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广大”一词似乎用得有些滥了。诸如“全国广大人民”、“全省广大群众”、“全县农村的广大干部和社员”、“××厂的广大干部、职工”之类,不胜枚举。“广大”是多少呢?“全国广大人民”有九亿多;“××厂的广大职工"代表多少就很难说了,可能是几千人,也可能几十人。象我县有个单位仅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学问。学习写作同做其它事情,研究其它学问一样,运用科学的方法很重要。在学习写作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迷信所谓写作“诀窍”,热衷于收集“开头法”、“结构法”等作文的高招妙法。有的收集整理了厚厚的一本又一本的《标题制作×××例》、《导语写作×××例》、《结尾妙法×××例》,购置了《写作词林》、《写作辞典》、《写作指南》等一系列写作丛书。以为头脑中有了多少个标题,掌握了多少种开头、结尾、叙述、描写等方法,身边有一系列写作辞典,就能写出好文章了,因此把很多功夫花在研究这类东西上面。另一个是根本否认学习研究写作的必要,认为学习写作主要就是“多读、多写”,读多了,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就能写好了。这两个问题,一个将写作神秘化,一个将写作简单化,都是不符合写作实际的,不利于学习写作。虽然“文无定法”,但是写作有规律可循。收集整理写作范例,不是不可,但范例毕竟只是学  相似文献   

3.
各有短长     
不久前,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刊登了由各自的记者采写的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揭晓的消息。三家比较实感各有短长。 从打破获奖消息固有的模式、写出新意的角度看,新华社借用通讯的形式,开篇就把内蒙古哲里本报记者徐福锋的成果展示给读者,这就比千篇一律的“×年×月×日,××奖揭晓,多少人获奖”的老面孔显出了一些新意,并设下了何以介绍此人的悬念,引人下读。对其它获奖者的介绍,也不仅仅是千巴巴的一个个名字的罗列,而把这些名字和他们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业绩  相似文献   

4.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有多少个艺术家,就有多少种素描和色彩。”期刊的装帧设计也是如此,有多少种期刊就应该有多少种装帧设计的艺术风格。目前,国内一些期刊忽视了期刊所应有的特殊性,模仿、抄袭之风盛行,时而流行“美人热”,把一些各种各样的美  相似文献   

5.
编辑絮语     
与大街上男女老少都穿唐装一样,现在的报纸上也刮着一股流行风,那就是文章越来越长标题却越来越短,在这些短标题中又以四字标题居多,且有许多字词成为流行的配件,如经常有“××黑幕”、“××搅局”、“××困境”、“××突围”、“×  相似文献   

6.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多年,有个“小问题”一直使我颇感困惑。这就是各台每天播发的每条新闻的最后,说明消息来源,总有这么一句:“这是××台报道的”,或者“××台报道”,或者“这是××台予以报道的”。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来说,1994年以前在播发每条新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的大炒大捧,曾使“××没商量”“××族”、“潇洒×××”这些虚虚实实的词头红遍神州,如今不知不觉中又出现了个报刊无处不“上帝”的新景观。笔者在饱尝过当“上帝”、陪“上帝”、“捧上帝”、读“上帝”的滋味之后,便不禁想发些感慨。 关于“上帝”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有二:一是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二是指基督教所信奉的神。平心而论,西方人为何要把消费者尊为上帝,一时还难以理论;但是咱们中国来说,把消费者比作神却总有一种不知哪码对哪码的味道,因为中国人压根儿就不信神。所以,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么导语便是这“眼睛”里送出的第一层“秋波”,导语有无神采,决定着读者能否对你的新闻“一见钟情”。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新闻,又何尝不是呢!干记者的人,谁心中没有几多遗憾!回头望望,我们写出的那一条条消息、通讯、特写的导语,有多少是经过苦心锤炼而独出心裁的,有多少是凑凑合合、得过且过而草草出场  相似文献   

9.
常常看到和听到一些地方报刊或电台中有这样一类的话:“乌鲁木齐人民解放军某部组织赴疆家属游‘天池’”、“××地区解放军某部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县解放军某部帮助社员夏收”等等。这类“某地人民解放军某部”的提法是不对的。解放军不是哪个省和地区的。此外还有“驻××(省、地  相似文献   

