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人造原子,延伸量予物理学。当粒子被束缚在微小的“盒”中时,会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可将一个原子当作一个束缚电子的球形容器,而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之间的电荷引力相当于容器的壁。根据量子物理学理论,被约束在如此微小空间中的电子仅运行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每个轨道代表一个特定的能量。研究人员能够通过测定当电子突然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原子吸收或发射的光波波长来决定轨道代表的能量。现在,研究人员也能探索被称为量子点阵的显微半导体结构中电子的一些把戏。在这类人造原子中,电场像用婉约束一…  相似文献   

2.
一、主要内容小结1.从微观结构上讲,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1)分子是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构成的,且同种非金属原子构成单质分子而形成非金属单质(如H。、O。),不同种非金属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而形成共价化合物(如HCI);离子是由原子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且典型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典型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离子化合物(如NaCI)。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要注意的是,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由铁原子构…  相似文献   

3.
谢欢 《中学理科》2004,(10):13-18,51
电现象的本质在于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具有电的结构.一切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内部的正、负电荷量是相等的,原子对外呈中性,因此物体通常也呈中性.如果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那么原有的正负电荷平衡被打破,就对外显示电性.原子失去电子,就带正电,叫正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就带负电,叫负离子.物体的带电现象正是由它的原子失去  相似文献   

4.
电子档案是由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的档案。一般而言,电子档案是由电子文件转化而来的,只有具有归档保存、备查、凭证作用的这一部分电子文件,才构成电子档案。目前电子文件所采用的介质主要有磁盘、磁带和光盘。电子dangan归档主要用磁带和光盘。电子档案是将实体档案信息以字节、比特方式表示并使之在电脑网络上流动,只有引入正确的软件、硬件与足够的背景细节。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确定物质化学式的几种解法,归纳如下:一、根据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例X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X与Y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解析:因为X原子与Y原子化合要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双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通过得失均达到8个稳定结构,X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3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得失总数相等的原则一个X原子失去的3个电子必须由3个Y原子获得,所以X原子与Y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  相似文献   

6.
常温下,除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易脱离原子核外,其余的电子仍围绕原子核运动.这些电子叫束缚电子.金属都是晶体,其晶格都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常温下,由于金属原子的热运动,金属的最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在晶格中无规则的自由运动,这样的电子叫自由电子.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体系二、内容辅导1.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构成的,离子是由原子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都可直接构成物质。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校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在一个原子里,存在下列数量关系:门)核内质子数一核电荷数一核外电子数(+)原子量。质子数十中子数3.分子与原子的质量都是非常微小的,因此,常用其相对质量,即分子量与原子量来表示,以便于记忆、书写和使用。4.原子或离子核外的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至外分层运动(也叫分层排布),分层排…  相似文献   

8.
原子的跃迁实际是电子的跃迁,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由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在学习"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原子跃迁与原子电离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在历年的化学中考中,都会涉及粒子名称、粒子符号等化学用语的考查。下面就讲讲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确定粒子名称及符号的方法。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且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在任何原子中都有以下等式成立: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按一定规律分层排布,我们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如钠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为,它表示钠原子的原子核带11…  相似文献   

10.
各种原子中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在不违背泡利原理的前提下,按照电子壳层由低能级到高的能级逐一向外填充,即当最低的能级被填满以后,才开始占据次低能级…….这样得到的状态是稳定的,称为基态.各种原子基态时外层电子结构如表1—1所列.由表1—1可以看出,除惰性气体元素外,最外层一般是不填满的,处在未填满的外壳层上的电子叫做价电,除H原子和IA族元素外,大部分原子外壳层一般有几个价电子,这些电子便构成一电子组态,对于某一电子组态,由于电子之间的电相互作用和磁相互作用可构成多种原子态,这多种原子态中哪一个的能量最低,其基态光谱项如何确定?解答这个问题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
答: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在常温下一般都呈固体状态,但为什么只有水银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呢?对这个问题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科的御园生成教授解释说:在金属元素中,只有水银的原子和原子的结合弱。原子之间结合的强弱取决于每个原子中的电子结构。原子是以原子核为中心,而电子则是按各自的轨道独立地运动。电子从接近原子核的轨道开始按其规定数有序地进入轨道。纯金属晶体是由相同的金属元素构成的,位于轨道最外侧的电子脱离原子后就被相关的原子所共有(金属结合)。一般情况下,当金属结合在最外侧的轨道具有呈半满状态的电子结…  相似文献   

12.
问题材料如图1所示,是证实玻尔关于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的一种实验装置示意图.由电子枪A射出的电子,射入充有氮气的容器B中,电子在O点与氦原子发生碰撞后进入速度选择器C,而氦原子由低能级被激发到高能级.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前,化学家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于是形成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概念,这种观念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直到十九世纪末。 1897年,美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的存在。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带负电的电子是一切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在正常情况下,原子又是呈电中性的,可见原子中必有带正电的部分。1898年,汤姆逊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他设想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以均匀的体密度分布在一个大小等于整个原子的  相似文献   

14.
原子:它的希腊文原意是不可分的意思。早期原子论认为原子不可分割,但是现在发现原子里面别有洞天,是可分的。电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推翻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电子的希腊文原意是琥珀,因为最早由琥珀和皮毛摩擦生电。质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原子核里有最小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取名为“质子”,在拉丁文里“质”是“最基本,第一”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第7页图11.1—8,要求我们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6.
统编高一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节,是重点教材。在讲授这一节教材时,应掌握两种顺序,一是核外电子排布顺序,二是多电子原子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这两种顺序所以不同,主要是由能级交错现象引起,能级交错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外围电子的数目及其所处的状态有关,亦即与外围电子结构有关。元素的外围电子结构不一定是最外层的结构。主族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就是最外层电子结构,而副族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结构包括最外层和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原子轨道,其中d区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结构包括最外层和次外层占有电子的d轨道,f区元素外围电子结构还包括倒数第三层占有电子的f轨道。如氯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3s23p5,铁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3d64s2,铀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5f6d17s2。1周期系中各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供电子的顺序。若原子的外围…  相似文献   

18.
“名师出高徒”这句适用在物理学家汤姆生师徒4人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这些都是他们师徒3代4人的杰出成果。  相似文献   

19.
胡华 《高中数理化》2008,(2):47-48,41,42
一、选择题:8小题,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X、Y、Z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前18号元素,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M电子层电子数是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只比Y原子L层电子少2个.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A X3YZ4;B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孤立原子、块状材料、薄膜材料、纳米材料的电子高能级分布的特点及其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指出 ,由于原子物理学学科分工的特点 ,没有讨论孤立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与温度的关系 (也无法讨论 ) ;而块状材料和薄膜材料的电子高能级之所以分布在表面上 ,是与其形状有关的 ,原因在于表面上存在着缺陷原子 ,而这些缺陷原子周围存在着悬空键 ,块状材料和薄膜材料的电子高能级分布是连续的 ,这种连续性是由块状材料和薄膜材料单位体积里包含大量的原子造成的 ;纳米材料的电子高能级分布是不连续的 ,这种不连续性是由于纳米颗粒本身包含有限的原子个数造成的。同时定性地解释了稳恒电流无趋肤效应而交流电和超导电流产生趋肤效应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