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就业问题持续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31万,按照近年来离校前平均73%的就业率估算,未就业毕业生将达到170余万,再加上上一年度未能落实就业的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的总数将达到200余万。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数量的剧增,给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带来严峻挑战。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31万,比5年前净增312万,毕业生增幅达92%。比起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3月披露的数据,2009届高校毕业生有611万,而2008届高校毕业生还有100多万未就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68%。这些数据说明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高校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进入2005年,全国高校又将有300多万名毕业生面临就业,其中167万考研大军再创新高。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上升为37:1……数字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信息: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2008届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缓解,而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还将增加,就业问题的矛盾还将加剧.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2001年为118万,2006年已增加到413万,无论增长率还是增长数都是惊人的.我校的毕业生也从2001年的1337人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5678人,2008年,我校又有5659名大学生毕业.显而易见,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的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河北自学考试》2005,(2):34-34
2004年的高校毕业生中,已到民营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占48%,其余66.6万人还在寻找机会。2005年全国高校有338万人毕业,增幅有所回落,但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如何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仍是一大挑战。同时,就业也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559万,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人们在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具有强大的人才培养能力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又为要占据全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以上的庞大毕业生群体就业问题而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人,是2001年毕业生人数的两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本文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吃紧的深层次原因,并从高校就业辅导体系、就业社会服务网络、就业服务平台以及创业教育等几方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预计将会有近80万人处于未就业状态。调查显示,有86.8%的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增大,位于所有压力之首。面对这个大跨度、超常规发展的新阶段带来的就业新问题,高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研究,采取切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起,由于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03年达到212万人,2004年已达250万人。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以往就业前景较好的外语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也呈下降趋势,本文在对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分析基础上,阐释制约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应届毕业生连年增长,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将达到600万.就业市场求职人数激增,导致供求失衡,一部分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再加上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遭遇到多年来未有的严峻形势,经济增速放缓,又进一步压缩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使得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就业压力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用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袁书卷 《考试周刊》2009,(40):199-201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正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由于在“大众化教育”下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11万人,导致今年高校就业迎来寒冬,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某高校25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立足09届毕业生就业主体,详细分析了目前在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目的、毕业打算和择业标准等因素。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在就业单位意向、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首选的地点及对职业的月薪期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通过对武汉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丹 《教书育人》2013,(27):20-22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达到610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1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10万,2010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而今年则高达到660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提出了大众化条件下搞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就业形势严峻,供求严重失衡。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维持在70%左右。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之势:2001年为34万人,而2005年已达79万人。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增长速度,就意味着一些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矛盾,找出矛盾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8.
引言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攀升,高校毕业生规模也随之逐年增加,2008年-2010年分别达到559万人、611万人、630万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如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社会需求的减少等等.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也是近年来逐渐凸显出来的问题.为了能够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就必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王荣华  姜敏 《教书育人》2012,(36):50-51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高校就业部门及高校毕业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自1999年起的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连续扩招,使高校毕业的就业形势显得异常严峻。据数据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661万人,往届未就业210万人,2012年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往年未就业人数150万人。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逐渐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人数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其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显得尤为突出,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差距也显得更为突出。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成因(一)大众化教育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量的毕业生,而社会的用人需求没有同步增长,造成了社会长期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而一些行业和地区在就业政策上对高职毕业生的限制,社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见,它们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在知识水平不及本科生,上升空间不大,技能水平不如技校生,属于夹心层,这就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