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穆克宏教授研究文学史史料学的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已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种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的著作问世。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研究的空白。 此书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论述系统,内容丰富。本书共分八编。按时代顺序论述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的文学史料;鉴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又将南北朝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之史料,分专章论述。横切与竖切结合,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作者不仅广泛地汇集了文学史料的版本目录,而且对史料加以鉴别、评述,有的还撰写了内容提要。对于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作了介绍,对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次研究选取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一些勇武女性形象作为案例,分析古代文学中的勇武女性形象,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勇武女性形象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中不能忽视的美丽风景。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拥有张扬的个性,有着追求和平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也努力捍卫尊严,维护孝道,她们勇武的形象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中,为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女性勇武形象的原因,分析文学中勇武女性形象的类别,以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指导文学发展和文学进步。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个文学多方面酝酿着新变的时期,对唐代文学有很大的影响.孟浩然的诗歌,正是在接受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广泛地吸取魏晋南北朝作家的种种经验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风格,成为盛唐诗坛上首树一帜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在文化方面突出表现为文学的自觉和史学的独立。文学和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文史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分野。文史分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间历经反复,但各自独立并最终分道扬镳,确实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文学、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史分野问题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文论与经学关系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的发展流变状况进行宏观考察,围绕文论与经学之间既有疏离又有牵合、既有逃逸又趋复归的变动关系进行探析,可以见出,魏晋南北朝这一“文学自觉的时代”,乃是整个文学与经学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宫体诗即是在齐梁时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其内容多为吟咏女性,风格绮艳,甚至有些色情描写成分。宫体诗的形成符合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宫体诗的主要作者都深受佛教影响,甚至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从思想文化乃至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大分裂、大融合的特殊时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异样的特点,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逐渐家族化,出现了以王氏、谢氏、袁氏、张氏、颜氏、何氏、范式、沈氏等为主的作家家族。这些世家大族因其显赫的政治地位及世代沿袭的家族文学氛围,培养出了众多的文学大家;另一方面,它们的存在也推动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并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一系列理论性的指导,为隋唐文化大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以气为主”向唐代“文以意为主”的转化过程。认为“以意为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开始孕育、生长。而“以气为主”向“以意为主”的转化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元范畴——道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态。同时 ,论述了唐代“以意为主”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力图见出艺术范畴及其体系的本性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受魏晋南北朝时代思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主要呈现出了儒道兼综,继而儒玄双修的时代特色。同时,这一时期的家族教育又始终和儒学不可分割,儒学作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根本地位未曾动摇过。可以说,儒学及其儒家观念仍是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底色。  相似文献   

13.
李子芯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91-92,1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混乱动荡使儒学逐渐失去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追求人格独立的玄学和崇尚精神超越的佛学先后兴起。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使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为外部社会制定法则而转向内部本质规律的研究和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美学的这一转向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美学内向化的精神品格。在美学"内向性"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远离先秦两汉的功利教化向着多情、自然的方向发展,抒发情感与咏叹自然成了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审美趋向。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为唐朝诗歌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舵朝时期沂蒙文化教育与外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沂蒙地区与外地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在儒学、书法、文学、史学、科技等诸多方面,加强了南北文化教育的沟通,促进了沂蒙地区乃至整个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魏晋六朝时期杂传的创作极为繁盛,作为一种史书著述体例,其一方面与魏晋六朝史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另一方面又与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杂传蕴含了丰厚的文学价值,对六朝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六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文史分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传统题材的送别诗在唐代繁荣以前,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历程:先秦《诗经》中《燕燕》、《渭阳》离情别景的描摹以及"吉甫作诵,以赠申伯"的官场饯别,堪称送别诗的滥觞.魏晋时期随着送别诗诗题及类别的出现,送别诗才真正建构起来.降至南北朝时期,文人有意识地将送别诗从其它诗类中独立出来,再加上当时山水诗的盛行以及诗人注重吟咏性情的特点,带动送别诗中的写景技巧,以及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从而使送别诗无论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据《隋书·经籍志·集部》的著录及有关资料 ,在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由于文体辨析的发达 ,“赋”的内涵和外延渐趋明晰 ,故而逐渐与骚、七、颂等文体区别开来 ,成为一独立文体 ,且为目录书单独著录。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这一时期也具有了相当规模。理论探讨方面 ,与汉代相较 ,六朝不唯赋论材料明显增多 ,研究亦更为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四分五裂的背景下,苏绰在思想、政治、经济方面提出的施政方针和措施,促进了贫弱的西魏、北周政权的强大,为统一北方以至后来中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苏绰对中国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隋代历史虽短,但具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它主要以楷书碑志体现。由于时代因素的影响,它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上承两晋南北朝遗风,下启唐楷尚法先河,可作为我们继唐楷和魏楷之外的楷书学习典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释了汉魏六朝碑刻中的词语七则,纠正了语文辞书释义方面的错误,补充了语文辞书词目的缺漏,对汉语词汇史研究、辞书编纂以及石刻文献的正确识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