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寻找优点,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后进生”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优点往往被老师、同学和他们自己忽略罢了。因而这些“后进生”自卑心理很强,总觉得人人不如。为了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我利用主题队会和同学们一起帮“后进生”找优点。这一找还真帮他们找到了许多优点。同学们给“后进生”找优点使他们激动不已,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自己也有优点,而且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再也不觉得低人三分了。这样,他们的自卑感渐渐消除。二、制定目标,及时表扬,使他…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3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3元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角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相似文献   

3.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三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过,这三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十六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爱情。 我是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这也许是我的自卑感在作祟。我常对自己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是自己。”(有点自恋,嘻嘻!)大三时,我找了一份家教,教一个名叫Peter刚从澳洲回来的17岁男孩。他的父母早年定居澳大利亚,他这次回国主要是度假,顺便补习一下中文。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叫做渔王的人,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出海,但是,捕鱼的技能却还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说和父亲相比了!所以,渔王特别沮丧。后来,来了一位哲人,问渔王:“这三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你捕鱼的?”渔王说:“他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的,他们没离开过渔船。”哲人问:“孩子们都是跟你学习捕鱼技术吗?”渔王说:“从小我就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丁点儿闪失都没有。我总是把我最重要的决窍毫不保留地教给每一个儿子。”哲人问:“孩子们自己捕鱼的时候都在哪里?”渔王答:“当然在我的船上。每次都有我给他们把关。他们就不可能有闪失。我常告诉他们,哪种征兆有大鱼.怎么样起网会有最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叫做渔王的人,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出海,但是,捕鱼的技能却还在一般人之下.更不用说和父亲相比了!所以,渔王特别沮丧。后来,来了一位哲人,问渔王:“这三个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你捕鱼的?”渔王说:“他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的,他们没离开过渔船。”哲人问:“孩子们都是跟你学习捕鱼技术吗?”渔王说:“从小我就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丁点儿闪失都没有。我总是把我最重要的决窍毫不保留地教给每一个儿子。”哲人问:“孩子们自己捕鱼的时候都在哪里?”渔王答:“当然在我的船上。每次都有我给他们把关。他们就不可能有闪失。我常告诉他们,哪种征兆有大鱼.怎么样起网会有最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共守秘密     
现代儿童观不仅重视孩子对社会的价值,不因为孩子的弱小而轻视他们的权益,而且孩子不再是完全被动的保护对象,而是可以行使自己权利,积极的主动的主体。以保护孩子为出发点却侵犯孩子的权利,这是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悖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是这个人与上帝之间的秘密,别人不该对它有任何要求,”托尔斯泰面对妻子索菲亚要看自己日记的又一次哭闹,他喊了起来,“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来,财产、作品……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就出走…  相似文献   

8.
黑色的帽子     
《初中生》2014,(7):45-45
有四个男孩,其中一个是一直都说谎话的坏孩子,另外三个是从不说谎话的好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戴着一顶帽子,其中有一顶帽子的颜色是黑色的,无论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戴着它都要说谎话。而且,他们四个人互相都知道谁是一直说谎话的坏孩子。小勇说:“我戴的帽子不是黑色的。”许强说:“陆明是一直说谎话的坏孩子。”  相似文献   

9.
面前的那个人就是我自己——一个克隆人。他简直和我太像了,一举一动都十分相似,就连我的父母亲都分辨不出来,最可恨的是在他的眼中,我倒成了一个“复制品”,他的记忆、思维,甚至情感都和我一模一样,连我都开始怀疑自己和他到底谁才是那个克隆人。我和他站在一起,就像是一秒钟前的我和现在的我突然出现在同一个空间里,彼此都显得不知所措。站在一旁的凯特博士笑呵呵地说:“哈哈,现在连我也分辨不出来了。”我听了很生气,脱口而出:“可两个美猴王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个克隆人顺口说:“你就是那个妖怪变来的!”“什么,你竟…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母亲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但要想让自己的孩子逐渐地改掉缺点,发挥优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学会欣赏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我的儿子五岁了,也是一个缺点不少的孩子。他任性执拗,内向胆小,且比较自私。因望子成龙心切,我一直对他要求很高,经常训斥他。他内向胆小,见了人不说话,我见了人先抱歉地说:“这孩子真没礼貌。”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认可了,破罐破摔了,见人更是无动于衷。幼儿园里发小红花,别人问他得了没有,他不吭声,我先惭愧…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在他近一年来的住校生活中,我们发现他长大了。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孩子的变化和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感受。会劳动 能自理住校生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活能够自理。孩子离开了爸爸妈妈的照顾,穿衣、吃饭、叠被、洗漱等全部生活内容都要自己完成。这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不容易。可是,我的孩子做得非常令人满意。他每天都能换内衣内裤和袜子,并将这些脏衣服放在一个大塑料袋里。我经常对孩子爸爸说:“你有的时候还不如儿子呢。”孩子一年级入了少先队。他说要自己洗领巾,我就鼓励道:“好,以后的…  相似文献   

