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年的课程结束之后,音乐老师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以便让家长看看孩子们的进步。孩子们一个个地上台展示自己的演奏才华,最后轮到了迭戈。但是他的演奏效果不太理想,使用的演奏技巧也不对。演奏结束后掌声寥寥,他的父母感到很失望。最后,音乐老师发表了讲话,感谢家长们的光临,然后他走下舞台,同几名学生的家长聊天。许多家长都为自己孩子的出色表演而兴奋异常,有些家长对老师的精心培养表示感激,只有迭戈的父母因儿子的表现而伤心难过,羞愧不已。当老师走到迭戈父母的身边时,他们问老师迭戈失败的原因,老师说:“迭戈无可救药了。他不用我…  相似文献   

2.
迭戈的拒绝     
与所有人都一样,你就没有特点。在美国的一所音乐学校,一学年的课程结束之后,音乐老师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以便让家长看看孩子们的进步,并希望从这一方面进一步宣扬学校的名气,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来这所学校就读。在舒缓轻柔的音乐背景中,孩子们一个个地走上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演奏才华。他们的表演出色极了,阵阵掌声热烈地响起。最后轮到了一个叫迭戈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演奏效果不太理想,采用的演奏技巧也不太对。演奏结束后掌声寥寥无几,在台下观看他表演的父母感到很是失望。最后,音乐老师发表了讲话,感谢家长们的光临,然后他走下舞台,…  相似文献   

3.
独奏演员     
来自法国马赛的一个学生夏令营访问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以艺术见长,中法两国的孩子进行了交流表演。真的,中国孩子们的表演很出色,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许多高难度的曲子也被孩子们演绎得行云流水。演奏结束,法国孩子的带队老师一脸疑惑地问:“你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独奏演员?”校长说:“因为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很出色。”法国老师仍然一脸迷惑。轮到法国孩子表演了,一共六个节目,没有一个节目是独奏表演,所有的演奏均有多个孩子参与。这下轮到校长迷惑了。他问法国老师:“孩子们是不是特别喜欢合奏?”法国老师说:“对,合奏需要配合…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空航天刘易斯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兰迪斯博士是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他曾经到中国科技馆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火星探测的课。这堂课他上得非常愉快,孩子们也对他讲的一切充满了兴趣,课堂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课程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兰迪斯博士决定和孩子们玩一个游戏,  相似文献   

5.
一位旅美钢琴演奏家。回国后办了一个钢琴培训班,招收的主要是少年儿童。他教得很认真,但孩子们大都并不适合练钢琴,他们在琴房里的角色只是父母的梦想。但他喜欢这些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启发孩子们对音乐的领悟,试图从人格上影响他们。演奏家与其他的教师有所不同,他并不是按同一个标准要求孩子们完成,而是找出不同程度的练习曲,分别让天赋不同的孩子们弹奏。每当孩子们演奏完曲子,他都会来到孩子身后,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说:“不错,有进步。”然后,他会站到讲台上,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夸奖哪个孩子哪个乐章弹奏得好。这是一种普通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他已经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读得差不多了……云南天文台UFO研究专家张周生这样评价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的一位学生。在石岐中心小学,一场天文知识讲座结束后,孩子们意  相似文献   

7.
民乐队的新老师姓牛,满脸有一 种势不可当的威慑力。那天孩子们练 习合奏,在演奏中,两个孩子由于开 场时动了几下,立即就被牛老师狠狠 地“批”了一顿。孩子们记恨于心, 在课下偷偷地给牛老师起了个绰号一 一牛魔王。于是,严厉的牛老师不在 的时候,“牛魔王”便成了他的代名  相似文献   

8.
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的时候,有幸听过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的讲座,其中“三角铁”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簧片乐器学会理事长大场善一先生,去为一所学校上课。他请孩子们一起参加音乐活动,唯有一个被人认为是“愚笨”的孩子一动不动,先生就把孩子请到了乐队中间,为这个“愚笨”的孩子在乐队演奏队中设定了演奏三角铁乐器的位置,并将自己心爱的乐器送给了这位学生。过了许多年之后,有一天大场善一先生又遇到了这个“愚笨”的孩子,他已成长为一个部门的经理,在他的办公室显要位置悬挂着老师赠予的三角铁。听完这个故事后,当…  相似文献   

9.
老师的错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口渴了,我让孩子们分组去喝水。这时我发现有个孩子正有些吃力地去拿我的杯子,我的杯子放在钢琴上。他踮着脚才刚好够着,因为这个孩子平时比较调皮,我发现了之后有些生气,心想,不好好喝水,去拿我的杯子干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赢得掌声     
最近,我与妻子受邀参加一个小提琴演奏会,表演者都是七八岁的小孩子。演奏会结束后,一名小提琴教师简单地向来宾介绍如何教三四岁大小的幼童练琴。他说,孩子们最先需要学的是合乎礼节的站姿。其次要学会如何向听众鞠躬。这两样学好后,才能开始学琴。“如果一个孩子就只是演奏小提琴,演完了就走开或呆呆地站着,听众往往会忘记表达对演奏者的感谢。”这名教师说。“但是如果孩子鞠躬了,听众无一例外会报以掌声,这会让孩子备受鼓舞,对孩子的练琴大有好处——掌声是最好的鼓励。”赢得掌声!美@欧内斯特·梅勒 @汪析  相似文献   

