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政策选择的结果。公益性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私益性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大力弘扬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正确引导高等教育的私益性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
大学社会批判:知识、政治与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知识的高深性、专门性、公共性与游移性,是大学社会批判的可能性前提。大学社会批判不可避免地遭遇知识的真理性、纯洁性与知识的现实性、实践性的矛盾,只有坚持从学术立场、良知和正义优先原则出发,才能保证大学社会批判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强化了知识的商品属性,也加速了知识生产的市场化进程,大学作为社会知识生产的重要载体,同样难以独善其身。现代大学的四维功能赋予了传统"象牙塔"更多的社会角色,也引发了关于大学知识生产社会属性与现代功能之间的讨论。溯源现代大学的本源属性,唯有辨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寻得大学知识生产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平衡点,方能笃行现代大学的多维功能,彰显现代大学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提供公共教育、传承公共知识,已经从私人场所转变成为一个公共机构。大学行政部门公共性弱化,科层管理异化为行政力量的过于强势,其本质是大学管理公共性的缺失。大学管理公共性的缺失可以引起大学公共性基于现实问题和公共性的要求,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是要提升大学管理公共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公共利益、民主管理、多方参与的治理理念指导下,从政府管理和大学内部治理两个层面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提供高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模式包括培育专业教育中介机构、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发挥数据和信息服务作用、进行教育问责等;大学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则要从校长职业顶层设计起步,加强"校长"岗位的制度设计,包括明确任职要求、公开遴选程序、规范职责、制定任期和薪酬体系、形成制衡机制、设立校长卸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中一些深层次的制度障碍构成了阻抑高等教育公共性发展的瓶颈,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毋庸讳言。要消除高等教育公共性的制度障碍,需彰显制度设计的公共精神,培植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土壤;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营造开放性的制度环境,广辟高等教育共享性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8个国家48所大学的使命分析,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质量、适切性,探索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带来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也不断面临各种制衡和挑战,需要大学清醒地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职能,真正以自己的使命感和追求卓越的意识履行大学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公益性。首先,通过剖析相关理论,阐述了民办高等教育社会公益性的内涵;其次,通过分析社会资本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论证了我国民办高校坚持社会公益性的必然性;第三,通过国际比较,探讨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共财政投入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在相关论证的基础之上,阐明无论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如何变化,坚持社会公益性,必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及其社会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范式是时代的紧迫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代大学制度文化范式具有创造和发展文化的功能、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前者包括发展先进文化、校园主体文化构建、大学理想保证等功能;后者包括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发展科学和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的私益性及其私事化倾向的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是公益性与私益性共存并以公共利益为主导取向的公共物品,公益与私益可以在一定社会条件与政策规制和调控下整合兼容.当下日趋突出的义务教育私事化倾向是对义务教育私益性的僭越、放大和绝对化,表现为部分教育主体在教育目的取向、机会选择、内容实施及服务关系的价值评判和行为上的误解,构成对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的损害,侵蚀到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基础.为此,应积极采取政策和措施,使义务教育私事化倾向得到有效遏止.  相似文献   

10.
依照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下大学的出现时序,可分为私立大学先发型国家和公立大学先发型国家。现有的公私分类法,主要以历史、法律和习惯上的标准来界定大学类型,但这很难对当下的"混合型"大学作出判断。回溯大学发展史,公立与私立大学的特征分析须基于两类大学的本质属性,以高等教育产品属性紧密相联的公共性或公益性的大小为评判标准,这一标准主要体现在大学办学目的、教学科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高等教育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要引领社会前进。国外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通过在高等教育规划融入城市规划,促进大学与社区一体化建设,构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路径来实现。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调机制、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环境,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生产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在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关系问题上,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而在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应关注学生人文素质和有效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a shift in the value awarded to the disciplinary knowledge developed in universities. The instrumentalised function of this type of knowledge as it is ‘priced’ and sold in the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marketplace is given a value greater than that given to its symbolic or ‘priceless’ function in contributing to society’s social meanings. This shift in value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nsive commodifica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itself as a consequence of fundamental changes to the global economy. Knowledge now plays a central role as a valuable productive for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main site for its production and sale. The weakened insularity between disciplinary knowledge’s symbolic and economic functions gives greater value to its ‘price’ rather than to its ‘priceless’ function as a creative force in creating the social meaning of the symbolic sphere of human life. We describe the way this shift in the value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 has affected its functions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with reference to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Indonesia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社会属性的真正转变源自于高等教育活动本身的质变,而非高等教育活动的量变及它与社会其他活动之间关系的变化。因此,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及其壮大无法诠释高等教育的经济基础属性。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活动本身发生了质变,即它直接参与了社会生产活动,这才导致了高等教育社会属性的部分转变,即经济基础属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社会问责是高等教育质量外部监控的重要手段。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社会问责是公民或社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及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促使高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社会问责必须解决问责的衡量标准、问责主体的法律权限(地位)、建立高校信息披露机制和问责回应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招生宣传工作侧重点的不同。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不仅是单方面对学校的宣传,同时也是对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政策的宣传,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公共性是高校科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它在时代变化中更新着自身的涵义。在功能上,高校科学研究经历了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从服务教学到服务社会的转变。在价值上,高校科学研究呈现了从内生性公共性到外生性公共性,从自我实现型公共性到依赖型公共性的转变。这些公共属性间的矛盾与冲突形成了功利化与行政化的科研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寻求高校科学研究的价值回归与自主性回归。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社会资本概念运用到高等教育领域中,使大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有了全新的认识。高校本身创造社会资本,反过来,高校社会资本促进知识的创新,高校与校友、地方、企业等的良好关系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的程度将使高校获得足够多的社会捐赠和科研经费,并改善学校的生活和政治环境,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汕头市东厦中学中学生税收宣教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是东厦中学结合承担广东省税收宣传教育基地任务而组织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本文主要阐述了税收宣传教育的背景与意义、开发研究与实践过程、课程开发取得的成果、实践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对学校教育联结社会教育、公民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满足产业升级、经济转轨对高端人才、高端技术的紧迫需求;促进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与社区共同成长,为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发展;改变传统观念中对体力劳动者的轻视并营建现代技术文化。目前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