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艳  刘洪泉 《考试周刊》2008,(15):76-77
修辞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来用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方式,矛盾修辞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经常反映在英语语义中.本文通过示例,从概念、结构形式、修辞功能三个方面时矛盾修辞加以探讨.恰当运用矛盾修辞格可以带来语言艺术效果,正确理解益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或物.  相似文献   

2.
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的逻辑性要求语言使用者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前后相互矛盾.然而,在实际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两个意义相反、互相矛盾或者不调和的词并列在一起使用,形成矛盾修辞法,表达看似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概念,而实际却蕴涵着令人深省的深刻哲理.本文列举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型例证,阐述了矛盾修辞法的几种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与汉语的反衬辞格颇为相似。本文拟从矛盾修辞法的修辞要旨、构成方式和语用功能入手,对这种修辞现象进行浅层次分析,从而揭示矛盾修辞手段所表现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中有很多修辞,其中有一种叫作矛盾修辞法。矛盾修辞法(Oxymoron)的修辞效果可以产生出两种强烈的修辞效果:出人意料和引人入胜。矛盾修辞法不仅应用于文学语言,而且渗透到各种体裁的文章之中。大学英语教材中会遇到丰富多彩的矛盾修辞法。讲解矛盾修辞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矛盾修辞是一种积极的修辞现象。通过对矛盾修辞的定位探讨了矛盾修辞与“自相矛盾”及逻辑的复杂关系,从而阐明矛盾修辞其表面上的不合逻辑并非真正的不合逻辑,正确运用这种修辞手段,有可能化平淡为神奇,达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邹晓玲 《文教资料》2008,(29):37-38
汉语的矛盾修辞是一种积极的修辞现象.本文通过对矛盾修辞的定位探讨了矛盾修辞与"自相矛盾"及逻辑的复杂关系,从而阐明矛盾修辞其表面上的不合逻辑并非真正的不合逻辑,正确运用这种修辞手段,有可能化平淡为神奇,达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所谓矛盾修辞法是指将语义截然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使用,来揭示某一项事物矛盾性质的一种修辞方法。换言之,它使用两种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来形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重要的常用的修辞手法,矛盾修辞法常被运用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其运用能够对表达的观点起到强调,烘托气氛和深化主题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修辞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矛盾修辞从字面上看不符合普通逻辑,但它具有哲理依据、现实依据和心理学依据,具有深层的思辨逻辑性、情景的现实必然性和修辞的合理性,完全符合辩证逻辑,它是一种言简意赅极富表现力的修辞手法。掌握矛盾修辞法能提高人们的思维品质和分析理解能力,也有利于中外矛盾修辞法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Oxymoron(矛盾修饰法)是英语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格,本文旨在通过对其结构、修辞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Oxymoron的定义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形象而又生动的修辞方式,英语矛盾修饰法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及日常言语中.英语矛盾修饰法由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或词组组合在一起,体现出夸张、幽默等强烈感情色彩.然而,心理语言学家们认为,矛盾修饰法不仅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格,还是一种认知机制.人们对矛盾修饰的理解体现出一定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品的矛盾修辞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严密性、灵活性及求异性,具有意蕴的隐晦曲折性和意象的鲜明生动性。只有充分理解其作品的矛盾修辞妙用,才能使人更透彻地领会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给矛盾语言现象一个完整而精确的名称和定义是语言修辞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矛盾修辞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效是其主要定义域,字面上意义矛盾的词句结构是矛盾修辞的区别性特征。准确认识矛盾修辞的正名和特征,充分开发利用矛盾修辞这座语言学宝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品质和语言智慧。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矛盾修辞格作为两个独立的辞格,可以组合成隐喻性矛盾修辞格。语义重合、心理重合、幽默重合使得隐喻与矛盾修辞格的结合成为可能。根据源域、目标域和喻底中存在语义相悖的不同位置,总结隐喻性矛盾修辞格六种基本语言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矛盾修饰法的构成方式、表达的意义、以及翻译方法三个方面入手 ,对这种日益普遍的修辞格进行分析 ,透过矛盾的表象 ,深入到其本质 ,从而揭示矛盾修饰法所表现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Paradox(似非而是的隽语)与Oxymoron(矛盾修辞)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它们因表面自相矛盾但实则入情人理的共同特点而经常被混淆。本通过例句分析了这两种修辞格的异同并对它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汉语矛盾修辞法有着深广的现实性和思想性。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现象、自然界的奇特景象、人类矛盾复杂的心理感受和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语义矛盾的俗语警句、名人名言都是矛盾修辞法的生动语源。思维的多向性和逆向性是构成矛盾修辞法语源语义场的独特思维方式。掌握矛盾修辞法的语源语义和思维方式对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优化思维是理性的人无意识地遵守且无法逃避的潜在规律,它建立在新旧知识基于特定语境而构建的常规关系基础之上。矛盾修饰法从语形、语义和语用三方面体现了基于常规关系的优化思维,但这都是一种理想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矛盾修辞在应用时常和对比、对偶、映衬、警策等修辞手法交融,因此,汉语修辞学著作往往把这种句式归入相关辞格。事实上,矛盾修辞的独立性是很强的,其修辞特征也是很明显的。分清矛盾修辞和相关辞格的关系,有助于确立矛盾修辞法在汉语修辞学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Oxymoron”是英语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具有独特修辞效果的修辞格。它通过巧妙地将语义相反、对立的词搭配使用,以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某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体现了语义特征的矛盾与和谐的辩证统一。汉语中也有相类似的矛盾修辞格,但由于英、汉语言的各个层面上的差异,“oxymoron”与汉语的矛盾修辞格并非完全对等,因此,翻译“oxymoron”时,译者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地把握矛盾修辞格中两个对立因素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内涵,并按汉语的语言习惯表达出来。这样,译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