10.
出书不难     
“出书难”曾经是困扰中国知识界、文化界、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一道难题。有多少哲人为之扼腕,有多少学人为之愤慨,又有多少年轻人为之悲叹…… 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切,曾几何时,出书不难了,岂  相似文献   

11.
笔者手头有一份某市档案局的红头文件。文头(眉首)是“××市档案局文件”,落款处盖的却是“××市档案局××处”的印章。这种文头(眉首)与用印不一致的情况,在许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的单位用的是“××市档案局”的文头(眉首),盖的却是“中共××市档案局党委”的印  相似文献   

12.
眼下见诸报端的一些事件性报道,尤其“大扫描”、“大透视”、“大曝光”之类的纪实文章,频繁地出现“某”字以及“ABCD”等字母,诸如某地某单位某领导张某李某,A市B公司C经理D君E小姐等,等等。有的文中涉及多少个单位多少个人物,就有多少个“某”字或多少个字母,通篇找不到一个真实的单位和真实的人名。这种隐姓埋名的报道已经引起广大读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圈内,就流行着“会议里没新闻”、“会议报道没人看”的说法。有些记者甚至提起会议报道就打怵,不得已参加会议时,竞有一种“我为大局冲锋陷阵”的悲壮。其实事情完全弄拧了!会议不但不是新闻的累赘,恰恰是新闻的集散地。有多少大政方针是在会议上公布的,有多少重要信息是在会议上发出的。  相似文献   

14.
郝远 《编辑学报》2015,27(3):259
答 应是半字线“-”.然而在实践中,不少期刊使用了“—”,将CN号和ISSN分别印刷为CN××—××××/YY和ISSN××××—××××;某些近几年出版的指导期刊编校标准化的书和文章,也在说应采用“—”.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源在于这些书刊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GB/T 9999-1988《中国标准刊号》,该标准对CN号、ISSN分别有“其间以连字符‘—’相接”“中间以一连字符‘—’相接”的条款.2001年该标准被GB/T 9999-200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代替.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此所谓“营养品”,自然是就“武装脑袋”而言的,即知识与精神的“营养品”。现在,作为“人口”的××补液、××补膏、××补酒之类的营养品,经传媒不断地透“底”,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有多少种形态 新闻报道究竟有多少种形态?一般大家都认为是“老三篇”——消息、通讯和评论。进入读图时代,最多加上一种照片。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今年的两句名言是“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这两句话真是令人击节赞叹,因为这应该是一个国家、一国人民、一届政府最高的愿景,哪怕有多少不如意之事.也不论有多少天灾人祸,只要照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也没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克服的困难。所谓“多难兴邦”,邦非多难而兴,而是因为多难而后有了真正的痛楚与教训,最终走上正轨而后兴邦。  相似文献   

18.
报人出访,免不了对报业的考察。苏联报刊种类之多,发行量之大,首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0年10月12日,我们抵达莫斯科的次日上午,就在《劳动报》编辑部,与报社外联部主任瓦西里柯夫同志交谈,第一话题便是两国报业的状况。我们回答了主人的一连串提问,如“中国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少发行量?”“主要读者层分布在哪里?”我们回答后,立即对应地提出了一连串我们同样感兴趣的问题。“苏联目前有多少家报刊?”“贵报有多大发行量?”“贵报的读者层是哪些?”  相似文献   

19.
衡量一张报纸是否一流,是否精品,是从多种角度考察的:有多少有价值的新闻、有多少亮眼的版面、有没有“留住客”的专栏等等。《家报》“男人女人”版块中的“夫妻面对面”专版虽经多次改版,却因其一直保持“故事有看头”、“实招可操作”的个性优势,而成为《家报》诸多“靓版”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把消息写短,建议实行“四删”: 一删不必要的背景。有的消息背景太多,喧宾夺主。如某村多少户、多少人、多少亩地,某厂哪年哪月建厂、哪年哪月生产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如何如何等,一写就是几百字。二删不必要的“认识到”。有的消息在提出问题之后、列举措施之前,总爱来上一段“这个单位的领导认识到“如何如何”。其实,这些“认识到”往往是人所共知的政治术语,或空泛的理论概念,无助于提高消息的思想性。三删重复事例。消息中的事例贵精而不贵繁,应该是以一当十而不能以十当一。举一个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