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莺莺传》中莺莺和张生的爱都是真诚而热烈的,但莺莺的特点是爱而不说,欲语又止,情感表现过于含蓄,这使得张生摸不着头脑,最终因“惑”而弃。而莺莺的爱而不说、欲语又止的情感表现。主要是她自闭抑郁的个性使然,另外也与其自献所导致的心理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莺莺传》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的前五十年,《莺莺传》研究较为冷寂,研究不够广泛、深入,方法单一,主要是鲁迅赞同的北宋王铚所谓“张生即元稹自寓”的观点,影响较大。后五十年,《莺莺传》研究热闹起来,研究的视野拓宽、方法多样,对《莺莺传》的创作时间、张生和崔莺莺的原型、崔张离异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激烈的争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唐代传奇小说中,元稹的《莺莺传》可以说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同时又是最聚讼纷纭的了,历年来吸引了大批唐传奇研究者的注意力和兴趣。磁力所及,连那些并非专事古代小说研究,甚至并不研究文学者也“下海”议论一番。吴伟斌也是因研究元稹其人其诗而“跳槽”到《莺莺传》的研究领地,接连发表了《〈莺莺传〉写作时间浅探》(载《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载《中州学刊》1987年第2期),《再论张生非元稹自寓》(载《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第2期)和《论  相似文献   

4.
王实甫的《西厢记》来源于元稹的唐传奇《莺莺传》,后来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历经了唐、金、元、明几个朝代的演变和改良,这段爱情故事无论从情节、人物、主题还是最后的结局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变染乎世情",正如刘勰所言,在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演变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唐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以多情的崔莺莺遭受了始乱终弃的命运结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段爱情故事演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由于时代环境的发展,王实甫的《西厢记》走出唐传奇《莺莺传》,蜕变为世代流传的爱情佳话。  相似文献   

5.
有情人错铸苦姻缘——试剖爱情悲剧《莺莺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之间本是存有真情的 ,但由于莺莺自献的行为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也有违于二人的性格特点 ,故以劳燕分飞的悲剧而终。  相似文献   

6.
四《会真记》的立场偏于张生,笔墨却集中于莺莺,篇名也称为《莺莺传》,主人公实为莺莺。《董西厢》中,张生的戏分最多,其主题“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表明以才子为中心。《王西厢》的主角为阿  相似文献   

7.
《莺莺传》为元稹自寓的观点,学术界早有公论,但尚有系统论证的必要,对照元稹与“张生”,相合之处有三;对照元稹的其他作品,也有三篇可断定为是写其与莺莺之情的,这些都可证明《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此外,吴伟斌先生《关于元稹婚外的恋爱生涯》一中的一些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读了昆明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刊载的《且说“弃掷今何道”》(以下简称《且说》),很受启发。《莺莺传》中的这首“送别”诗,何以董西厢和王西厢都引用了,而所用的故事情节又都与《莺莺传》中的相应情节不同,这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过去研究西厢的人似乎都没有提出来过,确实是值得探讨一番的。但是《且说》认为董西厢引用这首诗在张生赴试与莺莺送  相似文献   

9.
《莺莺传》研究一直是无稹研究的热点,张生即元稹自寓是大多数数学者都认可的观点,而吴伟斌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极力反对自寓说。事实上,《莺莺传》是一篇自传性小说,吴氏用小说性否定自传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吴氏对元稹恋爱的考订存在明显失误,其学术批评方法也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10.
从唐元稹《莺莺传》作者称赞张生抛弃莺莺的行为到宋代词人们对莺莺的同情,张生的不满。再到金《董西厢》对青年男女执着追求爱情的赞美,向封建制度的宣战。最后到元《王西厢》描绘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西厢记》题材的作品在流变中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客观因素外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此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