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被人事部、民政部追授为“为民模范”荣誉称号的周国知的事迹感人至深。2004年7月,《恩施日报》组织4名记者赴椿木营乡,沿着周国知的足迹,寻求“国知精神”的真谛。所见所闻,记者写成了21篇新闻故事,从8月12日起陆续在《恩施日报》刊出。之后,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相继转载,中国求实出版社出版了《为民模范周国知》一书,引起了读者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眼泪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4,(11):38-38
不少记者大约因见多识广的缘故,对被采访的对象,不大容易被感动,更不要说流眼泪了,但这一回,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央新闻单位周国知事迹采访团的记者们在鄂西南高寒山区采访时,被这位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CCTV新闻联播播出的《一次令人感动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3.
高华 《声屏世界》2005,(11):25-25
求真务实,改进创新典型人物宣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认识到位,付诸于行动。一、按照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体现典型人物与现实的一体化,写典型人物的平常心、平常事,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典型人物既有独特的精神境界和先进行为,又有与普通人同样的行为举止、情感脉络、个性脾气、生活细节;他们既有优点也有弱点、缺点,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而这些与常人一样的个性和细节,实际上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骨和肉。比如,新闻媒体宣传基层干部的楷模周国知事迹时,写周国知在生命弥留之际,平生第…  相似文献   

4.
"为民模范"周国知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已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基层干部的楷模和"先进性"的时代丰碑。 周国知这一重大典型从湖北走向全国,是湖北这块红色土地培育的结果,也是我省宣传思想战线的重大宣传成果。作为省委机关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重任。 从2004年初开始,湖北日报用近一年的时间,采用多种  相似文献   

5.
10月19日,新华社播发了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号召全国广大基层干部向周国知同志学习,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作为典型所在地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感到,地方党报也能为全国重大典型的发现、推广、宣传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民模范”周国知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已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基层干部的楷模和“先进性”的时代丰碑。  相似文献   

7.
傅瑞满 《新闻前哨》2004,(12):19-20
新时期基层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周国知,从湖北恩施自治州走向全国,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一年多来,恩施日报作为一张地方党报,为推出这个全国重大典型。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2004年的先进典型都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的楷模,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对2004年的先进典型,许多群众都能如数家珍:青岛港的吊车司机许振超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河南省登封市原公安局长任长霞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巾帼英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祖光是知识分子的楷模,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民政助理周国知是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典型,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则是执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榜样,此外还有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自强模范王树民、生命路标张全林、"飞行"校长李建保、模范调解员曹发贵、生命使者李素芝……他们岗位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事迹不同,个性不同,但他们都是共产党员,都是共产党队伍中的优秀分子,都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的杰出榜样,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牛玉儒是2004年继许振超、任长霞、马祖光、周国知等典型人物之后,又一个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的重大典型;是近年来继郑培民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典型,也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的第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典型。因此,牛玉儒事迹宣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4年10月27日,由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联合组织的新闻采访团抵达内蒙古,开始采访牛玉儒事迹。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重点党刊、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为民模范”周国知事迹感人至深,记者将其写成21篇新闻故事,被评为2004年“湖北新闻奖”一等奖。本文以这组故事为例,探讨新闻故事的特色。新闻故事应有代表性新闻故事写得是否成功,关键看故事有没有代表性,是否反映新闻的主题思想,是否有新意。一般来说,典型事迹、先进  相似文献   

11.
《恩施日报》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机关报,作为一张地方党报,从去年10月以来,一直致力于挖掘、追踪报道基层民政干部周国知这一“为民模范”的典型,并将这一典型推向了全国。这是恩施日报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普通人、放在基层干部身上,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29日,邢台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她像一团燃烧的火——记我市援疆医生余文丽》,对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女医生余文丽携带偏瘫丈夫援疆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时隔不久,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批示:"余文丽同志的事迹很感人,请中央媒体予以报道。"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及河北省直主流媒体,分别对余文丽典型事迹进行了报道,形  相似文献   

13.
李刚 《新闻三昧》2004,(7):12-14
5月20日,来自中宣部新闻局的一纸通知交到我手上。通知说,5月21日下午,到中宣部二号楼二层电话会议室开会,参加中央新闻采访团,赴河南采访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我注意到,通知上明确要求:“请派一名擅长采写人物报道的记”。我想,报社领导让我去,肯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心里有压力但也有了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认真搞好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14.
2001年9月13日,《四川农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专稿《爱心化雨润民心》一文,在全省首家报道了蓬安县徐家镇方广村党支部书记范琼花,多年如一日替村上外出务工的27户农民照料36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以金钱和感情的双重付出,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中树立起一面旗帜的动人事迹。随后《四川日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相继作了后续报道。省委书记周永康对范琼花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南充市蓬安县方广村党支部书记范琼花,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3年多时间,含辛茹苦地替27户外出打工的农民照料36名孩子,用感情和金…  相似文献   

15.
《大众日报》2002年5月21日刊登了介绍沾化县地税局优秀税务干部李玉国事迹的长篇通讯《基层税务干部的榜样——李玉国》。  相似文献   

16.
我们见到了胡主席(1953年9月6日)突然噼啪一声响,把人们都惊醒了.原来是我们伙伴里面个子最高大的老董,在熟睡时翻身,把竹床压塌了.定睛一看,我们住宿的地方又是个"防空车站",隐伏在森林深处.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竹房比别处更加宽敞,除了四条腿栽在泥土里的竹床外,还有竹桌子、竹板凳等东西.越南同志告诉我们说,这里属中央交际处直接管理,是汽车的终点站.又是招待所,是进入中央驻地的一个口子;我们没  相似文献   

17.
1992年2月23日,我采写的通讯《耿耿志长存》在《西安晚报》头版头条刊登。熟悉的人都说这篇通讯写得很感人。我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而是被采访的对象——胡兴汉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与胡兴汉相识于1984年,那时他是洪庆镇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胡兴汉带领全村群众兴办企业,改变了穷山沟面貌的事迹,相识后我曾两次采访过他,并在西安晚报上发表过两篇“豆腐块”。后来老胡当上了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学员和西安市劳模。  相似文献   

18.
杜树人 《记者摇篮》2009,(12):22-22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采访对象的事迹很生动,催人泪下。可是,稿子写出来后,自己一看或一读,采访时的感动不见了,眼泪说啥也不出来了。感人的事迹变成铅字后,为什么不感人了呢?这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平常,记者出去采访,抓到材料,写成稿子,就算完成了任务;再多做一些的话,就是联系通讯员,组织收听,搜集听众反应,总也不超出电台本身的业务范围.今年五月,我们在一次采访中,打破了这个常规,做了一些额外的工作,办了一些看来是"赔本"的事,但实际上却不仅直接促进了当地工作,并且大大扩大了广播的影响,"赚"来了很多的东西.五月七日,河北省商业厅,供销社在行唐县口头镇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学习口头供销社制定和实行四十六发展(十大养、十大培植、十大加工、十大开采)的经验.口头供销社的事迹是一个发扬共产主义精神的范例,它虽然只是个商业机构,但是他从政治上着眼,从生产出发,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打破了  相似文献   

20.
平平实实才是真──徐虎事迹采访札记戴玉庆,郭伟成《普通劳动者的榜样─—徐虎》一文见报以后(载1996年4月17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这主要是因为徐虎本人的事迹非常感人。他通过点点滴滴的诚实劳动,表现了新时代普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