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机械吻合吻合口狭窄的预防。方法2008例食管、贲门癌中男1327例,女681例,23例颈部吻合,1985例胸内吻合。结果发生吻合口狭窄80例,发生率4%。结论熟练应用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主要并发很多,而胸内吻合瘘对病人造成很大的威胁.其死亡可达50%,一时发生。处理上非常困难,并且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行食管——胃吻合术120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2年3月开始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将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应用于临床,到1984年5月,用此方法共行食管、胃吻合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见附表。操作方法病人卧位、胸部切口和食管、胃的游离等均与一般食管切除相同。吻合时,提起已游离的食管,在拟吻合处先横行切开其后壁,并自此口向近端插入装有塑料刀座的抵针座头部。随后在切口两端分别做牵引线,再完全切断食管,沿近断端边缘做全层荷包缝合、扎紧。根据病变部位在贲门部或胃体部断胃,远侧断端自大弯侧做常规两层缝合闭  相似文献   

4.
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手术野的充分暴露,清晰的解剖关系,食管胃血运的保护,减少吻合口张力的措施及手术前后的妥善处理均是非常必要的。对吻合口瘘应强调尽早及时确诊,必要时应反复胸透和美兰试验,不失时机地积极早做彻底引流,控制感染。一旦确诊尽早做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的“三早”原则是提高吻合口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支气瘘为食道贲门癌术后少见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我们发现,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诊断贲门癌,在全麻下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术后一般情况尚可,术后七天拆线,刀口一期愈合。术后第9天进全流食,无呛咳、腹部不适。术后第十四天出现高热伴寒颤、胸痛、咳嗽、咳痰,痰液为脓性,进食后呛咳。经口服稀钡食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院自1995年起采用蒙药“乌门十七散”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临床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易晓 《母婴世界》2014,(11):40-41
胃食管反流在小儿中十分常见,绝大多数属于生理现象,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生理性反流: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喂奶后发生的暂时反流;②功能性反流(或称易发性呕吐):常见于婴幼儿,不引起病理损害;③病理性反流根据统计,病理性反流约占新生儿的0.2%,反流症状若持续存在,有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窒息和生长发育障碍等。所以,家长了解婴儿胃食管反流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随着新型胃肠功能检测设备在儿科的应用,使儿科医生对许多小儿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举例说明,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一、胃食管返流生活实例:刚满周岁的兵兵现在已是医院的“老病号”了。兵兵从出生两个月起就开始呕吐,每天少则数次,多则10次。尽管母乳充足,但他吃得很少,体重增长缓慢,身体弱,肠胃功能不好,特别爱生病,曾因肺炎、肠炎和哮喘多次住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前不久,通过做食管PH24小时动态监测,最后确诊为胃食管返流疾病。经调整体位、控制饮食、配合药物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点评:胃或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9.
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贵门癌切除或转流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容易危及生命。为了预防其发生、提高术后食管吻合口瘘治愈率,现对其发生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强调护理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胃食管返流病 案例 县市工商银行解放路储蓄所张洁的儿子点点是个早产儿,怀孕才8个月就生下来了,当时称体得只有2.3公斤,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GER)是一种小儿常见疾病,在新生儿及婴儿主要表现为溢乳、呕吐。婴儿存在胃食管反流常引起食管炎、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贫血,并影响生长发育,其中最常见的是体重减轻,这是因为经常呕吐,丧失所摄入的营养素所致,因此我们对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婴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口服,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91年1月至94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梗阻症状12,取得满意的姑息性疗效,与同期单用西药治疗组(对照组)疗效作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253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结合组122例,男78例,女44例,年龄42-76岁,平均58岁,病程5—26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并分析短节段Barrett’s食管(BE)患者的餐后近端胃酸袋(PPGAP)的特点,并分析其与胃食管酸反流的相关性。创新点:PPGAP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因素之一,引起广泛关注,而BE患者的PPGAP特点及与反流的相关性尚无报道。方法:15名短节段BE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以牵拉法检测PPGAP的发生时间、长度、最低pH值和平均pH值。BE患者完成Gerd Q问卷调查和24 h食管pH监测。结论:短节段BE患者普遍存在PPGAP,同时PPGAP的长度和酸度与其胃食管酸反流周期数、De Meester评分和Gerd Q评分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X线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食管吻合口狭窄的价值,探讨扩张技术要点.方法:52例患者术前全部行食管镜检查除外吻合口肿瘤复发,50例行食管造影明确狭窄的位置,操作在X线透视引导下进行,单次球囊逐级加压时间10min,间歇扩张4次.结果:52例患者共行70次球囊扩张术,1次者39例,2次者8例,3次者5例;未出现食管穿孔、大出血以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46例吞咽困难完全解除或长期缓解,4例短期复发且多次扩张效果不佳,2例误诊术中改行营养管植入.结论:X线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安全性好、易于掌握、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食管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食管破裂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1997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2例食管破裂病人应用大网膜移植治疗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2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食管破裂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陶然  卢雨  刘羽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6):101-103
为探讨食管颈段动脉供血体系构筑状况,以期为临床应用补充解剖学资料,利用成、幼尸体25具,红色乳胶灌注后剥离,对其分支吻合进行解剖学观察与系统分析;另取新鲜胎尸25具,其中墨汁灌注20具,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5具后,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得出该段食管分支复杂、吻合丰富,各层均存在动脉网,粘膜下层动脉网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hageal reflux diseasa,GERD)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之一,症状因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可直接导致食管病理性损害.它还可引起食管外的组织损害及相应的临床表现,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1-2].  相似文献   

18.
胃底贲门结石于食管下段嵌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31岁,主因剧烈呕吐后突发性进食困难,伴胸骨后疼痛9天于1993年1月住院。查体:除左上腹部及剑突下有轻度触痛外未见异常,未触及包块。食管X线检查钡剂于食管下段通过受阻,亦可显示管腔内有一约8×5.5cm大小充盈缺损、轮廓较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ie es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关GERD的认识、发病机制、诊治方面均有较大进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应用及提高.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我院内科从1978~1984年间共收治4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占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3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死亡率很高,所以抢救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现将我们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分析42例病人,男性29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