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欣逢函授中心第十届学员开学,利用这个机会跟同学们谈谈心。谈个老话题:叫“钻进去”与“走出来”。我之所以要谈这个题目,是因为在不少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中存在着这样两种倾向:一个是钻不进,对学习新闻理论不感兴趣,不下苦功;一个是钻进去后却走不出来,理论上能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与采写实践对不上号。先讲:“钻进去”。所谓“钻进去”,就是要屁股坐下来,把心静下来,先扎扎实实读一点书,掌握一些新闻理论知识,并力求读得通一些,理解深一些。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函授学员都很热爱新闻写作,并且都有过采写的尝试,但对于新闻…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至今一年半时间,我先后采写了近40篇现场短新闻在《河北日报》的“一线写真”专栏刊发。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尝到了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甜头。  相似文献   

3.
龙全忠 《新闻三昧》2005,(10):14-15
今年6月30日,“河北经济日报”在头版头条占用近一个半版的篇幅刊发了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曹妃甸——中国未来的鹿特丹》不久,北京《中国工商杂志》、《市场信息报》、“唐山经济》、《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相继转发,受到了读者和新闻界同行的好评。一篇普通的通讯稿,为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在回顾和总结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中,我认为“尊从读者,寻求突破”是它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参加本次论坛,自然要做好发言准备,要讲些什么,思来想去,也理不出一个有说服力的东西来,更不用说有点新意的理性思考了,好在省记协的同志提醒可以说一说2005年我所采写的三篇报道受到省委书记李克强批示肯定的事,苦思无果的情形之下,只好从命了,权且把这三次采写过程做一次回顾。“三看”辽宁装备制造业,看出“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必要、可能和希望2005年4月《,辽宁日报》一版陆续刊发了长篇系列通讯《近看辽宁装备制造业》《、横看辽宁装备制造业》《、远看辽宁装备制造业》。这是报社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积极组织的大型策划报道之…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怎样才能写出“深度”来?这是我们地方小报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今年夏末,我们采写“永清县深化经济改革探析”的组合报道,共四篇:《把“二传手”变成“主攻手”》、《“包”字在乡村企业中螺旋式上升》、《有特色的农业结构在开发中形成》、《基层组织民主选举促进生产力发展》。分别就主管部门怎样适应企业承包经营的新形势、乡镇企业承包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采写了3篇新闻,这3篇新闻在《川东南报》发表后。均被新华社采用,我从中悟出了如何采写全国性新闻的“秘诀”。一、在比较中找新闻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说过:“新闻没有同全国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作为地方报的记者,要使自己采写的新闻跳出小天地,走向大市场,就得善于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6)
报刊审读与阅读报刊叶子报刊审读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审读的基础。首先要当好一个读者,“钻进去”认真读,然后再“跳出来”审。但是,报刊审读又不同于阅读,二者的区别王要表现在下列方面:关于“读”的目的。阅读报刊是为了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抑或为了了消遣。阅读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采写的《农村水田电费为什么这样高》、《土地在呻吟》和姐妹篇《土地在呐喊》等三篇稿子,先后获得了辽宁省县区优秀广播节目二等奖和三等奖。在采写这些稿件的过程中,我们有深刻的体会:关注“三农”必须要做到心到和身到。也就是说,要想报道好“三农”方面的稿件,记者必须要深入到农村去、扎根在农民群众之中,才能写出有份量的稿件来。具体要做到: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10.
学会抓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如何抓问题?根据近年来自己的采写体会,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抓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入手。如近年来“人情灾”成了宜昌一带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农户间请客送礼,互攀互比,讲排场,比阔绰,风气日盛。当地农民对于请客送礼视如一种沉重的负担。1986年6月份,我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采写出了《“人情债”把宜昌农民害苦了》的新闻稿。这篇稿件在《宜昌报》发表后,不久又被《农民日报》刊登。这  相似文献   

