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广雅疏证》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尔雅》“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著作者已不可考,见郭璞《尔雅注》)。如果这事实可靠,它无疑是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深为后世尊崇,公认它是我国古汉语词汇学、词义学的发端,是我国训诂学的始祖。继《尔雅》之后,历代均有人做傚《尔雅》体例,编纂训诂辞书,或著书删补《尔雅》中衍漏之内容,其中佼佼者,当首推三国魏太和年间博士张揖所撰的《广雅》。依据卷首所载张氏《上广雅表》得知,《广雅》原分上、中、下三卷,唐以后析为十卷,共一万八千字,所释训诂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五条。其书篇目次序完全因袭《尔雅》,博采汉人笺注以及《三苍》、《说文》、《方言》诸书,增广《尔雅》所未备,故名《广雅》。隋人曹宪为《广雅》作音释,因  相似文献   

2.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沟通“正统语言”与其他语言系统间的词义关系的词学专著。它在语词训释实践中。反映了诸多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开创了中国训诂中的“词义互释”方法和“义界释词”方法,为训诂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十三经”之一的《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权威著作,对后世词义训释有着深远的影响。语义场是义位形成的系统,对《尔雅·释天》语义场分析之后,进一步与《尔雅》传统训诂学中语义的分类进行比较,揭示《尔雅》词义分类的特点及其时代局限,阐释秦汉时代人们认识事物、划分事物类型的思维、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说文》训释源自对先秦两汉训诂传统的继承,许慎全面吸收了汉代小学家、经学家的训释成果,其中包括对两汉方言学的继承与改造。具体而言,《说文》大量的词义训释直接取自扬雄《方言》,并从中吸收了训释优化的思路。在继承的同时,《说文》根据自身性质对《方言》进行改造。此外,《说文》对两汉方言学的其他成果也进行了广泛吸收。通过对两汉方言学的继承与改造,《说文》实现了对训诂传统的扬弃与优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训诂学以解释词义为首任,训诂方法多种多样,《春秋公羊传》正文训诂主要采用了据境索义和因声求义两种方法。据此认为,传统训诂学在先秦已经萌芽,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已经基本成熟。穷尽性地整理与研究古籍中的训诂资料对于新时期训诂学的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战国末期的训诂专书《尔雅》,在汉代影响巨大,这可以从汉代注释中对《尔雅》的经常引用得出结论。东汉郑玄在注释中明确引用《尔雅》43条;其暗引情况可以通过对比《尔雅》训条与《郑玄辞典》中汇集的郑玄语词训释来考察,结果发现两者训释相同或相似的词条约有490例。郑玄明引和暗引《尔雅》训条数合计约占《尔雅》训条总量的12%,可见郑玄语词释义对《尔雅》继承颇多。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本字典和文字学专著,同时也是重要的训诂学专著。《说文解字·叙》指出了训诂的基础思路,总结了具体的训诂方法,全面指导了全书正文中对汉字的训释,其体现的训诂原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训诂内容、方法及其训诂术语的总结,以显现正文训诂在《管子》词义训诂中的作用以及在整个训诂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本字典和文字学专著,同时也是重要的训诂学专著。《说文解字·叙》指出了训诂的基础思路,总结了具体的训诂方法,全面指导了全书正文中对汉字的训释,其体现的训诂原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说文》训释源自对先秦两汉训诂传统的深刻继承,许慎全面吸收了汉代小学家、经学家的训释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许慎依据《说文》自身的性质对前代训释进行改造与优化。《说文》的训释优化包括训释优选、训释改造两个层面,它受到形义统一原则的制约,遵循词义训释的客观规律,符合训释体系的内在需要,并受到儒家经典中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通过不同优化机制的综合与协调,《说文》实现了对训诂传统的扬弃与改造,成为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训诂是从解释先秦经书发展而来的;训诂学本是经学的附庸。传记既是依附经义的产物,虽不专主于训释字句,但也自然要涉及训诂。《春秋梁传》作为正文体训诂的原始范式之一,无疑是研究我国早期训诂学史的宝贵资料。本文从训诂的内容、方法、术语三个方面阐述作者对《梁传》所含训诂材料的理解,探求其不应被忽视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训诂,简言之就是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雅言解释方言.《毛诗正义》一书包含汉代的毛亨传,郑玄笺,唐代的孔颖达疏和陆德明的注音,具有丰富的训诂学价值.本文以《毛诗正义关雎至桃夭》为切入点,对其中包含的训诂内容和训诂术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以加深对训诂的认识,为今后训诂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尔雅》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名物的训释,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尔雅》训释名物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名物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总结出中国古代以《尔雅》及其嫡传诸书为中心,旁及《方言》、《释名》及其各种专业书、类书等的名物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14.
《尔雅》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词书,是训诂学的代表作。在晋郭璞之前曾有过许多家注解,但都亡佚了。郭璞的《尔雅注》是完整地保存到现在的最早的《尔雅》注本,历来为世所重,在训诂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笔者在钻研雅书的过程中,发现郭氏关于《释诂》中“肆”字的一条注释似有误。由于不仅仅是一个字的注释,还关系到对古汉语中反义同字词这类词的某些解释,而且说者多有,莫衷一是,似成为训诂中一个难题,故有必要专篇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5.
训诂就是解释,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有解释词义的,如《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之类的训释;有解释古书的,如古书的注解。训诂也叫诂训。《诗·关雎诂训传》疏:“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又:“诂训者,注解之别名。”训诂要运用文字、音韵的知识,所以训诂学要以文字学、音  相似文献   

