了泛化现象对国家地质公园后期建设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质公园品牌个性结构研究:一个量变开发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凯 《资源科学》2011,33(7):1366-1373
近年来,随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在我国迅猛发展,国家地质公园泛化现象逐步显现,该缺陷直接导致了国家地质公园形象模糊,缺乏品牌个性等问题。就该缺陷,本文在个性心理学与品牌个性理论基础上,通过自主量表开发,构建并检验了国家地质公园的品牌个性,结果显示:国家地质公园品牌个性存在三个基本维度(科学性、景观性和吸引力);三个品牌个性维度中"吸引力"居于第一位(路径系数为0.94),其次是"科学性"(路径系数为0.77),第三是"景观性"(路径系数为0.72)。该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地质公园品牌个性研究的空缺,对国家地质公园后续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为我国的27个火山地质公园之一,同时又是黑龙江省为数不多的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因而该地质公园不仅对于科研而且对于旅游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在不断的开发过程中人们对自然景观也造成诸如水质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如景区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突出景区特色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将成为阻碍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本文就以上问题提出了如何来保证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的长期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沈客运专线工程建设是我国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和国家路网建设的需要,穿越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级地质公园的部分园区实属难免。根据园区地质遗迹分布特征和地质公园建设开发保护现状,结合地质公园建设规划,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下,将客运专线建设对地质遗迹保护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变不利为有利,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黄土能够找到中国乃至全球环境、气候演变的历程和规律。洛川黄土是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标准地点之一,对它进行保护对世界的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自2002年成立的洛川黄土地层剖面国家地质公园年接待游客量仅万余人(多是科研考察者及野外实习学生),还没有形成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未能找到和属地经济互动发展的良策。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文化景观性掩盖了科学性。地质公园还要具备一定的欣赏游玩价值,对于一些科学意义较强而缺乏美学观赏性的地质遗迹,就目前游客的接受程度而言,树立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也勉为其难。即使进入地质公园名列,也较少有游客光顾,希望通过旅游收入来支撑保护的基本要求还存在落实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