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2.
关于如何正确评价杨秀清的问题,目前有的同志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见解。例如,在杨秀清逼封万岁的问题上,有的同志提出,太平天国存在多位万岁制,杨秀清称万岁是洪秀全加封的,符合太平天国政治体制,并非“逼封”,也不算篡位。韦昌辉杀杨秀清并非出自洪秀全的密诏,而是韦昌辉擅杀的。这些见解,对于深入讨论杨秀清的评价问题,无疑是有帮  相似文献   

3.
有关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逼封万岁”说法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的情节不合情理。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扬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4.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5.
现存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史料均不能作为直接根据.杨秀清不必要也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洪秀全炮制杨秀清"逼封万岁"政治谣言,并实施政治谋杀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史学界围绕着对杨秀清的评价的问题,展开了争论,发表的文章有三十多篇。至今,虽偶尔也见这方面的文章问世,但争论的高潮己经过去。现有必要就争论的有关问题,择其要点,综述如下:一、杨秀清有无“逼封万岁”之举关于杨秀清有无“逼封万岁”之举,这是评价杨秀清的关键问题之一,争论也最为激烈。一种意见认为,杨秀清“逼封万岁”确有其事。根据是:1.《李秀成自述《中载有“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  相似文献   

7.
“万岁”这个词本来只是人们由于内心喜悦以示庆贺的欢呼语。秦汉以前,欢呼“万岁”是比较普通的事。比如冯谖替孟尝君在薛地烧掉债券,颇得人心,于是“民称万岁”。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也常常呼喊“万岁”,逐渐地成为一种礼节。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敬意,便成了帝王的代称了,但还  相似文献   

8.
雷颐 《学习之友》2006,(8):42-44
“万岁”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王春瑜先生在《“万岁”考》一文中考证,在汉武帝之前“万岁”字眼虽也常从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现,却不是帝王的专称。是汉武帝巡幸嵩山和芝罘(fú,伏)山时,制造了“山呼万岁”的神话,“万岁”始成封建帝王的专称。  相似文献   

9.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到这样的情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读到这里,有同学认为其中的“万岁”是指秦王。这是误解。其实,战国以前,人们喊“万岁”,仅是表示开心或祝贺的一种习惯用语。早在《诗经》中就有“万寿无疆”的诗句,是用于民间的祝颂之词,可看作是“万岁”的“远祖”。后来的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中提到  相似文献   

10.
“万岁”考     
《辞源》说:“万岁,古人饮酒上寿之祝词,上下通用”。汉初,万岁用得仍很随便,陆贾为刘邦分析秦灭汉兴原因叫,“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充《论衡》也载了这事。那时称万岁,就象今天叫好一样。孙叔通制汉仪后,万岁遂渐为帝皇后专用。用“万岁”称臣民,有人便认为失了礼。“及(窦)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之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高师学报》2022,(4):29-3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200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不少学生感到困惑,“万岁”不是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专称吗? 原来,“万岁”这种称呼并非生来就为帝王所有,最初是个表示庆贺的词语,皇帝可以用,平民百姓也可以用,并不带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宫廷色彩”。像引文中这种高呼“万岁”来表示庆贺的例子,在古代的史书中是很多见的。《战国策》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替他到封地收债,招来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迎接全国太平天国史讨论会,福建师大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在1978年12月17日至22日,就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之一——杨秀清评价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除本系师生和福州市部分中学老师参加讨论外,还邀请了北京、山东、江苏、吉林等省市兄弟学校和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同志参加.首先由近代史教师林庆元同志介绍了《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问题》一文的重点.文章不同意"八位万岁"包括杨秀清和皇上帝的说法.他认为太平天国实行世袭制,不可能把作为君主专称的万岁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中写道: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对于“他们”指些什么人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认力他们是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应指“日本爱国青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是指些什么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浅见。 首先分析“他们”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这种说法。此时事影片在“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  相似文献   

16.
一次,朝鲜全日成主席赠送给毛泽东主席24箱苹果。一般国外送给毛泽东的礼品,毛泽东看到的只是白纸黑字的一份礼品单,并不见实物,实物直接由负责礼品的部门交公,这次因为是老朋友金日成所赠,又是不宜保存的食品,所以毛泽东吩咐工作人员把苹果转时给警卫人员。警卫一中队分到两箱苹果,正是春节前夕,大家非常高兴;七手八脚打开纸箱一看,全都傻眼了,因为每个苹果上还都有一行字:毛主席万岁。那行字擦不掉。后来才明白,是早早写在苹果上,被阳光晒出来的。“毛主席万岁”怎么能吃掉呢?大家束手无策。毛主席听到这个情况之后,大不以为然,他皱起眉毛摇头:“我就不喜欢这个口号,哪有人能活一万岁的?活不到,那就吃掉‘万岁’。”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新文体是中国文言文的第一次大解放,实开白话文先河,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地位不容抹煞的。但梁启超毕竟是资产阶级作家,新文体的缺陷也非常明显。《文明小史》第六十回,以书中人物颜轶回影射梁启超,说“有人形容他,学他的笔墨”:“猫四足者也,狗四足者也,故猫即狗也;莲子圆者也,而非匾者也;莲子甜者也,而非咸者也;莲子人吃者也,而非吃人者也;香蕉万岁,梨子万岁,香蕉梨子皆万岁!”这虽然是小说家的片面夸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祝你成功”,是希望他人在某项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至于他人成功不成功,主要还不在我们,关键是他人的努力。读刘墉先生的《逼你成功》,感觉很耐人寻味。我们平时做的很多事,其实都在“逼你成功”,可就是没有人想出“逼你成功”这句话来。  相似文献   

19.
“商量”万岁张建明有幸听到著名青年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受益匪浅。最有感触的是他的“商量”艺术。这原因说来也极简单,一是魏书生“商量”的威力.使听者无不震惊;二是笔者在教学中极不善于“商量”,当然也就使我极有感哨了。魏书生治学治校花样翻新,建树颇多。对...  相似文献   

20.
自从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后,皇帝便成了至高无上的最高统治者,“万岁”也渐成皇帝专用的代名词,“万寿无疆”也为皇帝专有。然而,北朝却有一些人的名或字中明白无误地采用“万岁”或“万寿”,而且也并未因此获罪。如:京兆杜陵人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