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尔德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也是唯美主义大师。童话是他尝试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文体,也是使其被文坛接受的作品。本文以其《快乐王子》童话集为文本,从文体学这一崭新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王尔德童话的词汇句法特征、修辞特征、语境特征和其产生的特殊文体效果。这为挖掘文本的美学价值提供了客观依据,使我们能更好的鉴赏文本,探讨它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尔德的童话尽管一直广受欢迎,却较少受到评论关注。童话作为王尔德文学实践的一个方面,不仅体现了王尔德追求形式美和感官享受的美学主张,也蕴含着他对自身复杂经历的反思。其童话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表达出隐藏的纵欲与赎罪倾向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不同文体有其各自的目的功能和语体特点,自然也有其不同的教学价值。如何基于文体特征,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笔者以为,可从文体和学情两个维度考量文本,依次思考这一类、这一篇、这一组、这一课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狭义上的文体指文学,包括文学语言的艺术性特征(即有别于普通或使用语言的特征)、作品的语言特色或表现风格、作者的语言习惯以及特定创作流派或文学发展阶段的语言风格等.[1][P77]本文以王尔德童话作品经典之作--<自私的巨人>为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语篇模式及句法,措辞和修辞手法等,窥视王尔德作品唯美之端倪,探讨王尔德在童话文学作品创作中如何贯彻"艺术至上"的唯美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的童话在继承传统童话风格化模式下开启了个性化童话的新途径,他的童话有着更广泛的读者语域,因为他的童话由表及里孕育着不同层次的沃土,期待不同的人群去挖掘.这样的文学魅力是与王尔德所使用的文体手段分不开的.在他的童话里,王尔德似乎始终在暗示着这样一个宇宙大观:圆周式发展.他使用大量的圆周意象,其中有可观的,也有可感的...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童话与传统童话截然不同,弥漫其中的悲剧意识和死亡意识使之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图探讨王尔德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坎坷的情感经历和社会经历使王尔德以“悲剧”和“死亡”来表达灵魂诉求,以肉体的消灭反衬精神的永生.王尔德个人的宗教信仰和情感诉求融入作品中,表达了其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对于“生”与“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打破传统童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正反人物性格鲜明的、扬善惩恶为主题的创作模式,他多以善无善报的悲剧结局为主题,折射人世间的冷酷和丑恶.人物多重性和可变性性格的塑造;花和心等传统意象的反义运用,童话篇名的反义设置;非童话生僻词、复杂句式和刻意修辞的使用,都是王尔德童话的特点.他以童话为"面具",对现实社会的冷酷与丑恶进行揭露和抨击是其童话的主要特点,也是其童话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的文学剧作家,王尔德以其剧作、童话和小说等蜚声中外。王尔德是世界上少有的能与安徒生相提并论的童话作者,但其一生童话作品数量稀少。童话作品数量相对较少的反面是质量之高,王尔德仅有的九篇童话多被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中外文坛中对王尔德的评论褒贬不一,这些评价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王尔德对于中外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死亡是自然万物不能摆脱的宿命,以此作为创作主题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作为19世纪善于思索人生的杰出文学家之一,王尔德也把创作的视线投向了死亡这一主题。死亡主题在其小说、戏剧以及童话中都有所呈现,其中当属童话着墨最多,而王尔德童话中死亡主题所揭示的深意也是很值得人们思考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一种文体。目前,童话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单一和讲解痕迹过重等问题,导致童话教学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重视童话文本的深入解读,挖掘其综合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体悟。在课堂上,可通过朗读体会、信息技术、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英国优秀作家王尔德一生创造了大量作品,他被公认为是一位独树一帜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措辞优雅,风格独特。本文以《巨人的花园》为例,从意象和情节两方面探讨其与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传统童话的差异,展现这篇童话的宗教特点和唯美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是王尔德一生所著九篇童话中的一篇,而“灵魂”正是解读这篇童话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揭示出“灵魂”的象征意义即是人的社会属性,进而通过对童话的结构分析展现叙述者对“灵魂”的矛盾态度,并结合王尔德生平、文艺思想探讨其灵肉观的矛盾性及其在童话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经典童话之一。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借助检索软件Wordsmith Tools 5.0对其进行检索,可以分析文本的总体特征,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探寻作者的语言风格在突出童话主题思想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本体裁样式,是链接学生自我心灵与文本世界的有效载体。童话教学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要在趣味中凸显语文教学的价值,可从三方面入手,即重感悟,以文本富有特色的语言为据点;重表达,以文本生动有趣的情节为载体;重情趣,以童话富有特性的文体为基础,以凸显童话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45):22-23
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奥斯卡·王尔德身体力行地追求着他认为的真正的美——希腊式的美。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法窥探王尔德童话中隐含的希腊式爱情,窥视王尔德内心的情感世界,探讨王尔德在爱情中的追求——美与反叛。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英国文坛上一位颇具争议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长期以来,王尔德的两部童话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集》和《石榴之家》一直被视为唯美主义的创作典范。通过此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王尔德通过其童话中反复出现的荣格原型,在文本中建构一个个失衡的外在世界及内心世界,从而传递其独特的现实观及对个体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语料库语言学在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后,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用途。除了以往针对于语义、词汇研究及中介语对比分析的研究外,其在文学分析及批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使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来对比分析王尔德与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旨在揭示出这两位作家作品在总体特征、作品主题及文体特点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王卓 《培训与研究》2009,26(9):15-16,40
语料库语言学在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后,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用途。除了以往针对于语义、词汇研究及中介语对比分析的研究外,其在文学分析及批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使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来对比分析王尔德与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旨在揭示出这两位作家作品在总体特征、作品主题及文体特点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