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运动环境公正与运动成绩间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感知运动环境公正量表、运动员感知教练员社会支持问卷,对946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测量,并获取其全年参加市级及以上级别比赛成绩。结果:1)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运动成绩彼此间显著相关;2)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和运动成绩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的13.9%。结论: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能通过感知教练支持和感知运动环境公正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家庭物质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运动和静坐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家中电子媒体设备易导致儿童静坐不动,而家中的运动设备和房屋空间大小与儿童的运动状况关系不明显。改变家庭物质环境可有效干预儿童的运动和静坐行为,且在有物质环境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家庭社会环境尤其是父母,在影响儿童运动和静坐行为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建议:在家庭环境下,父母应通过控制家中物质环境因素并给予儿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的引导,在改善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定初中生主观规范正向影响运动投入的链式中介模型及不同性别跨群组恒等性,解释初中生角色认同与运动激情中介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以主观规范为自变量,运动投入为因变量,角色认同和激情为有因果关系的中介变量的链式双重中介模型。在软件AMOS 24中运用Bootstrap检验方法,对295名被调查初中生的量表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1)初中生角色认同和运动激情中介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关系,构成链式中介结构模型,形成三条中介路径;(2)初中男生和女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链式中介模型结构恒等,影响机制较为一致;(3)角色认同与运动激情完全中介了初中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关系,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直接效应未达显著,初中生主观规范对运动投入的影响机制更趋向内化。结论:运动激情中介初中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效应高于角色认同,运动激情可能成为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预测锻炼行为阶段的新贡献变量。研究期望为学校体育设计、家庭运动引导与社会体育干预提供学生运动投入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宇 《体育学刊》2023,(1):74-80
教练员领导行为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竞技水平的关键要素,厘清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对促进科学系统训练、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模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先农坛体校和什刹海体校运动员进行调查,并运用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专制领导行为、民主领导行为、训练指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表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准备在教练员领导行为和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运动焦虑在民主领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专制领导行为和训练指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教练员的不同领导行为及方式对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具有不同效果。教练员应及时调整运动员心理准备,降低运动员心理焦虑,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促进运动员自我价值提升,进而促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5.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运动动机、行为投入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运动友谊质量量表(SFQs)、同伴关系理论为基础,研制适应国内文化背景的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以Harter的行为动机理论和整体自我价值中介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参加体育训练的青少年进行测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能力知觉、同伴支持对青少年自尊、行为动机、情绪体验以及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两类同伴关系独立影响相关动机行为变量:能力知觉、同伴接纳通过自尊这一中介变量影响运动动机和运动投入;运动友谊质量可直接影响青少年运动动机和行为投入.(2)在开放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可以显著影响青少年的运动动机和相关行为投入,在封闭性运动项目中,同伴关系可以影响运动动机,但对于相关行为投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亲子关系理论、同伴关系理论和HARTER的行为动机理论为基础,对450名在校青少年进行测试,基于性别、发展阶段、项目的差异性探讨 了父母运动支持、同伴运动友谊质量对青少年运动动机及运动投入的影响及影响模式。结果表明:(1)父母运动支持与同伴运动友谊质量对青少年 运动动机与运动投入的影响具有跨性别的一致模式,但不具有跨阶段及跨项目的一致模式;(2)父母运动支持是预测青少年运动投入更好的指标, 而同伴运动友谊质量是预测青少年运动动机更好的指标;(3)父母运动支持与同伴运动友谊质量只有对中期青少年运动动机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并 且是“增强模式”,对于其他阶段青少年运动动机影响则是“独立模式”;(4)父母和同伴这2个微系统运动支持对不同阶段青少年运动投入影响是“独 立模式”,非“交互模式”。结果从人类发展系统视角,为研究和干预青少年体育运动动机与投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教练员关怀行为、群体认同感对高校非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投入的综合影响。方法: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量表、感知群体认同量表和运动投入问卷,对607名高校非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12周、两阶段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对于高校非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教练员关怀行为与其群体认同感、运动投入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正相关(P<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教练员的关怀行为能够正向预测运动员12周后的群体认同感和运动投入水平(P<0.001),运动员的群体认同感能够正向预测12周后的运动投入水平(P<0.001),并且,在教练员关怀行为与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链上,运动员的群体认同感具备中介效应。