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出现了"以就业率为导向"的教育倾向。该倾向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使大学职能与责任趋于简单化、商品化和功利化。现代大学的责任是多元的,大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更应关注人的社会生存意义。就业率不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随行就市也不是大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惟有正确认识就业率的内涵,使大学教育回归到人本教育的基点,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持久地受到社会欢迎和认可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与动态变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使现代大学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制衡,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社会责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原则。什么是大学社会责任,大学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大学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是三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以"使命确立-责任共担-机制保障-文化创新"为行动框架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期大学之所以能够发挥大学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以蔡元培、梅贻琦为首的一些教育家们的卓越努力,使大学中形成了促使大学发挥自身价值和意义的主体性力量,他们既与企图控制大学的政府强权周旋,又与各种社会消极力量及犬儒习气斗争,使大学保持了正常的状态,创造了我国早期大学的辉煌历史。另外,当时主导移植现代大学的先哲们,秉承了传统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在"救亡图存"、"教育救国"责任感的驱使下,殚精竭虑,砥柱中流,诚实地承认国外大学先进的事实,直面我国文化、教育、国民素养、社会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直言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向国外大学学习的问题上,他们头脑清醒、态度开明、见解恳切而坦率,全没有思想被禁锢、被束缚或见风使舵的迹象。在如何具体学习国外大学思想和制度的问题上,他们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和固步自封的狭隘情绪,而是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地承认需要移植外国的大学制度,从而使我国早期大学在移植国外大学制度时,基本做到了形神兼备,学到了国外大学的观念、思想和精神,使我国的现代大学建设活动,具有了良好的思想和制度基础。唯一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想到进行"向当局争取让大学完全独立"的"许可证"、以及让"教授治校"成为大学中稳定性的思想和制度传统、成为国家法律方面的努力。这当然不是先贤们的责任,而是社会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原因。而作为他们事业继承者的我们理应有这样的自觉和责任。这样的启示既耐人寻味,又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大学社会责任概念的模糊性制约、阻碍了大学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了大学社会责任概念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与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重新界定与阐释:大学社会责任是大学通过透明和伦理方式,有效管理其活动并对利益相关方和环境所产生影响的理念与行动,其内容是"份内之事"与"份外之事"的有机统一,其目的是实现大学、社会、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与文化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文化的再度觉醒大学作为追求科学原理和人文道义的学术殿堂,是储存、传播、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作为一个与社会政治、经济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社会组织,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价值追求和文化品位。二十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大学教育应当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使大学重科学、轻人文,重知识、轻文化的实用主义倾向渐成风气,人文精神失落、大学文化式微,大学的精神教化空间萎缩,严重削弱了大学对人类社会整体与终极价值意义的热情关注与追寻。片面地追求科学技术的实用主义倾向,给人类社会带来…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大学教育的目的进行反思,大学教育目的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是造成当今大学问题的重要原因。惟有纠正这两种倾向,将教育的目的转向人,关注人的成长,才能使大学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很早就有"大学"一词,并且很早就提出了"大学之道"。现代的大学教育与《大学》讲的大学之道是有距离的,今天的大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令我们不得不反思和重新体认"大学之道",希望传统的"大学之道"能启迪我们现代的大学教育,使我们能还原和践行大学教育的本真,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扩招并不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降低,但扩招导致了生均教育资源的下降,从而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等教育必须更新观念,重新确立大学理念,使大学真正具有进取精神、开放精神和同情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本质上是融"学术性"与"契约性"为一体的契约联合网络,大学、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是"异质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大学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在于基于交换关系所衍生的"契约性"与"学术性",其本原性质可表述为基于"学术性"的契约之履行过程。大学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学术责任、育人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大学社会责任的价值根源在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大学社会责任履行可通过"学术力量主动"、"市场力量推动"与"社会力量引导"来予以实现。据此,可以构建包含价值根源、实现路径、责任与契约类型等在内的大学社会责任的履约机理模型。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有一个"边界",其治理要义在于"有限度承担"而非"过度活跃"。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必须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科学分类,对"大学"重作界定。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日趋重大。但它能够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仍然是有限的。大学的主要社会责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发现与知识创新;大学为社会服务,基本上是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合理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必须界定在一定范围,即"真正学术性的、科学的、适度的服务"。并以大学所特有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由于学科类别及其结构的差异性。由于学者教授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差异性,大学承担并实现社会责任的方式与途径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更好地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需要与社会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大学远离社会、脱离社会固然是错误的;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同样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权威消解是当代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得不面对的教育事实。作为维系教育系统正常运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教师权威,在其建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路径: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事实上,自上而下型的大学教师权威建构路径,因其较为关注大学教师的"外在权威"而会产生使大学教师权威绝对化的倾向;自下而上型的大学教师权威建构路径,因其较为关注大学教师的"内在权威"而会产生使大学教师权威相对化的倾向。大学教师权威的重塑就是要促进社会赋予的教师权威与学生认同的教师权威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大学教师权威由"外在权威"向"内在权威"过渡,进而保证大学教师权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现。  相似文献   

12.
