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设置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不断创新、不断多元化的“新课堂”形式,其中“预设生成性”课堂也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徐卉 《海南教育》2014,(18):8-9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当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倩影”也日益频现。多媒体的出现,给教育注入了新的“养料”,就语文课堂来说,一改往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单“一”课堂,转而变成了充满灵活性的生动乐趣课堂。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扎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更已和语文教学融合,成为了一个新的整体,也将教育和信息技术拧成了一体。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课也因多媒体的出现而精彩。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追求的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效”日渐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成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白板全方位进入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原有的课堂教学从结构到环节推进、师生交流、训练与反馈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的语文课堂,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较好地让原有的“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也正是因为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5.
包晓 《文教资料》2011,(36):177-17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交流等形式.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课堂讨论、交流”的形式有时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闹”。本文主要就“满堂闹”这种现象来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静”的缺失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通过静读、静听、静思三个方面的努力来为语文课堂打造一种“静”界。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师们都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因此,本文从“利用幽默的语言风格”“把握讲课的语调语速”“重视自身的肢体语言”三个方面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探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本文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双减”政策的意义,并提出“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包括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创新作业设计模式等,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沉闷的语文教学出现了生机。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上“媒体插足,横刀夺爱”、“耕他人田,荒自己地”、“贪多求全,得不偿失”的现象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但是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荣里,也出现了一些与语文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所谓“改革”,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的所谓“创新”。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新困惑也时常干扰着基层的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困惑“干扰”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由此表现出诸多相应的误区,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并没有引起有效的反思,反而一味地“热衷于”所谓的课堂改革,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不难发现,“活了”的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教案不是“剧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也提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在参加一些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节课‘语文味’很浓!听得有劲!”“这节课‘语文味’淡了些,好像少了点什么。”看来,“语文味”一词已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成长。你一定会问: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味”呢?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课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明显地感到,语文课堂越来越“人文”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独特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课堂教学的气氛更民主、更宽容了,语文课堂也显得更生动活泼、更具活力了。但是,语言的学习和训练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似乎正在淡出我们的语文课堂。那么,新课程形势下到底要不要语文训练?回答是肯定的。“新课程标准”是这样给语文学科定性的:“语文是最重要的实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4.
刘娜妮 《教师》2010,(16):8-9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五讲四美”,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准则。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讲求“五讲四美”,“五讲”,即讲“读”、讲“写”、讲“交流”、讲“质疑”、讲“创新”,这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功训练;“四美”,即视觉美、听觉美、感觉美、自觉美。这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做到这“五讲四美”,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需要教师感性的点燃和熏陶,也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教师的理性思维是“经”,让语文课堂立起来,教师的感性思维是“纬”,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经纬交错”,语文课堂才精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我国各教学阶段均在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对教师而言,找出基于实施“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策略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将研究“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首先,阐述了“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其次,基于此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对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拓展”为语文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俨然成了当前教学的主旋律。但是,纵观时下的语文课堂,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过多地追求教法的花样翻新、内容的广博……于是,课堂上无效的拓展随处可见,学生也因此不堪重负,一片迷惘,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胜。显然,这样是违背“拓展”教学初衷的。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试着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拓展教学的对策,聊陈浅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宁静和思辨,少了许多浮躁和肤浅。但是,许多语文课堂仍无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范,剑走偏锋,为了追求课堂“出彩”而急于求成,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而盲目拔高,为了追求设计独特而置文本于不顾……透过那些所谓开满鲜花的“新”课,我们不禁要问:老师,你的语文课堂规范吗?  相似文献   

19.
一、“智性语文课堂”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要研究“智性语文课堂”的构建这一课题,必须弄清“智性语文课堂”是什么--也就是对“智性语文课堂”进行界定。
  (一)“智性”的本源思辨
  “智性”一词的语法结构为“智慧+性(性质、性能)”,属形容词加后缀而构成的属性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独白式”的语文课堂现象也逐渐消失。但与此同时,一种典型的以“问答式”为主的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又普遍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