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育哲学即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它至少有三种存在形态:一是基于哲学话语的教育哲学;二是基于哲学框架的教育哲学;三是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其中,基于哲学思维的教育哲学既是一种"溯本式沉思"、"逻辑先在式批判"与"本质直观式反思"的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命题式创新"的个体教育哲学。判断一种教育话语是否是教育哲学,可以从"问题、论证和结论"三个维度来鉴别。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哲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论哲学思维     
哲学是什么?这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不断追问的永恒话题。哲学可以界定为一种反思性思维方式,哲学只有作为哲学思维才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日常思维相比较,具有其对象特征、方法特征、目的特征和任务特征;在功能上,哲学思维具有认识功能、批判功能、建构功能和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哲学思维     
哲学是什么?这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不断追问的永恒话题。本文认为,哲学可以界定为一种反思性思维方式,哲学只有作为哲学思维才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日常思维相比较,具有其对象特征、方法特征、目的特征和任务特征;在功能上,哲学思维具有认识功能、批判功能、建构功能和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泛哲学。泛哲学的含义有三:第一,哲学思维是直觉感应式的,带有明显的集体无意识特征;第二,哲学形式是一元论的,以“天人合一”的方式出现,但实质上是主观性产物;第三,哲学内容被论证为合理和永恒之后便成为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含盖一切人的准教义。  相似文献   

6.
哲学教学与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哲学品格、哲学态度、哲学精神和哲学思维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从而体现出哲学的辨证智慧。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出哲学的品格。哲学在相当意义上是一种生活态度 ,因而 ,学习和研究哲学 ,更需要培养哲学的生活态度和哲学的精神。学习哲学的关键是学会哲学思考 ,学习和研究哲学的过程 ,就是培养和训练哲学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哲学是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哲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哲学、数学哲学或教育哲学为基础对数学教育进行研究,二是这种研究方式可以是哲学理论的运用,哲学话语体系的研究,或是采用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数学教育哲学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哲学成果的数学教育价值实现,哲学论题的数学教育化研究,哲学思维方式的数学教育批判,数学教育哲学的学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哲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哲学永葆其活力和价值的奥秘呢?那就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可分为唯心主义哲学思维、形而上哲学思维和唯物辩证哲学思维。其中,马克思创立的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哲学思维是更为高级的哲学思维,这种哲学思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通过发问、追问、反问三个环节的训练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哲学形态学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古代哲学主要是本体论形态,与此相适应确立的主要是单纯客体性思维。近代哲学主要是认识论形态,与此相适应形成的主要是单纯主体性思维。当代哲学之所以以方法论为主要形态,这是由当代人们的实践方式及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随着人类实践的拓展,学科分化的加剧,现实生活给哲学提出的迫切问题是探讨为人的实践活动所分化了的主体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客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主客体的统一。哲学的方法论功能,集中表现在它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思维方式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思维做出的重大贡献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从实践观点出发的、具有崭新特质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它既突破了以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又吸收了单纯客体性思维、单纯主体性思维的合理性,使人类思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浅论语言与哲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思潮离不开语言。从它诞生之日起 ,语言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它。语言对哲学思潮的兴起不仅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历来或成为哲学家探讨的话题之一 ,或成为哲学家研究的核心对象 ,在哲学思潮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哲学思潮自其诞生之后 ,便与语言互为制约互为发展。它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因其本身的局限性给语言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而语言也反过来既促进又限制哲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哲学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形上力量,是一个民族创新意识的核心。哲学教育是造化哲学精神的必然途径。哲学教育应着力培养人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实践意识、个性意识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哲学语言既是哲学思维伸展的"向导",又是哲学思维水平的外在标志,哲学语言的"内面"即哲学思维方式。哲学语言"引领"哲学思维不断地走向深远,反过来,哲学思维又促进了哲学语言的发展。从哲学发展史的总体上看,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相应性。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所取得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翔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深入浅出剖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定型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负面作用,学者们历来冠之以文化定型"悖论".本文从哲学的层面来观照文化定型,认为文化定型与其它人类认知一样具有自身的矛盾,是浮离于现实的理论抽象,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只有把握文化定型的哲学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哲学素养对教师自身生命质量、个体发展、精神世界的构建及其专业智能、专业伦理、专业信念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正确地认识哲学、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和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主观条件,良好的社会和工作环境及教师教育是教师哲学素养生成的客观条件。教师哲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地修为涵养。  相似文献   

17.
在认清教育的终身性、塑造性、自主性和极端复杂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是有用的。但是,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充满了教育主体和客体三个维度的矛盾,因此,教育功能既有可知性,又有不可知性。受教育者的社会和生活实践,是检验教育功能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艾思奇实现哲学创新的缘由主要是:及时准确地抓住时代课题;进行艰苦的理论创造;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满足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内在品格与通识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哲学教育必须面向通识教育,在注重哲学知识讲授与接受同时,更注重人的道德教育、思维能力与理想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