12.
我在广州遇到一个年轻的创业家,他用最简单的组织精简之法,提高了战斗力,也提升了士气。那个创业家得意地告诉我,他公司创造高绩效的秘诀是“五人工,三人做,四人薪”。他要求每个人全力以赴,但也给大家比较高的薪水,把五人的工作,让三人来做,但是给大家四个人的薪水,每个人都多了约30%的所得,所以大家都努力工作,而公司也少发了一个人的薪资。我问他:“员工知道公司赚了一个人的薪资吗?”他说:“不知道。这是我心中的盘算,我没有向员工宣布。”  相似文献   

13.
郭兰芳 《山东教育》2005,(19):57-5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证明:在自由的空间里,孩子的潜力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而教师只是一位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课改过程中,我和孩子一同学习.力求为孩子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独立的个性空间、一个自由的创造空间、一个广袤的生活舞台,让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相似文献   

14.
小雨正在打乒乓球,妈妈站在一边看着,每当孩子失误一个球,妈妈便大声训斥:“这球太臭了,你怎么这么笨!”最后,孩子越打越没兴趣,竟摔拍而去。妈妈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卑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什么是自卑心理?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评价往往失之偏颇,易偏  相似文献   

15.
那一天,来自四、五年级的7个孩子被“请”进了我的辅导室。这是一群在各个班级都名声显赫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每当提起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同学们都会说,他们“惹不起”。的确,7个孩子在各自的班上都以“蛮横”出名。他们经常没事找事,欺负同学。如果有谁惹了他们,就会动手打人。如五(2)班的小陈有一次看到同座小  相似文献   

16.
三个孩子正边跳边大声尖叫“毒蜘蛛!毒蜘蛛!”一只小蜘蛛在墙上爬行,他们不停地拍打,用除臭剂喷射。爸爸是家里公认的杀虫手,面对这只虫子,他脱下鞋子,向它拍去,血肉横飞。大儿说:“做得好,爸爸!”二儿说:“它真的死了吗?”女儿说:“你不应该杀死上帝创造的任何一个生命。”妈妈说:“看你都做了什么!看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爸爸说:“哦,是乱七八糟,那是你该管的事。”一只小虫被打死,为什么每个人的反应却是这样不同?《按照天性养育孩子》这本书告诉我说,那是因为他们是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多年前当我读到《按照天性养育孩子》(美·查尔…  相似文献   

17.
红灯亮“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三个小伙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是不一会就吵起来了。明明要看奥特曼,聪聪和强强却都要看机器猫。明明说:“这是在我家,要听我的。”正说着,妈妈出来了,问清了缘由之后,对明明说:“明明,他们俩是小客人,而且他们两个人都要看机器猫,2比1,你应该让给他们。”明明一脸的不高兴:“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我要看奥特曼!”“拔萝卜”老师正在教“拔萝卜”的儿歌,解释过歌词之后,老师说:“萝卜需要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拔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自己就能拔起来,不需要其他人。”另一个孩子坐…  相似文献   

18.
“爸爸妈妈,快看!”你的孩子尖叫着,他要向你展示他刚掌握的每一项新本领———单足跳、翻筋斗、吹口哨等。刚开始时,你可能觉得他很可爱,但如果他无休止地向身边每一个人,展示他的并不怎么高明的本领———或者老爱向他的伙伴们炫耀他有世界上最大的芭比娃娃和玩具火车,你可能就会担心他会惹人厌烦。自我炫耀对三至四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米勒博士说:“它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对自己力量的认识正在增强,它就是孩子在宣称———‘看我的!’这是他们旺盛生命力的表现,你的孩子希望你能分享他的激情和欢乐。毕竟,你们会为他在…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天赋,父亲要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有一次,陶行知一位朋友来找他,告诉他一件自以为很痛惜的事:他的孩子在玩耍中,调皮地把他的金表拆坏了。“您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陶行知正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听说后扶了扶自己的眼镜,边问边站了起来。朋友答道:“我把孩子痛打一顿,他讨饶了!”说这话时,他有点得意。陶行知听罢此言,不禁一拍桌子,大声地惊叹道:“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  相似文献   

20.
有位学生家长说:“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使我想起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正是成长的鲜活生命,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都需要我们的赏识、尊重、关爱与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本着新课程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