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台湾实施ISBN情况1.台湾于1989年7月1日正式实施ISBN制度。到1989年11月初,登记参加的出版单位为723家。经过两年多的实施,至1991年10月底,参加单位已增加到1047个。2.1990年2月,中央图书馆正式成立“国际标准书号中心”,同时施行CIP(出版品预行编目)作业。至1991年10月底,共有271个出版单位参加出版品预行编目制度,键入CIP资料5000多笔。3.中央图书馆于1990年2月实施CIP作业后,3月起即出版《台湾地区标准书号中心通讯》(月刊)。ISBN制度实施两年来,大多数出版单位按  相似文献   

2.
1969年10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把国际标准书号(ISBN)定为国际标准,1970年推荐给各成员国使用。随后于西柏林成立了国际标准书号总部,负责国际标准书号的管理。至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家出版社采用。鉴于出版事业发达的国家重视国际标准书号的推行,以及匕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于1981年与国际标准书号总部商洽、申请,取得了台湾地区代码“957”。经过八年的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10日-11日,第40届国际ISBN年会在摩尔多瓦共和国的基希纳乌召开,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机构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ISBN中心派出以中国版本图书馆副馆长苏建忠为团长,由总署出版管理司和中国版本图书馆组成的4人代表团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ISBN在新兴出版业态上的应用和发展、新形势下ISBN系统的管理以及ISBN与其它标识体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国际标准书号》自1970  相似文献   

4.
台湾图书编目规则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图书馆的图书编目,过去一直沿用1949年“国立中央图书馆”修订出版的《国立中央图书馆中文编目规则》,及至1973年“国际图联”(IFLA)出版一系列国际标准著录规则(ISBD)后,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央研究院”联合邀请旅美图书馆学者、前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副馆长于镜宇,主持修订有关编目规则,历时一年,编成《中国编目规则草案通》后,遂中断。至1980年,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为推动图书馆自动化作业计划,与台湾“中国图书馆学会”合作组成图书馆自动化作业规划委员会,先后成立三个工作小组,集中台湾图书资料界学者、专家,分别就图书资料作业标准规  相似文献   

5.
陶静 《图书馆学刊》2007,29(6):122-124
从ISBN升位谈起,分析了升至13位的国际标准书号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影响,它带动了出版发行界和图书馆界等相关行业的常规处理方式的变化,从而也促进了相关软件发展。  相似文献   

6.
刊登说明中国标准书号是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Number简称ISBN)系统的组成部分。ISBN系统创建于1970年,它是国际出版业和图书贸易通用的标识编码系统。一个ISBN的惟一标识一部在制作、销售和发行中的专题出版物。ISBN系统旨在为出版单位、发行商、图书馆和其他机构编目和订购系统提供有关出版物的关键数据,同时它也为出版者名录和即将出版的出版物目录收集数据,ISBN的应用还有利于版权的管理以及对出版业销售数据的监测。《中国标准书号》国家标准已于2006年10月18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将于2007年1月…  相似文献   

7.
国际标准书号(ISBN)升位后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沿革、结构,分析了升至13位的国际标准书号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国际ISBN中心后。国家标准局批准和颁布了(GB5795-86)《中国标准书号》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是在采用国际标准ISO2108国际标准书号简称ISBN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补充有关内容后制订的,于1987年1月起,在全国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10位和13位编码的国际标准书号的结构、背景、内容,阐述了13位编码的国际标准书号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央和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提出出版工作要“关口前移,科学管理”,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条码中心、信息中心等单位从改革和完善出版管理方式、方法入手,开始设计试验实施书号管理的实名配发制度。本文就书号实名配发的内容、方式,应具有的功能,以及在管理与服务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为改进出版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一、国外书号的使用和配发方式目前国外ISBN的配发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ISBN中心首先根据该国出版机构的出版量,确定ISBN书号中的出版者号码,然后再由出版者按照书号使用规则,自行编排…  相似文献   

11.
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国际公认的用以标识书籍的简明精确的代号。它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组数字代表国别、地区、语种之类;第二组是出版代号,代表某出版者;第三组为书名号,代表某书;第四组则为机查数码。国际标准书号在零售买主同出版商、批发商之间起着重要的促进沟通的作用。国际标准书号给予欲购图书的图书馆提供明显的便利,在馆际图书流通协作中表明其巨大价值。个人订书或借书也将享受到国际标准书号提供的方便。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电脑软件工程师,在医院电脑室工作,自行开发了我院图书馆微机管理系统,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小经验,想通过贵刊介绍给图书馆界同行。 1.ISBN的自动检错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微机管理时的重要关键字之一,在输入时如果出错,ISBN的作用将失去。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以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界曾先后创办10种学术期刊,形成独特的学术群落,但这段历史未被重视,相关资料散佚,亟待整理保存。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收集现存资料,对照相关资料,梳理这段时期学术出版活动的脉络以及出版物的传承关系,记录有关的人物和历史背景,并进一步归纳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活动的历史特征和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12,(11):8-8
2012年11月1日至2日,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和中国版本图书馆在贵阳召开了2012年度全国书号、条码、CIP管理工作座谈会。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出版管理处和部分出版社的负责同志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作了重要讲话。朱启会副司长总结了今年以来出版管理司的重点工作,对进一步加强书号、条码、CIP的管理提出了意见和要求,强调应通过书号、条码、CIP的发放实现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各出版单位要严格落实三审制,认真做好重大选题备案,健全审读机构,加强审读力量,  相似文献   

15.
ISBN漫谈     
在1983年至1984年间又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国际标准书号(ISBN)系统。我国也在这一时期内参加了该系统。其工作机构及地址是:中国出版社协会国际标准书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6已于2006年10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届时,我国出版业将正式使用13位中国标准书号。为协助各出版单位、发行机构以及图书馆等相关单位做好书号升位的准备工作,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版《中国标准书号》的内容,保证2007年1月1日新标准的正确实施,现就中国标准书号的应用作如下解答。问:新旧版本《中国标准书号》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答:最大的区别是中国标准书号(以下简称“标准书号”)的结构变化。2002版的10位数字标准书号由四部分组成:ISBN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  相似文献   

17.
《出版视野》2009,(6):40-41
中国标准书号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出版物编号系统.是中国ISBN中心在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英语Internation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缩写)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项标准.于1987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事业和文献情报工作的现代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书号制度始于50年代中期。1956年,我国出版物实施了由文化部颁布的全国统一书号。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根据国际标准书号改编的中国标准书号,实现了出版物标识和国际的接轨。1994年以前,书号是敞开发放、不受限制的。因此,一度出现了图书品种的盲目增长,同时买卖书号也开始盛行。针对上述情况,1994年,原新闻出版署正式实施书号宏观调控政策。书号宏观调控对于加强出版管理,优化选题结构,提高图书质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买卖书号之风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ISBN升位:一种进化,而非革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10位和13位编码的国际标准书号的结构、背景、内容、意义和不足,阐述了13位编码的国际标准书号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以此说明ISBN的升位是一次进化,而非革命。  相似文献   

20.
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国际出版业和图书贸易通用的标识编码,历经50年发展演变,已被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为出版业界所熟知.但学界对国际标准书号的历史研究仍有诸多不足.本文在厘清国际标准书号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纠正了相关文献中的讹误,补充了1970年以前英国标准书号(SBN)的发展历程,明确了国际标准书号的设计者及SBN的校验码算法,并深入分析了国际标准书号升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