结论:对于高校非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教练员的关怀行为能够提升运动员群体认同感、改善运动投入水平;教练员关怀行为能够通过提升运动员群体认同感而间接促进运动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学生运动自信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锻炼体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有效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小学生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运动自信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600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运动自信与其锻炼行为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运动自信与积极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心理烦恼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运动自信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锻炼时间(R~2=0.046,p<0.001)、锻炼频率(R~2=0.039,p<0.01)、锻炼强度(R~2=0.028,p<0.01)以及积极幸福感(R~2=0.133,p<0.001),运动自信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烦恼(R~2=0.025,p<0.001);运动自信既可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也可以通过主观锻炼体验的中介作用对锻炼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小学生运动自信影响锻炼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增强体质,改善健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评工具(TGMD-3)、感知运动能力分量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问卷对小学3~6年级437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感知运动能力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分析变量之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操控性技能、感知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P<0.01);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感知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呈低至中等正相关(r=0.103~0.477,P<0.05);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预测感知运动能力(β=0.222,P<0.001),感知运动能力预测身体活动水平(β=0.569,P<0.001),感知运动能力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0.
肥胖儿童运动疗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健身运动对肥胖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为肥胖儿童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随机选择20名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2周的综合运动训练,测试运动前后的身体形态及机能的多项指标,并与随机选择的20名肥胖儿童(未接受运动处方)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受训练的肥胖儿童的各项身体指标变化与未接受训练的肥胖儿童的各指标变化的比较,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运动效果显著。运动能有效地降低体脂,增加瘦体重,改善儿童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rac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occurred in children's socialization into sport, a fixed alternative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193 males (46 black and 147 white) and 222 females (69 black and 153 white) between the ages of 9 and 12 years. Results from several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white children are more influenced by specific agents of socialization while black children are more influenced by situational or contextual variables, such as opportunity set and values toward sport. Gender differences appear to be a function of same-sex agents of socialization. However, those agents which most influence white children are not those that most influence black children.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16-week sport education (SE) unit with just over 70 year 5 students (M age = 10.04 years) in one United Kingdom school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terms and discusses students' SE experiences. Student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hroughout the season and a questionnaire on different motivation aspects was administered prior to and before completing the SE season. We report and examine the data in relation to hypothesized influences on fun and enjoyment, including being part of a team, autonomy, and improving game play. The principal reasons SE may be more enjoyable than previous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include the greater opportunities for autonomy, affiliation, and competition, plus perceive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3.
终身体育是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类体育需求的体现。分析了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讨论了目前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提出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建议,以便更好的实现协同效应,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和落实。  相似文献   

14.
体育善治是最近以来国际体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原因在于国家或国际体育机构的体育管理者和官员必须遵循和遵守他们所代表的体育机构的规则。而体育领域的欺诈和腐败等行为已被广泛地评论和报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它关于体育治理的问题如体育管理机构与个体运动员以及运动员权利、义务的关系等也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对体育善治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体育善治与体育精神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提高体育善治水平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体育审美的角度考察学校体育,探索体育作为一种艺术所包含的美是什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进行美学教育的可能性;论述体育课中进行美学教育的原理和任务;阐述体育美学教育如何运用在学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7.
网络体育社团作为一种新的体育社团形式,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情感性等特点.以广州QQ体育群为例,目前网络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服务实践发展极为迅速,内容丰富多彩,方式多样求变,有着与现实体育社团不同的运作机制.同时,身份不明、服务层次较低和管理薄弱也是网络体育社团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Sport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工作一直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是每个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高校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当代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体现出大学生创新、发展的新思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使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一个新局面。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体育推向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特长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周期训练,然而招生和毕业分配的吐故纳新现象客观上与长期的周期训练形成矛盾。文章根据运动训练理论和参与高校训练管理的多年成功经验,提出了构建高校优秀体育人才训练负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