11.
“无物似情浓”,是以“云破月来花弄影”佳句传世的北宋著名词人张先在“一丛花”词中写的,意即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感情更为浓重。新闻要重视渗透力、感染力很强的“情”。记者、通讯员要多采写优秀的“有情新闻”,要达理又通情。在新闻中,真切、充分地表达美好、真挚的情感,是使亿万受众关注新闻,引起共鸣,增强新闻感染力的有力纽带,是做好情理相融、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获1998年度全军好新闻三等奖和四川省好新闻三等奖的《将军的三个军礼》(作者:姚蓉、黄炜国、杨彪),就是一篇情溢字里行间的佳作。作…  相似文献   

12.
认真作标题     
我以为努力为稿件配上一个紧扣文章主题、能总括全篇稿件的中心内容、深深地吸引住读者的好标题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7年多来较为深刻的体会,也是我身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单位而能保持较高的见报率和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得7年前,我写的第一篇稿《“雷锋小姐”》就是以一个比较好的标题吸引了广州军区《战士报》的编辑。这些年来,我每采写一篇新闻稿件都认真作好标题,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我采写的消息《小车司机“解放”啦》,在获得“厦华杯”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及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一等奖。这篇560字的消息是2000年从一个会议中“捡”来的。回顾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我感受到,文山会海虽然枯燥,但众多的文件和会议中确实蕴涵着有用的信息和新闻线索,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跳出“会议”抓新闻,就一定能在文山中淘到“真金”,在会海中逮到“活鱼”。身为党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8年,似乎与党政会议报道结上了不解之缘。采写这条消息时,我刚从家乡闽西北的一家党报调到厦门日报半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14.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2002年8月10日《武汉晚报》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评奖结果,于6月21日本刊编辑部召开的评委会上评定揭晓。“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从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历时9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稿件500多篇。经过编辑部认真地看稿、筛选;评委们精心、审慎地研究、磋商、反复地评议,最后评出一等奖1篇(北京日报记者纪涛撰写的《功夫在诗外,新闻采写亦如此》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纪念奖15篇。这次征文活动涉及面宽,影响大,反映好。500多篇征文来稿作者,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园地     
画好“龙”更要点好“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新闻的,提掣全文,凝聚文意,如果拒一篇新闻稿比做一条龙,那么标题就是龙眼,眼无光则神无采,几年来我采写的《唐河农民玩信息》、《稻草堆里冒出百家小康户》、《生猪,今年你咋啦?》、《瑞鹤做客老店村》、《昔日荒岗丘飞禽罕至,今朝花果山百鸟群聚》等稿件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上刊发,并受到读者的好评,一个原因是标题做得新颖。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1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陈明 《新闻通讯》2011,(6):10-10
去年,笔者先后采写了《海安建立网络回帖员制度》、《海安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里住房一举两得》、《百家社团,社区管理离不开的“好帮手”》等稿件,1篇A-,2篇B+。笔者最深的体会就是,“联系点”既要字字闻得见泥土的气息、处处听得到基层的声音,更要找到报社要求的按新闻规律办事和地方党委政府要求宣传亮点成就的结合点。学会如何走进“点”、又如何从“点”上走出来。一句话,就是:“身”入“联系点”,党报记者应该站得更高点。  相似文献   

20.
《盐阜大众报》记者杨树立撰写的《好稿采写例话》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好稿采写例话》收录了作者的省以上好新闻获奖作品,以及在省级以上新闻业务刊物发表的论文、采写心得共76篇。全书以专题研究方式,针对新闻采写中不同题材、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处理,深入 浅出地进行现身说法,如“把新闻写成花边消息”、“一个题材多种处理”,“把现场新闻写深刻”、“多视角审视社会问题”、“采写人物通讯的得失”、“用投稿者眼光编辑”、“记者经历的故事”等等。《例话》中收录的作品大多是作者从采访一线捕捉的“活鱼”,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