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文本是学生探微知识世界的载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正确解读文本,找准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文本中心线、标题、插图、词句、情感因素切入,带领学生深挖文本,分析文本的内涵信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心、文本疑难、文本重点、思想内涵等角度剖析文本,达到深层理解、灵活运用语言和体会知识内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文本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也是拓宽学生语言文化知识视野的重要辅助物。关注英语教学文本资源的优化和利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丰厚的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文本资源的优化就是要在发挥学生语言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能力、任务学习探究能力、语言表达拓展延伸能力等,让学生从文本资源中接受知识和感悟知识,促进他们综合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有效内化生成,在教学中,发挥文本资源的优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素材内容,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点的简单处理,也不只是对文本信息的浅层捕捉和理解.对于任何一片英语阅读文本而言,其本身拥有丰富的内涵,仅仅依靠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深究到阅读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以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文化意识等.本文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出发点,探讨了阅读文本的深层次解读和处理,旨在加强学生学习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本补白,即是对文本"空白"的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巧补文本"空白",往往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及表达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聚焦词语,对话补白,深化理解;巧抓标点,想象补白,丰富情感;关注结尾,拓展补白,升华体验。  相似文献   

5.
熊和平 《教育科学》2005,21(3):36-39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习惯了在"狭义"上诠释课程,把课程限定在文本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知识观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课程主体消失在文本之中;课程研究拘泥于技术取向等种种局限.然而,随着20世纪世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语言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文本不再被看作为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这种语言学的转向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课程的意义逐渐从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当代的课程研究理应关注语言学的转向,并在课程语义学、课程语用学、课程语音学等以前被忽视的理论领域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决定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阅读方法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方法.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细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披文入情,带领学生品读文本,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带领学生品读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写作上的妙处,理解作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杨蕾 《广西教育》2014,(29):47-47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方式。所谓文本细读,就是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让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深刻情感。一、字斟句酌,读出语言的厚重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对文中的语言进行仔细体味,发现文中语言的亮点,并能够抓住这些亮点引导学生进行揣摩,进而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  相似文献   

8.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文本内容加工须通过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而展开.读者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理顺文本内容和逐步深化主题,进而提升思维能力.逐层深入的文本内容加工包括:理顺文本内容、了解文本主旨,感知主题意义;品析文本语言、思考文本意图,理解主题表达方式;迁移文本知识,个性化表达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燕 《考试周刊》2010,(48):124-124
初中英语文本资源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来源途径,起到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优化文本资源,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使得文本利用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帮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文本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在理解感悟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还能够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得到升华的途径支持。这种文本资源的优化利用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尝试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张玉新教授在多年的“原生态”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文本解读方式:在文体层面,从文体特征入手解读文本,使文体知识为文本解读服务;在言语层面,通过生活化的文本细读引导学生融情入境,品味文本丰富的情感蕴藉;在意蕴层面,通过自身的学识还原作品的原初语境,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目的与历史背景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在审美层面,注重挖掘文本独特的写作风格,体现了对文本形式的高度关注.这四个层次的文本解读,从文本共性到文本个性,由内部解读到外部解读,由语言积累与运用到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学生带来了立体化层进式的阅读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解读文本的正确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尚有所欠缺,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巧选解读的视角,从文章的题目、首尾、线索、语言、寓意等方面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艺术,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凭借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中的理解不单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也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记储,还有对文章写法的习得;阅读中的运用,主要是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吸收、内化后的输出过程,它是检验阅读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阅读课理应成为学生写作方法习得的主渠道和习作训练的练兵场。  相似文献   

14.
徐佩璐 《教学月刊》2016,(Z1):38-41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1]。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化等知识;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并逐步完善他们的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要实现这些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中去品味和拓宽阅读深度与范围的教学方法。对阅读本身是一种优化,对语文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通过细读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知识范围,增强对文本的分析与归纳能力。阅读中的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构建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去认真感受文本所赋予的语言魅力。细读能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深度,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以学习和欣赏的心态去对文章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16.
听是语言交流和学习的开端,与口语表达相辅相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听力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抓住听力文本的关键信息,完成文本内容的复述,迅速内化语言知识,并使之转化为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是学生对语言素材的筛选和提炼,旨在从文本表达主题大意中探寻相应的认知思维方法。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深入反思,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语言知识转化生成的有效途径。探讨阅读过程反思运用,对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积极性和激情,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促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高中英语故事类文本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与实践,以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故事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包含四个部分:关注文本信息,学习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构建人物关系网;赏析语言特色,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读后迁移创新,联系生活形成新知。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有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会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类文本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这类文本,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从儿童心理诉求、个性知识建构、多元化问题等方面,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案,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是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的重要过程,阅读教学是师生解读文本多向度的对话,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理解,对文本产生体会,这个过程是"互动"的交流过程,是学生内心世界与文本世界的无声沟通。教师如何巧妙借助阅读课堂向学生渗透阅读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紧扣生活阅历,构建知识新结构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构建知识体系,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文字感悟能力等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