批判不仅是大学的内在本性和重要功能,也是大学教学的应有向度和根本品性。大学要胜任知识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发挥自身批判功能等任务,就必须守护大学教学的批判品性,大力倡导理性的"质疑"与"反思",推动大学教学从单纯"传承"向"探究"转型并承担起反省与评论社会的责任,使大学课堂突破固守僵化的范式束缚,成为思想的历险、怀疑和辩论的场所以及涵养师生批判、创新精神及其能力的教育空间,进而使大学不断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提供新的精神资源、创新思维及其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教育爱";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追求真理、追求学术;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通过社会文化批判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正确认识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对于探讨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志惠 《教书育人》2013,(24):24-25
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的地位被过分突出并呈现职业化倾向,致使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人格修养背离,学生缺乏对社会、人类和文化整体价值的认同,更缺乏广泛的反思、适应和创造的品格。高等教育更应关注人的发展而不只是为具体的职业做准备。高等教育必须看到专业教育以外的更多责任,这些责任都超越了专业教育的范畴,国内外渐渐兴起的博雅教育正是对大学教育教学弊端的反思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日本大学的环境行动特点,指出大学通过环境教育、自身环境友好自律和环境学术研究等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环境行动,加入到可持续发展国家建设进程中,是履行大学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社会责任内涵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杨岗  陈兰萍 《教育与职业》2008,(11):163-165
大学社会实践教育要求从对大学责任的认识,大学社会实践教育生命力的激活,以及相应的内容、方法、管理和理论研究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使大学社会实践教育的实施和研究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内在地共存于大学的历史发展中,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学术自由必须以服从和服务于人类和社会利益这一“道德”基点及其价值倾向为根本指导和总体方向,大学总是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相伴而生,相携而发展。大学的社会责任有两个向度:一是以大学的职能为表征的外在向度;一是内在地存在于大学的本体价值中,以隐形形式作用于社会的内在向度。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作为培养高级人才及创造文化、思想、理论、科学的机构,理应遵循"教育之理"和"学问之理"。然而,现实的大学中却长期通行"行政之理"、"权力之理"。这种"理"相对于本真的"大学之理"而言,可以说就是"非理"(不是理)。而这样的形态会使大学知、行分离,性质扭曲,意义式微。审视大学"不讲理"的形成原因,可见是由于政府职能错位、并由此导致的大学与政府关系不合理所致。要让大学象大学,让大学产生应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就应该对政府的全能性质及大学与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调整,使大学成为自由、自主、自尊的教育机构及"独立法人",在大学内部建立起自治性的学术规则和教育秩序,完全地遵循教育规律行事,形成稳定的制度和传统,使大学立足于长治久安之地。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职能观视角下,西方大学理念经历了三大历史演进阶段,并形成相应的三种典型理念:具有英国牛津大学传统的"教学型"理念、德国柏林大学传统的"研究型"理念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服务型"理念.同时,每一历史阶段的大学职能新理念都是对过去理念的拓展和有机结合.因此,21世纪的大学理念要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同时分清主次,把握好大学理念的主旨,勇于承担大学应有的社会职能和责任.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其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大学教师职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锻炼和培养而形成的,旨在帮助自己有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全面履行职业责任的专门性素养,是大学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师质量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