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叙事意象的审美功能在《聊斋志异》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凝聚意义、凝聚主题;充当叙事线索,贯串叙事结构;保存审美趣味等。这是《聊斋志异》保持历久弥新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夕阳》是一部反映美国南方严重种族歧视的小说,小说充分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叙事跌宕变换,采用错位歪曲的叙事顺序和变化多样的叙事视角,使得小说的主题深化相对于同时代、同类主题而言有了更高的深度,作品的内容和小说形式达到了完美结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小说作品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夕阳》是一部反映美国南方严重种族歧视的小说,小说充分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叙事跌宕变换,采用错位歪曲的叙事顺序和变化多样的叙事视角,使得小说的主题深化相对于同时代、同类主题而言有了更高的深度,作品的内容和小说形式达到了完美结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小说作品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当代山西作家曹乃谦是一位立足“乡土”,关照“乡民”,还原“乡村”的作家。《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一温家窑风景》是由30个中、短篇小说构成的一部长篇。结构看似松散,主题则一以贯通,表现出新颖而独特的叙事艺术。传统的叙事结构,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本土化的叙事话语和苍凉古朴的叙事风格构成曹乃谦新乡村小说叙事艺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风格生动有趣,既充满怪奇之力,又充满引人深思的哲理性。《竹林中》是他1922年从中国旅行回国后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取材自日本古代说话集《今昔物语集》。因其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与极具特点的叙事手法,备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而通过文本细读比较两个文本,细致分析《竹林中》中独有的叙事手法,论证《竹林中》体现出的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说明《竹林中》的叙事方式的独特艺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内心独白和精神顿悟这两种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两个短篇《泥土》和《痛苦的事件》进行文本解读,提炼出从这两个短篇小说中所反映出来的"孤独"这一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7.
《巨型收音机》是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约翰·契弗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以探讨作家这一叙事技巧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以其杰出的创作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一篇能体现其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因果线性叙事模式、时序的变形和多种聚焦的运用,展现了麦康伯从懦夫转变为硬汉的过程,凸显了麦康伯人物形象,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的组合叙事范式形式多样,有篇内组合,篇与篇之间的组合;有同类组合,反类组合,还有同、反复给组合。这多种组合对《聊斋志异》叙事的展开、主题的表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极大地增强了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内在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科夫的短篇小说之一,被编选进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之中,其艺术特色有叙事艺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故事嵌套的结构艺术,幽默讽刺的技巧艺术。而教材的单元目标根据小说的特色设置了学生应掌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教学目标。教师要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小说的艺术特色出发,通过解读文本,找到教学的重点和切入点,从而引领学生顺利地掌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相似文献   

11.
祆克纳的短篇小说《夕阳》是一篇现代主义短篇小说的精品,其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使主题的揭示达到他同时代同类主题的其他作家无法企及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短篇小说《爱情》与杰西·斯图尔特短篇小说《爱情》显然具有相同的题意,但其主题却同中有异。叙事策略的选择是影响其主题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两篇同名小说叙事策略的对比,包括故事线、叙述聚焦者、人物类型,评介其相似题意下蕴涵的迥异的风格和意义:一是人类对动物冷漠无情的残忍,一是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的温情。  相似文献   

13.
陈红  成祖堰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1):102-103,111
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大披巾》以精湛的叙事艺术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文章从叙事模式、描写停顿、叙述频率、叙述视角和叙事声音等方面探讨《大披巾》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她对短篇小说的贡献主要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述艺术。我们从叙事视角、时间倒错、叙事方式、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其著名短篇小说《女主人的贴身女仆》和《巴克妈妈的一生》的叙事策略并探讨其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聊斋.莲香》讲述的是一鬼一狐和一人之间的故事。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叙事手法来讨论《莲香》所取得的叙事成就。蒲松龄发挥他独特的艺术构思,在文章中融二元对立、叙事意象等多种手法为一体,取得了中国传统叙事所能达到的水平,《莲香》成为传统叙事艺术在文言短篇中的浓缩,值得我们今天短篇小说创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展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柜台在文中多次出现,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小说人物与咸亨酒店内外空间建立联系的媒介,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抓住这一叙事媒介解读文本,便不难发现柜台的设置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小说叙事进程,而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凸显及小说主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拉尔夫·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描写了美国黑人的经历,逐步展现了埃利森的艺术才能。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叙述视角和人物内心思想表达方式)探讨它们的叙事特点,揭示埃利森如何逐步完善小说的叙事策略,使之与小说探索黑人身份的主题紧密结合,同时揭示了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创作为《看不见的人》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为例,从主题、叙事语言及叙事视角三个方面对其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表现出小说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博尔赫斯创作的短篇小说《刀疤》讲述了穆恩怀着爱国理想参加了爱尔兰独立革命党,却在直面战争的残酷现实后为保全自身、背叛朋友的故事。这段经历并不是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是穆恩以英雄的第一人称的形式向名为"博尔赫斯"的叙述者讲述关于刀疤的记忆,然而他自己实际上却是故事里的叛徒。文本中多重叙述者"我"的出现凸显了记忆叙事的不确定性,也暗示着穆恩人性的复杂与隐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分别从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结构的空间割裂与虚幻平衡、叙事符号的所指与意蕴三个层面对张悦然短篇小说《毁》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小说《毁》的情爱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