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唐代监狱制度进一步完善、系统。唐代监狱的性质 ,有着古代监狱的共性 ,又同现代监狱有着本质的区别。史料中记载的唐代的狱政管理主要包括 :分押分管制度、械具制度、报囚制度、安全制度、居作制度和狱囚生活制度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刘宋监狱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监狱史研究历来作为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受到学者的重视,但南朝刘宋时期的监狱状况至今未有学者专门撰文论述。刘宋时期的监狱除了因袭魏晋以来的旧制外,不论在监狱的设置和监狱制度的制定上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并对唐代的监狱制度产生过影响,成为了唐代监狱制度的来源之一。因此笔者试图主要依靠《宋书》和《资治通鉴》的相关材料,勾勒出刘宋时期监狱的大致的轮廓,引起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矜恤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特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古代家族主义和泛道德化的产物。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体现在立法中,同时也贯穿于法律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领域。其在法律原则方面体现为追求立法简省、对特殊群体刑罚的减省和区分犯意、奖励自首;在律典中体现为赦宥、录囚、恤囚和存留养亲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还有案件的上诉与复审以及对死刑的复核复奏。矜恤思想的现代化意义主要在于其揭示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体现的刑法谦抑底蕴和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如何通过远程教育给在囚人士提供学习机会,使囚犯在出狱后能重新融入社会,是我国远程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项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香港两座监狱的275位在囚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支持、学习困难、停学和辍学的原因及期望得到的帮助。本的结论是,教育机构应帮助在囚学习建立长期的学习目标;通过教育机构、惩教机构、以及家人和朋友的合作,努力为在囚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开放和远程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在囚学习的狱中自学。  相似文献   

5.
在倡导法制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监狱行刑工作作为国家刑事司法程序的最后环节,必然要承载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与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作为监狱行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罪犯劳动改造,则贯穿于监狱对服刑人员依法执行刑罚和改造的全过程。罪犯劳动改造制度是否完善,不仅从根本上制约着劳动改造自身的质量与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狱行刑质量。因此,对我国罪犯劳动改造制度进行研究,既是监狱行刑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当前监狱行刑工作发展中需要不断审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代散文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其中儒道思想、制度习俗、文以明道和文以明性的思潮产生着不同的作用,从而使古代散文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跌宕多彩的道路。其风格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形态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在这种状态下审视古代散文的运行规律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纵囚新论     
比较唐宋两代录囚制度和赦免制度 ,可知 :唐太宗贞观六年的录囚尚存理狱之意 ,还是不同于宋代类似纵囚的录囚的 ,太宗此举也不是为邀名 ;欧阳修《纵囚论》一文只是欲借太宗录囚之题来反对宋代的大赦而已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由录囚制度发源,经历朝代发展至清朝朝审、秋审制度完善,其本质是为了加强封建专政王权,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是为封建君主服务的一项司法制度。但不可否认,这一在中外法制史上特有的制度所产生的功效积极、正面,其闪光点值得借鉴和学习。文章试从民众心理,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监督,缓解滞狱;尊重人权限制死刑执行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狱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狱政制度是一个较少为人注意的研究课题,海内外出版的《中国法制史》等著作,对此叙述大多十分简略。兹试就宋代的狱政制度作一探讨,以补其末备。一、宋代监狱  相似文献   

10.
1 8世纪的英国监狱体系积弊甚多,羁押混乱、物资匮乏、管理不善、环境恶劣等问题被披露后引起英国社会震惊。在福音主义和启蒙思想的感召下,改革者开始致力于探索更加人性化和理性化的监禁制度。19世纪初,英国传统刑罚体制遭遇空前危机,迫使政府介入监狱改革,各地以国家模范监狱为样板陆续建成了新式监狱。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反映古代妇女美妆的成语为线索,梳理和分析古代妇女美妆演变、发展的特点,指出面妆的发展和演变受时代、制度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美妆是历代女性追求自我完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监狱已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及重灾区,治理监狱腐败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监狱腐败主要表现在刑罚执行变更、大宗物资采购、监狱企业运营、徇私枉法、滥用权力等方面。对于监狱腐败,建议采取建立健全监狱腐败治理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法标准,加强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制约,制定监狱主要官员财产申报检查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是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随着监狱社会前科报告制度的某些缺陷。在监狱拓宽改造的社会化职能同时,要树立监狱有所作为的积极思想,要充分发挥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在前科消灭制度构建中的作用,并从实体和程序方面加以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4.
监禁刑的执行将受刑人置身于隔离社会、有别于社会的监狱这种行刑机关的环境中渡过法定刑期,目的却是使其回归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这形成了监狱行刑目的与实际效果的矛盾。行刑社会化是克服这种“监狱行刑悖论”的良方。借鉴各国监狱行刑制度下和出狱人保护制度下的行刑社会化模式,笔者认为,行刑社会化制度化的模式应在政府主导下,不限于其他社会主体不同程度与不同层面地参与行刑,通过制度化的措施以组织化的方式具体参与承担行刑。此即为行刑社会化模式之行刑社会化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结。  相似文献   

15.
监狱行刑模式变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是抗制犯罪的重要手段,其有效的适用和适当的执行对惩罚和预防犯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不断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促使监狱行刑模式由封闭转向开放、半开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监狱行刑制度的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狱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清廷改良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推动下,在西方列强对清朝狱政的严厉指责下,清延不得不对狱政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经过改革,狱政的思想、制度与监狱都有了巨大的改变.老虎桥监狱建立于狱政改革时期,是狱政改良的试验所,它的规制与管理完全是按照新狱政思想建立的新式模范监狱.考察老虎桥监狱建立与管理制度,有利于加深对清末狱政改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教育刑思潮的引领下,民国监狱的感化教育备受推崇。近代教育刑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个体系,其构成包括监禁制、累进制、假释制、不定期刑、保安处分等各种行刑制度。清末刑制改革以后,教育刑理念渐居主导地位,监狱当局力倡行刑感化主义。尤其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刑成为引领监狱行刑变革的主流,并基本奠定了现代监狱教育模式的主体格调。  相似文献   

18.
朝贡制度是对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外交往模式的高度理论概括。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基本分为两个部分:制度本身的研究;在制度影响下形成的中外关系模式的具体论述。朝贡制度对解释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所用,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反思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监狱同性性暴力研究在我国学术界是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监狱内同性性暴力普遍存在,这与监狱亚文化、监狱管理制度和监狱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暴力事件不仅对受害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恶劣影响,从而不利于监狱矫正的效果。本文认为要减少这种同性性暴力,要改善监狱环境和监狱管理制度,以及引导监狱文化朝良性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诸如行刑社会化这种新式的罪犯矫正制度,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此类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开始于商周时期,经过秦、汉、唐、宋、明、清等封建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契约制度。针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和研究,可以明晰契约制度发展的轨迹,了解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契约制度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完善当代的合同制度。现代契约主要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文章根据这三要素从古代契约的主体、形式的变化和内容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了解社会变迁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