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外在形式的大众个人思想的表达方式行为在互联网的日益流行,其行为常常与公民、法人的权利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侵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而现今,我国及大多数国家对于"网络恶搞"缺乏明确法律定义和相关的法律规制.因此,当权利人在"网络恶搞"行为的侵害面前,其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救济.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来对"网络恶搞"行为进行民法上的规制.保护权利人利益.  相似文献   

2.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娱乐下的"蛋",是青少年追寻"诗意人生""心灵突围"的一种集体默契。"恶搞"在赋予社会创造激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娱乐至死"的倾向。面对网络"恶搞",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一种"正邪不两立"的姿态,进行色厉内荏的指责和打压,而应该认真分析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建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疏导体系,引领网络"恶搞"朝着健康、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外在形式的大众个人思想的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上日益流行,其行为常常与公民、法人的权利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侵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对于"网络恶搞"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相关的法律规制,导致在"网络恶搞"行为的侵害面前,受侵害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救济.因此,对"网络恶搞"行为进行民法上的规帝J,成为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探讨的一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恶搞"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现象,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它的产生缓解了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压力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感,因而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由于没有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伦理问题也随着网络恶搞作品的不断出现而出现.因此,对于恶搞,我们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在伦理规范的约束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丽  高继伟 《班主任》2007,(7):29-30
一、网络"恶搞"文化的产生与发展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迅速走红,使网络"恶搞"在我国声名鹊起。"恶搞",又称作"Kuso"。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Kuso"是日语"くそ"的发音,原意为"可恶"或"粪、屎"的意思,是用于发泄不快情绪的口头语,后来演变为"恶搞"网络文化的代名词。这种网络文化几年前由日本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6.
阐述网络"恶搞"文化的根源及"恶搞"一族的特征,分析恶搞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最近流行的"凡客体"为代表的"网络文字恶搞"现象层出不穷。现在,"网络文字恶搞"已经成为一种传播于互联网,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形式。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角度对"网络文字恶搞"流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解读青年亚文化的特性,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彦霞 《现代语文》2007,(2):108-108
近时期以来,"恶搞"一词频频亮相于各种媒体,真可谓万人瞩目.用百度搜索一下,竟有大约13400000篇相关网页.如果说是2005年的超女引爆了"PK"一词的大流行,那么2006年初胡戈的网络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则是"恶搞"一词火速传播开来的极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它既可以让人们拓宽视野、充实知识,使积极利用者成为网络时代的胜利者,也可以令人精神颓废、道德偏失,让消极使用者成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近年的网络,从文化这一角度来看,经常出现"恶搞"之举.许多著名的、流行的或经典的影视剧、文学作品被改编成"恶搞大片"、"恶搞名篇".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新型媒体的技术支撑,"恶搞"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普遍发生和迅速蔓延"恶搞",总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目前关于"恶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下,狂欢化的娱乐心理、祛"神圣"化的解构心理、关注社会民生的干预心理以及"恶搞经济"驱动下的逐利心理,是促发"恶搞"行为的主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郭超 《现代语文》2006,(12):78-79
继"无厘头"之后,"恶搞"成为当今社会中最有冲击力的流行语.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搞文化",慢慢渗透到大众生活中.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也将"恶搞"这一流行元素及时地吸收进去,让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眼前一亮会心一笑.这种"恶搞短信"能在"拇指一族"中流传,除了词语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外,还在于短信语篇中前后语境的超常规搭配.  相似文献   

12.
网络恶搞是一种产生于娱乐消费时代,依托于现代电子传媒技术进行制作、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以娱乐大众的新型创作形式。大学校园网络恶搞具有"无父"的解构性和全民参与的集群性特点,是人性自由、解放的进步,但也不可忽视地存在消解文化、流于肤浅的趋势,需要我们审慎关注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恶搞也需要艺术,网络世界中流行的恶搞作品,我们也会禁不住去一看究竟,也没觉出对自己有多大的损害,相反会有种说不出的轻松。这就是艺术。当戏说与恶搞影响到课堂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在前面加"艺术的"  相似文献   

14.
"恶搞视频"的兴起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私人数码摄像机的出现有深刻的联系。在网络传播中,"恶搞视频"通过将人们熟悉的、固化的符号重新组合,建构起新的语境,赋予这些旧符号以新的意义,达到反讽、戏仿和解构的效果。"恶搞视频"是一种普通大众业余性的影像表达,是一种个体化的态度突显和情绪宣泄,在挑战权威、摧毁偶像的同时,往往容易陷入价值虚无的泥淖。  相似文献   

15.
《湖北教育》2008,(2):52
时下,一种带有鲜明网络文化色彩的"恶搞证件"在不少城市的中小学盛行,比如"光棍证""FBI特工证""流氓证""逃学证""土匪资格证""扁人证"等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恶搞现象已成一种风潮,形形色色的恶搞作品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恶搞已经从最初的一种单纯娱乐方式演变为一场热闹的文化事件.本文试图在系统回顾恶搞现象产生、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从媒介技术发展、后现代文化背景及大众接受心理等三个维度,分析其在当前社会能够流行的深层原因.在看到恶搞娱乐功效的同时,也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探讨其走向极端化的种种弊端,研究其发展趋向和引导思路.  相似文献   

17.
“恶搞”又被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当前的“恶搞”主要从网络上开始流行,以文字、图片和动画为手段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它的滑稽和颠覆以及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让一些青少年模糊了对中国传统观念的认识,所谓的“正常”已成为一种荒诞。随着“恶搞”在网络上“新作不断”,课文恶搞、语言恶搞、短信恶搞、视频恶搞等正潮涌般侵蚀着中学生稚嫩的思想。那么,“恶搞”对中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它的兴起又对中学生存在哪些消极影响?就此现象,笔者对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8.
从本质上讲,网络恶搞并没有太多的恶意,只是一种自娱的手段或需要。但恶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短暂快乐的同时,带来了各种不良信息和道德法律问题。对于网络恶搞,一味地指责与批判是非理性的,关键在于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规约。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讲,网络恶搞并没有太多的恶意,只是一种自娱的手段或需要。但恶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短暂快乐的同时,带来了各种不良信息和道德法律问题。对于网络恶搞,一味的指责与批判是非理性的,关键在于清楚地认识和正确地引导及规约。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体“XX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体"XX体"指起源或流行于网络的新文体,通常是由于一个突发奇想的帖子、一次集体恶搞或者是一个热点事件而产生。此文通过对从网络上搜集到的59种"XX体"进行分类,初步探究了"XX体"流行原因,并从语言和社会这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文体"XX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