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科研队伍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是开展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的主力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青年科研队伍建设,切实建立有效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造能力、活力和动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文章在分析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过程中青年科研队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主干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的经验成效;从多措并举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营造青年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制度环境,以及打造多样性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3个方面,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背景下优化我国青年科研队伍发展的系统性思路,建议进一步优化推广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加快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合作,实现交叉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我国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典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吸引国际人才、培育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完善公共服务和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汇聚全球英才、培育青年后备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加快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诸葛蔚东  刘明 《今日科苑》2022,(10):54-65+92
本文通过对日本不同主体所设青年科学家奖基本情况的梳理,展现了日本青年科学家奖的基本发展脉络,同时分析了日本青年科学奖在申请流程、奖励对象和奖励效果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日本青年科学家奖自成体系,在奖励方式和奖励理念方面创新颇多,且在奖励体系内部各主体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补关系,日本的民间组织尤其是科学学会在青年科学家奖的运作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充分发挥了科学共同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民间科学家现象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骊天 《科学学研究》2003,21(4):348-351
科学技术创新本始于民间。科学技术体系化则以吸纳民间创新人才的机制作为补充。“民间科学家”问题反映出中国现行计划型科技体制与创新规律的矛盾。现有体制的改革将消除民间科学家与专业科学家的森严界限 ;倡导一种民间社会支持系统将有利于释放、组织民间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6):441-441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于今年9月20日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共有15位青年科学家获奖,其中有7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驱,科技创新离不开青年科研从业者的贡献。本文对山东省省内青年人才的科研状况以及所处的学术环境、管理现状以及激励政策进行了调查,在基于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净化学术环境、丰富激励手段、完善科研资源分配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及强化城市创新活力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快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科技奖励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十年浩劫,我国面临着人才断层,加快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人们研究如何加快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多从给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优厚的科研经费、充足的设备、人力条件甚至封官许愿来考虑,而较少从科技奖励的角度,从科技奖励的心理效应上研究对策。美国社会学家科尔兄弟曾说“获过奖的科学家是多产的,未曾获奖的科学家变得不再多产”,本研究从“获奖的科学家是多产的”这一思路出发,研究获奖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效应及加快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科技奖励对策。一、科技奖励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效应1,…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青年科学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最近参加了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的评审,两三天前刚刚揭晓。在评审中,我觉得有些青年科学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各自的专业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与系统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好评和承认。对此我们感到非常喜悦。但是,我国的科学基础还比较薄弱。最近十几年虽然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距离国家发展科学与发展经济的要求,距离国际上科学研究的先进水平,差距确实还很大。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到青年科学家的身上。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论文产出状况、受资助前后的变化,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产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高质量原创性论文稀少,与诺贝尔奖级科学家获奖前的群体水平差距较大,在科学群体的层级结构中仍处于较低层级;我国目前科研管理中的“定时”和“短时”制度有悖于科学研究自由探索的需要,科研管理应尊重科学规律,还科学研究时间自由。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22,(24):46-47
<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年度科技新锐”评选聚焦国内外锋芒初露的青年科技人才,他们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本次“年度科技新锐”共有20位入选者,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90后青年科学家占了7个席位,他们代表了未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科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可以看出,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是前沿技术的核心支撑,未来的科技竞争本质就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而女科学家是国家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不断创造出具有支撑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成果,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从科学界社会分层理论方法出发,重点对我国的两院院士与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学界存在缺乏世界顶层科学精英、青年科学家成长缓慢和科技合作与交流少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培养并吸引科技人才、培养青年科学家和加强科学合作交流三大具体建议,对优化我国科学界社会分层和培育青年科学精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12月22日,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400期回顾暨"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以"砥砺初心·共铸使命——弘扬科学家精神,创新立业新时代"为主题。200多位曾经参与过论坛活动的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共聚一堂,大力弘扬当代科学家的精神,呼吁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当中,砥砺前行,建功立业。会议由中国科协主办,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14,(1):61-61
<正>12月17日,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在京举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回顾总结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表彰奖励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11日,由中国科协信息科技学会联合体主办、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承办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士、专家围绕"丝路之约、信息筑梦"的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项昌乐,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顾问团郭桂荣院士、倪光南院士、戴浩院士、俄罗斯Ruslan L.院士、加拿大工程院Ke Wu院士、中国电子学会青年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3,(2):10-10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是为纪念我国桥梁工程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先生而设立的,旨在促进首都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鼓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15人。  相似文献   

17.
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始于2016年,是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为落实全国创新大会精神,试行部署的一项新的科研管理改革举措。该计划以"夯实基础,探索未知,谋求引领"为出发点,稳定支持一批久经证实的"立志报国、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院士和顶尖科学家""中年拔尖科学家"和"青年拔尖科学家"开展研究的项目,谋求冲击国际一流甚至国际顶尖水平的基础科学问题,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作出贡献。该计划项目布局整体上符合中国科学院人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科学院在"放管服"方面的创新举措。该计划希望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稳定支持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使科学家们"坐得住冷板凳,敢啃硬骨头""十年磨一剑",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力争在重要科学问题的新理论、新方向上取得突破,产出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突破。同时,也希望通过该计划资助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为我国未来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管理方式和资助方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温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26-27日在温州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新合作,是各国共同愿望。希望与会嘉宾围绕"/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主题,交流思想,互学互鉴,筑牢友谊基石,扎紧合作纽带,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  相似文献   

19.
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港澳青年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法和访谈等方法,研究认为,目前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人才资源方面主要面临人才要素流通不畅、人才同构现象严重、高端科技人才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而港澳的科技人才培养和社会就业问题,以及引起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业创业顾虑的主要因素是影响港澳青年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提出大湾区建设更多世界一流大学、激发院校创新活力,结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扎实推进青年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地方政府加强协同与引导、建立青年科技创新平台、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不断完善人才社会保障政策等对策措施,以期促进港澳青年投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精神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次对青年创新人才的科学精神进行了界定和研究,特别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科学精神在创新任务设计、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组织气氛等外部影响因素和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是制约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增加创新投入和改善创新环境有助于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但不是关键的因素.该研究结论对于青年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