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任向红 《现代语文》2009,(10):116-118
毕淑敏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作家,经历给她的小说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根据题材类型和思想主旨,运用归类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军旅写实、冲突呈现、悲悯情怀、女性意识等四个方面,对毕淑敏的小说进行研究和解读,感悟毕淑敏对往昔经历的回顾、对纷纭现实的思考、对生命的叩问和对女性生存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毕淑敏是新中国后我国散文界的一位很重要的女性文学家,她用自己的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写成文字,在文字中可以体现出她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毕淑敏所写的小说,在她不同时期写的小说体现不同的女性意识。从最初的女性意识觉醒到女性主体意识的产生再到最后的女性意识的升华。这一系列的女性意识转变的小说给我们"心灵鸡汤"似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夏仁娟 《文教资料》2011,(14):19-20
毕淑敏的小说对女性的关怀和解读有着独特的视角。本文通过整理毕淑敏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来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价值。本文主要从女性的社会意识、母爱意识、灵魂救赎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毕淑敏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对推动毕淑敏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毕淑敏小说中的共性作为研究的视角,可以把握到毕淑敏的创作观念、价值取向及创作趋向,为其小说的研究与批评提供某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畅 《文教资料》2014,(32):15-16
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创作,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以独特的创作特色成为一道绵长而亮丽的风景线。在小说创作生涯中,她以中国人的禁忌话题——死亡作为其创作的主题,以此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毕淑敏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共同构成了她小说中独特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6.
对生命主题的叙写和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当代女性作家毕淑敏小说作品的重要内容。与现代生命美学的视角相契合,其文学创作包含着对于个体生存价值的反思,以及对于生命主体之理想、尊严的重塑。关注毕淑敏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景观及其建构,探讨毕淑敏小说生命美学的实质及其置身当下、反观人之本体性存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毕淑敏用小说诠释自己对爱的理解。她教给人们如何保持纯真的友谊和爱情,如何热爱他人和事业,如何为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睦的家庭,幸福的婚姻,使毕淑敏心中充满爱。“文革”期间在阿里当兵的经历,使她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没有留下太多的“文革”伤痕。毕淑敏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着社会人生,以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独特的写作方式,使她的小说成为文学界真善美的和谐因子。  相似文献   

8.
对生命主题的探讨是毕淑敏小说的主体与核心,而以此为基础所延伸出的现实性生存体验以及对于生命本身的敬畏与尊重构成了其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毕淑敏着眼于现实生活本相,剖析平凡个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旨在发掘得以超越自我、战胜苦难的精神力量.本文着眼于毕淑敏小说的生命美学,关注小说对生命问题的探讨及其立足于现实关怀之上的美学诠释,同时探究毕淑敏小说美学建构的重要形式,通过特殊场域、创作视角、终极目标多角度的分析,最终实现对毕淑敏小说生命美学的价值阐释.  相似文献   

9.
王岩  姜薇  王会 《科技文萃》2004,(9):110-113
树树树根:在阿里的冥想中长成 毕淑敏每一部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毫无例外地都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有果必有因,到底是怎样的经历使她形成了这种结果?面对这个问题,毕淑敏又一次开始了她对阿里生活的回忆,她说:那里给了她生命的根.  相似文献   

10.
黄蓓佳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经历了对社会的外部探索和剖析、对内在的审视和反思后,在漫长的探索道路上日趋成熟。文章沿着黄蓓佳小说创作的变化轨迹,着手对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形象及生存图景进行分析,从知识女性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探索两大方面,研究探讨黄蓓佳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荣誉与激励──记全国电大优秀毕业生一级专业作家毕淑敏1987年,一部中篇小说《昆仑殇》在文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学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颇具豪迈阳刚之气。小说的作者就是毕淑敏,北京电大85届中文专业毕业生,现为一级专业作家。毕淑敏16岁...  相似文献   

12.
《血玲珑》作为毕淑敏的后期作品,已经较为明显地呈现出女性意识的自觉。毕淑敏将一系列女性形象设置在"无父"的情节结构中,以女性人物来主导故事发展的节奏和脉络,更为突出的特征在于毕淑敏将女性角色置身于悲苦起伏的人生长河中,以此展现女性个体的生命体验以及独具特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女性的贞操和贞洁,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女性一旦失去贞操便被视为品行不端的异类。当代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和现代毕淑敏《女人之约》这两篇小说共同关注了女性在社会现实与历史传统语境中的尴尬困境,对女性身体与精神尊严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然而,关于女性尊严的追寻之路仍然"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14.
毕淑敏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医生。毕淑敏的小说,浸透着一个医者的悲悯情怀与救渎意识,彰显着对生命的挚爱与思索。通过文学创作,毕淑敏将医者的情怀和作家的审美意识整合起来,为生命和脆弱心灵开出了一剂剂良方,也体现了作家坚守责任和痴情奉献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毕淑敏等的"人生笔记"系列是女性作家表达自我生命体验的文字诉求。八位女作家对自我人生经历的重新演绎,为的是抚慰心灵的创伤,同时也流露了相似的自恋情结。她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孕育并体现着成熟的女性意识和深刻的死亡意识,她们对其生命历程的反复叙述其实是实现自我救赎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学史中萧红和毕淑敏对女性意识的阐释是以人文主义的关怀为起点的,她们由于自身的性别在关注女性时更加注入了对女性的关爱,萧红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用冷静的文字写出女性的悲哀,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毕淑敏在死亡深化的主题中提升女性的自我解放,最终达到两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毕淑敏的小说充满震撼人心的"死",几乎无"死"不成书。但是,毕淑敏对死亡的独特展示、独特视角和独特理解,却是深深地含着她对人文关怀的追求和对生命本身的思索。她的这种反传统的挑战性不仅实现了作品审美的非功利性,更肩负起了人文关怀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陆红梅 《成才之路》2012,(33):74-75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任医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由于有过20年从医的经历,她格外关注生命,描绘了许多医生的形象。因为毕淑敏本人也曾是个受人尊敬的好医生,极负责任,"态度好,医术也好",所以,她也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称为"小毕医生"。毕淑敏由衷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本文拟探讨毕淑敏笔下这些好医生的塑造方法及其形象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20.
陈茜 《英语广场》2023,(18):76-7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伯家的苔丝》以其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人物描写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成长小说理论为框架,通过对苔丝成长经历的分析,透视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艰辛成长之路,并揭露时代环境、社会制度以及领路人对苔丝成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