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童话是儿童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的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运用了想象、幻想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给儿童提供了认知世界的一种文本。正如有人提出“童话是儿童与大自然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自己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童话是儿童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的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1]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运用了想象、幻想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给儿童提供了认知世界的一种文本.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儿童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的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犤1犦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运用了想象、幻想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给儿童提供了认知世界的一种文本。正如有人提出“童话是儿童与大自然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自己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梦想的对话”。犤2犦童话故事充满了诗性智慧。教师可以运用童话故事既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童话遗产是童年时代的一种梦幻艺术,其传统形象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蕴藏着丰富的集体无意识,儿童时代所有的激情和幻想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投射和外化;其深层结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构,与儿童审美心理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其动态性、体验性和亲情性语言契合着儿童的接受心理,因而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童话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但在今天,童话的讲述传统逐步被阅读所替代,它的价值和魅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代儿童的审美教育中,还原童话的口头展演传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导引语】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生神奇的变化。"还有人把比喻喻为"艺术中的艺术"。这足以证明比喻的神奇魅力。如何让你的作文语言更绚丽多彩、赏心悦目呢?如何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呢?不妨借助比喻来为你的文章增光添色。运用比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生神奇的变化。”还有人把比喻喻为“艺术中的艺术”。这些都足以证明比喻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生神奇的变化。还有人把比喻喻为艺术中的艺术。这些都足以证明比喻的神奇魅力。在作文中,如果能够巧用比喻,将会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但是当童话进入教育活动中时,却时常为一些儿童所厌弃。教化僭越审美、认知大于感知、剖析剥夺体验、牵引制约参与等是幼儿园童话活动中常见的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9.
创作童话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这是其风格的一大构成要素。在创作童话翻译中如何用恰当的语言体现其美学特质是儿童文学译者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康德美学思想为指导,结合儿童的认知与审美特质,提出创作童话中一般包含欢愉、变幻与质朴之美,并以前景化理论为框架探讨创作童话审美再造的基本原则,旨在揭示儿童文学风格再造的美学之维,以期实现译作与原作最大程度的审美等效。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文学各文体里,童话最具有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它和童心世界离得最近,童话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童话是如何呵护童年生命的呢?童话是一种神奇的、美妙的、幻想的虚构故事,它借助奇异的想像,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原本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而且,童话是融诗性、游戏性、幻想性为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让儿童得到审美愉悦及情感熏陶。贝特尔海姆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童话是我们童年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故事种类(即叙事)。”他认为,童话对于儿童的…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fairy tales are still popular stories for young childre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ocial cognitive content of two well known fairy stories: ‘Rumpelstilt‐skin’ and ‘Little Red Riding Hood’,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internal state vocabulary contained in these stories, i.e.,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intentions, cognitions and feeling states (Bretherton and Beeghly, 1981) and the demands that they place on children's ability to attribute psychological states. These two aspect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what we know about children's developing ‘theories of mind’.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世纪以来,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一直被广为流传和喜爱,这些经典的童话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拙朴,幻想与现实,美好与邪恶,勇敢与怯懦的矛盾丛生又绮丽多彩的童话世界,透过作品本身去发现作者,还原一个本真的安徒生,了解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对于我们挖掘安徒生童话最本质的精华,重新发现其作品的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婚恋题材的传奇被视为唐小说中的“珍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类文本中,人仙相恋又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传奇中的人仙相恋情节,其神仙意象大都由女性扮演。大体说来,这些女仙可分两类,一是天仙和地仙,另一是被喻为仙女的人间妓女等风情女子。观照含有两类仙女意象的传奇文本,从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说来,在仙女与凡男相爱的文本中,仙女意象重在从女性的层面来反映社会生活;而在人间“仙女”与男子情恋的文本中,则推移到从男性的角度来显现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看来,儿童学,特别是童话中少有沧桑的人生忧患。但在李小海笔下的童话世界中则既充满了浓厚的儿童情趣,又饱蘸着浓郁的忧患沧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柯尔克孜族小说集《黑脸山仙》以立足现实、反映民族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超越民族地域界限的世界性因素,以及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与现代表现手段相结合的特点,展示了新时期柯尔克孜小说的成就及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6.
骊山老母原是道教中的女仙 ,在古代小说中其身份和职能都发生了变化。她从早期的女妖形象逐渐成为令人尊敬的女仙 ,特别是在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中 ,她不仅关心女英雄的事业 ,还特别关心她们的婚姻。这一形象的出现 ,曲折地反映了清代妇女对自由生活和自由婚姻的向往。同时 ,骊山老母对自择婚姻行为的支持 ,实际上也是对传统的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抗  相似文献   

17.
徐文翔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13-15,26
蒲松龄通过同一时期创作的三篇"花精"系列故事《葛巾》、《黄英》、《香玉》逐次展现出男主人公在"人异恋"中呈现出的三种不同境界。对感情的"不达"、"达"与"通达"这三种境界导致了故事中三种不同的爱情结局。《香玉》一篇是蒲松龄"至情"爱情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描写仙洞奇遇的小说大量出现,成为一个重要的题材,我们称之为洞窟小说。对于此类小说的产生,究其因,则不得不从先民原始思维、道教神仙思想、现实危机三点入手。于其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时期民众对现世的生存自由和永恒的生命存在的苦苦追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