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师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建立在信任、尊重和公平之上,要能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用不同的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2.
都红 《黑河教育》2014,(11):19-19
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杂,这看似普通平凡的工作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就是艺术家,用艺术的手法处理琐碎、繁杂之事,在精雕细琢之中成就一个个不朽的作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育人润德应于精细之中。一、细节见爱,以爱育人班主任工作要从细微之处入手,用爱心培育孩子。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面对几十个学生,班主任要认真观察、仔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其内心思想与情感的流露。班主任要细心捕捉每一个细节,施之以爱,学生才会由衷地尊敬和热爱老师,进而欣然接受老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3.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觉得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关心与呵护学生,努力打开他们的心扉,用宽容的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慢慢地托起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因循守旧的"整把抓,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将学生和教学目标进行正确分层,才能更有效地开始实现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一、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进而进行因  相似文献   

5.
师爱浅谈     
关爱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教师要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徐卫 《海南教育》2008,(10):16-1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根植于爱,尤其是对待智障学生,更要倾注大量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智障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院,小到嘘寒问暖,老师都要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用慈母般的爱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智障学生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爱的艺术,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因此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把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放在首位,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用每一份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给学生自由飞翔的天空。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谁爱学生,学生就爱谁。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尊重教师。所以我真心热爱每一个学生,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愿。另一方面,我深知“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以身作则,做学生言行的表率,用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特…  相似文献   

10.
杜洪英 《中学生电脑》2011,(11):19-19,21
爱是教育的基础,成长的源泉。纯洁无瑕的孩子,他们有一颗比大人更敏感、更脆弱的心,我们要善于接近、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作为班主任,要真心去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爱能消除隔阂,尊重和理解能进出火花。  相似文献   

11.
热爱学生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全身心地去热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启迪学心的心灵,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这就是教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在几千年就提出"因材施教"理论,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一、认真备好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正>尊重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修养。邻里之间只有学会尊重对方,才能和睦相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学会尊重对方,才能使友谊之树常青;在学校中只有老师学会尊重学生,才能真正构建和谐校园。一、学会尊重,教师就应该学会用爱去感染学生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教师应当倾注一片爱心,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获得孩子们爱的回报。每个孩子,都好似由一粒种子长成的小树,但是并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幼儿园中,对于幼儿的教育也需要了解和认识幼儿的特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让教育更有价值。观察和评价是分不开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学会观察,用好评价,更好地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铺垫。  相似文献   

15.
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作为班主任老师,就要尝试着用"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尤其是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后进生,更是毫不吝啬地播撒自己的爱心,用真情去温暖、激励、鞭策他们,时时用爱为他们导航。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班主任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我认为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一、一、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赢得学生的信赖 只有爱孩子,孩子才会爱他,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班主任平时要留心观察,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他们的特点,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田。首先,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用心去育人     
王天丽 《课外阅读》2011,(9):257-257
古人云:“敬人者,仁恒敬之;爱人者,仁恒爱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仁爱心”。带着这颗心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知道他们所想所知、用爱去感悟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我们是老师而高高在上,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我们。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他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要因为不开花而着急,或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不能要求每棵树都开花,也不能指望每朵花都长成树那么高、那么大。  相似文献   

19.
蔡跃成 《辅导员》2009,(20):58-58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时刻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正确、全面地去认识、了解每一位学生。只有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从内心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从心底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的教育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爱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学生也是如此。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是教师的品格和义务。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尊重和了解。班主任的爱,正是这种情感的渗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才能知心、交心,贴心。学生才能在被爱的同时,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班集体,爱自己的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只有倾注真情,付出爱心,把他们当作事业的同伴,信任他们,以诚相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达到师生心理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