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的不同,所预计的课堂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特色,使课堂变得多姿多  相似文献   

2.
先说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自己带来一袋苹果,给学生一人发一个,先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就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然后画出来的才逐渐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只带一支粉笔,先讲苹果的画法,然后在黑板上一笔_画地示范。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都像苹果。有人说这是两国教学方法的不同,也有人说是两国教学理念的不同。而华东师大吴刚平博士则从课程资源的角度作了分析,认为后一种做法课程资源意识比较淡薄。  相似文献   

3.
分享苹果     
我们有一个苹果,如果想与别人分享,就只能分到多半个苹果,这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另外半个苹果,另一半的甘甜滋味。所以我们会觉得和别人分享苹果是很吃亏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可我们是否想到,如果我们把一半苹果分给别人,我们不仅享受到了苹果的甘甜滋味,还交了一位朋友,一位可以和我们并肩作战,抗击困难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我们爱苹果     
郭轶 《双语学习》2012,(11):2-3
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说的是,一天一个苹果可以远离医生。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如果我们去集市上瞧瞧,就会发现许多不同种类的苹果。它们有什么共同处呢?(它们都有柄和籽。)有什么不同处呢?(它们有多种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口味。)我们还会很惊奇地发现它们还有着不同的名称和产地哦。  相似文献   

5.
正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进而促使听课的老师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是  相似文献   

6.
木木 《红领巾》2007,(5):17-17
有个专门种苹果的农夫,他种的苹果色泽鲜艳,美味可口,供不应求。这一年,就在苹果即将成熟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降临。农  相似文献   

7.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  相似文献   

8.
如果每一个国家是一座岛。每一个城市是一个苹果园。那么不同的苹果园因为土壤、园丁、天气等等的原因而会长出不同的苹果,就连在同一个苹果园里也会长出不一样的苹果,尤其是那些移植过来的果树,一棵树上能结出好多个不同品种和味道的苹果哟!不信,请看下面这棵苹果树。  相似文献   

9.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如果这两种思想经过磨合重组,还可能出现三种、四种甚至更多种思想。对教学思想的交换、磨合与重组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智斗大灰狼     
施晨丰 《新作文》2010,(1):14-15
“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感受和一种感受交换就有两种感受。”因此,作为老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把感受写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的机会。比如学生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就要及时让他们畅谈感受。然后写出来,进行讲评或将写话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孩子们自由阅读。  相似文献   

11.
同一个果园,产出两只不同的苹果,一只又大又香,一只又小又涩。它们被摘下来,运到市场上,就各自不见了。多少天以后,它们相逢在垃圾场上。那只小苹果显得精瘦、利落,几乎只剩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科学家发现,梨子和苹果是一种有“脾气”的水果。如果你无意中把苹果、梨子与新鲜香蕉放在一起,过几天就会发现香蕉很快变软,变黑,有的甚至腐烂了。这是由于苹果,特别是梨子发脾气——释放出的一种气体(乙烯)与香蕉“反应”所致。苹果、梨子放出的这种乙稀气体无声无味,但能加速其他水果的成熟,老化,直到腐败变质。因此,苹果,  相似文献   

13.
失去的苹果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住着一个小男孩。他家有一个花园,种着一棵苹果树,但这个苹果树从来没有接出过苹果,但是今年,果树开花后竟然长出来一个苹果,苹果很漂亮,从一开始就光光的,圆圆的。快到秋天了,苹果熟了,小男孩想把它摘下来吃掉,可是到了树下,他想,如果再等一些天它会更加漂亮,更加美味,也许会变成最完美的苹果。于是小男孩回到了屋里,就这  相似文献   

14.
愚者与智者     
尸 被人咬了一大口的苹果。 愚者说:“这苹果已失去了本色, 一无是处。” 智者说:“每个苹果都被上帝咬 过一口,如果谁的缺陷越大,就说明 谁最受上帝喜爱。” 一种苹果,两种想法,智者将坏事 变成了好事,愚者将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就是愚者与智者的区别。愚者与智者@杨明栋!四川  相似文献   

15.
狐狸和狼     
黑熊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每当夜深人静微风吹来的时候,苹果树上的苹果就会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一天傍晚,狐狸从这里路过,看到树上又红又大的苹果,馋得直流口水。于是它就偷偷地爬到苹果树上摘了一个大苹果。就这样,狐狸天天到黑熊家的苹果树上偷一个苹果。秋天到了,正是丰收的季节,可是,黑熊却发现自己院子里的苹果越来越少。黑熊意识到是小偷偷走了苹果树上的苹果,于是它就在树下安了一个大型捕鼠器。这天,狐狸又来到黑熊家院子里偷苹果,不料,被捕鼠器夹住了,挂在树上。这时,老狼从这里路过,狐狸连忙打招呼,说:“老狼兄弟,你好!”…  相似文献   

16.
材料一: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相似文献   

17.
角度思考     
一个苹果放在桌上,-位同学说这苹果是红色的,而另-位同学却说是青色的.同一个苹果为什么说法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位同学是站在苹果红色的一边来看的,而另一位同学是站在苹果青色的一边来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了.平时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都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一下,从而得出比较全面正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史军 《中学生百科》2012,(36):49-50
有一种关于坏水果的说法非常流行——有人吃苹果时,碰到苹果烂了一部分,就把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以为这样就健康了。实际上,即使把苹果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苹果烂一点就不能吃了哦!其实,不单单是苹果,水果都是些娇气的东西,怕摔怕碰,怕冷怕热。所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个经典的故事:美国教师要孩子画苹果,是提着一篮苹果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发一个,孩子们可以摸、闻,甚至咬上一口,孩子们第一次画出来不像苹果,第二次也不像苹果,第三次画出来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是拿着一支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示范一边讲解要领,学生一次就成功,个个画得像苹果。反思这两种做法:我们是去关注过程,还是去关注结果。通过画苹果孩子真正收获了什么?我们认为:美术课堂,应该给孩子一只“生活中的苹果”。  相似文献   

20.
外星科学家们也许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苹果落地和日月穿梭之间的关系——一只苹果落向地面,砸中了苹果树下思考的牛顿,让他悟出了万有引力。如果没有这只苹果,牛顿还能悟出万有引力吗?引力世界不直观根据传说,苹果落地启发了牛顿,这个传说据考证只是牛顿的一句玩笑话。牛顿和许多人一样,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