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中击及其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智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此历史环境中,西方绘画也顺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艺术;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世纪。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自从公元7世纪兴起以来,便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外来宗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少数民族,特别是人数众多的回族,和独具特色的经堂教育,以及大大小小的苏非门宦。而后者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抛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如今,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之所以是中国的,是因为它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处处显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碰撞、冲突和融合,是20世纪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根基线。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中,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如何进一步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如何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开放的世界,就成为思想文化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张建新同志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就是针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由于历代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今天,要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一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个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处。这些优势和强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不同规模的200多个中国文化节、艺术节,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注重通过以反映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现代人关系为内容的当代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展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充满时代精神和艺术创造力的当代中国文化图景。当代中国文化在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宗白华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优秀的编辑,给我们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人格建树,令人敬佩不已。他文化视野宽广,学贯中西,识见卓越,人格境界高迈,终生著述颇丰。其重要原因主要在于他能站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代大转折点上,将西方文化特别是德国古典派文化的科学思辨精神和浪漫气质,与中国传统的诗学智慧和生存思悟巧妙地融合起来,对中西文化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自我开掘。毫不庸言,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非同寻常。但细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孕育生长起来的。我们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准备,而且还需要将其产生和演变融入到中国历史的深广背景中,努力做到思想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记者: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频繁而深入的交流,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格局中的位詈?  相似文献   

10.
<正>《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梦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仅第五回便融合了四种不同的梦型:亡灵警梦、神仙助梦、预兆之梦和适志警梦。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在继承传统梦文化的同时,还加以改造和创新。以这四种梦型为参照系,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究《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亡灵警梦亡灵警梦是指亡灵通过向梦者预警并指出脱困之法,从而使梦者转危为安之梦。这种梦型早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就有记载:晋楚鞌之战前夕,晋将韩厥梦其亡父谓其"且辟  相似文献   

11.
东京,是一座时尚灵动又传统内敛的都市。站在东京芝公园内,只要选取合适的角度,你可以将钢筋铁骨的东京塔与古老的增上寺摄入同一个画面:京都,被喻为日本的心灵家园,在这里的街道上行走,一边是疾驶而过的车流,一边可见穿着和服缓缓走过的年轻人……日本,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高度融合的国家,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日本政府以及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艺术形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方式。“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北京大学设立书法研究会,率先倡导开设书法专科,其书法创作兼容并蓄,对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积极作用,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敬畏与感恩     
感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但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于感恩的理解并不一样。中国古代的清明节就是通过祭扫陵墓来缅怀亲人,以培育民族感念逝者、感谢他人、感戴天地的感恩情怀,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感恩礼俗。感恩与敬畏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对敬畏的思考反映出传统感恩的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手工业与商业文化源远流长。手工作坊与工场、店铺既是古代社会的工商业组织 ,也是近现代社会工商业组织的一部分 ,同新式工商业组织并行不悖。实质上 ,作坊、工场与店铺文化主要表现为传统工商业民俗 ,在宗法式、小农式与官僚式的古代社会 ,自然主要是家族文化、村落文化和衙门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而又根深蒂固的中国家族文化、乡村文化和衙门文化 ,凝结成了中国强烈的家族观念、乡土意识与等级心理 ,并渗透在各个社会组织之中 ,工商业组织亦不例外。传统手工业包括官府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种基本类型 ,大致经历了作坊、工场两个…  相似文献   

16.
《华夏文化》2011,(4):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哺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创造力的重要土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文化创造,往往难以割裂与继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只要中华民族在,中华人文精神就有延续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文化精神也有衰落的可能。为什么中国文化得以长期延续?这就不能不谈及文化中国。中华文化与文化中国有密切的关联。文化中国的资源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观以及中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明等遗产,其本质内容无疑在于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文明理念及其赖以传承的心理基础。所谓心理基础,指的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抱有坚定而积极的认同信念。所谓认同,就是共同崇尚和热爱中华文化,也包括研究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所谓中华文化,包括中国原创性的文化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产生的文化,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不是僵死的名物制度和封存于博物馆中的文明,而是指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命。  相似文献   

19.
鲁谆 《华夏文化》2013,(2):6-11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必要深入研究古典诗词,并大力普及其精华。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经》被视为儒家经典,《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列入其中,足见诗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位置。"诗言志"(《尚书·尧典》)揭示了诗的本质,并形成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王允亮 《寻根》2006,(3):34-38
徐复观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成就卓著的学者,其著作《两汉思想史》、《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等都是在中国学术界享誉已久的著作.徐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由衷的热爱,他自己也有一种勇猛无畏的性格和作风,这种性格和作风既是徐先生为人处世上的特点,也体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魅力,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上彰显出来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