16.
《尔雅·释诂》合疏词义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自它出世后,历代有许多学者为它注疏。在所有注疏中,以清代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最为精善,影响最大。今天,我们揣摩郝氏的《尔雅·释诂》合疏,就会发现《尔雅》编纂体例上的特点和郝懿行在词义研究方面的成绩,可以利用它为古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服务。 《尔雅》训列以义相次例 古人著书讲究义例,而这种义例隐藏在全书的字里行间,需要读者去体会、发掘。我们在阅读郝疏《释诂》时,发现郝氏常常把相邻的几个训列放在一个“疏”下合疏,并把它们在意义上贯通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得出了《尔雅·释诂》训列有以义系联的特点的结论。 一般认为,《尔雅》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纂的词典。但他们所说的“以义相从,类聚群分”只是指分篇以及后十六类  相似文献   

17.
《春秋三传》之一的《谷梁传》① 从解释词语入手阐发《春秋》义例 ,文中存在大量的训诂材料 ,本文试从训释实词、训释虚词、分析词序、分析词素、分析句读、分析方言词等方面对《谷梁传》中的训诂材料作一番整理 ,以见其在训诂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扬雄《方言》后世传本全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有学者认为"別国方言"意思为"区别于雅言的方言",但对于"别国"作何解,学界没有明确的解释。"别国"应为"列国"之义。"列国方言"应指我国周秦时期各邦国、秦代各郡县、汉代各郡国的特色语词。  相似文献   

19.
训诂学的特色,旨在彰显训诂学在语言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从其由来和发展讲,先秦训诂学的萌芽说明它是为了读通典籍和"经世致用"而产生的;到了汉代,训诂学体系已基本成型,并奠定了其在经学中的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并宋元明时期,是训诂学的继承和完全定型阶段,其内容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迨及有清乾嘉年代,为训诂学大繁荣时期,堪为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渊海,无论在文字、音韵、训诂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近现代为训诂学的平稳过渡期,训诂学研究方法应作进一步调整亟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训诂学著作,在训释方式上采用同义相训、描述等方式对词语进行释义。前人已总结出《尔雅》的训释方式,本篇主要对训释方式的特征进行探讨,通过例证发现《尔雅》释义的本质特征,并提出相关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