11.
正有位拉小提琴的盲琴师,他总盼着自己的眼睛能够复明。于是,他四处求医,但每次都失败了。就在他心灰意冷决定结束生命的时候,一位医生给了他一张药方,说是能够治好他的眼病,但必须在他为别人演奏并拉断一千根琴弦之后才能打开药方。  相似文献   

12.
相信未来     
1952年,音乐家梅纽因在日本演奏时,有一位擦鞋童苦苦挣钱买了门票去听演奏会,可只能坐在最后一排。演奏结束时,大师得悉,便穿过鲜花和镁光灯,来到小男孩跟前,把手中的小提琴送给了他。并问他为何执着这场音乐会,男孩回答说:“我只是想来听你拉琴。”30年以后,那小男孩依然来听梅纽因的演奏会,尽管生活依旧困顿,但他从未答应别人的怂恿变卖那把小提琴,大师依然为他拉了当年的那支旧曲……  相似文献   

13.
尹伊 《学前教育》2022,(7):60-63
<正>操场上新安装的滑梯爬网组合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他们有的说最喜欢玩红滑梯,有的说喜欢从爬网这头钻到那头,还有的说喜欢在爬网里躲避摸他脚的小朋友……滑梯爬网成为了孩子们的热点话题。孩子们对滑梯爬网的兴趣延伸到了室内,桐桐等几个小朋友就计划用积木搭建滑梯爬网组合。用泡沫网袋制作爬网计划时间结束后,搭建滑梯爬网的游戏正式开始了。桐桐将圆柱体立着摆成一排,又在上面横着放了几个圆柱体,骄傲地告诉我他搭的是爬网。  相似文献   

14.
“回击”     
户外活动后,孩子们都进了教室。王璟一个人在哇啦哇啦高叫:“我的袖套呢?我的袖套呢?”还跑过来向我报告:“老师,我的袖套不见了!”我正在整理孩子们脱下来的大堆衣服,就没好气地说了一句:“你的袖套我怎么知道在哪里,你问我,我去问谁呢?”午间活动结束时,我发现布娃娃的一只鞋子不见了,我问小朋友:“谁看见布娃娃的鞋子了?”孩子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却看到王璟把手举了起来。我连忙问他:“你知道的是吗?在哪里?”只见他不慌不  相似文献   

15.
梦想     
1952年,音乐家梅纽因在日本演奏时,有一位擦鞋童苦苦挣钱买了门票去听演奏会,可只能坐在最后一排。演奏结束时,大师得悉,便穿过鲜花和镁光灯,来到小男孩跟前,把手中的小提琴送给了他。并问他为何执着这场音乐会,男孩回答说:“我只是想来听你拉琴。”30年以后,那小男孩依然来听梅纽因的演奏会,尽管生活依旧困顿,但他从未答应别人的怂恿变卖那把小提琴,大师依然为他拉了当年的那支旧曲……  相似文献   

16.
绘画活动结束后,我把孩子们的作品整整齐齐地贴在墙裙上,孩子们兴奋地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我也为孩子们的进步而感到无比欣慰。咦?怎么少了一幅作品。我的目光迅速地扫视了一遍整个教室。只见祥祥小朋友正趴在桌子上折飞机(祥祥的画一直是不怎么好的)。我走过去大喊了一声:“祥祥,你怎么把画折成飞机了!老师不是要你把画贴在墙上的吗?”我边说边生气地将他的作品揉皱后扔到了盛废纸的塑料筐里。我本想再批评他几句,但这时祥祥却低着头走到废纸筐前捡起了那个纸团。只见他抬起头时,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老师,你从来都不喜欢我的画,贴上去…  相似文献   

17.
忍住一份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儿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早上,孩子们正饶有风趣地进行着自编舞蹈的活动,这时,我发现一个孩子跳着跳着,合起双掌竖起食指,对着其中一个女孩子的头部插了几次。活动结束后,我当着孩了们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越清,你刚才跳舞时太不爱护同伴了,你  相似文献   

19.
对话     
1763年,小莫扎特在法兰克福演出结束后,有个14岁的少年走到他跟前,对他说:“你演奏得真精彩,可我总学不好。”“为什么?你再试试看,如果不行,就作曲去吧。”“我写诗……”  相似文献   

20.
魔力     
帕格尼尼在维也纳举办音乐会。演奏时,一把普通的小提琴在帕格尼尼手中发出不同凡响的琴声,气势如同一个乐队。观众中有一位盲人问坐在身旁的人“:台上有多少人演奏?”那人告诉他:“只有帕格尼尼一个人。”他赶紧摸索着走出剧场,口中高声喊道“:魔鬼!魔鬼!他一定是魔鬼!”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就在这时,一位老男爵走近舞台,对帕格尼尼嚷道“:先生,你的技艺靠的是这把琴,你的琴一定有魔力!”帕格尼尼说“:老先生,您把靴子脱下来,我也可以照样演奏!”老男爵只得无可奈何地脱下一只皮靴。帕格尼尼将铁钉钉在皮靴底上,拉上四根弦后,便不慌不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