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维崧的怀旧,吊古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时间意识的方式,或者说两类不同的建构时间意象的语言手段。不少研究者倾向于从陈维崧所遭遇的历史动荡和生活变故亦即其独特的生平经历出发分析这一类作品。而在事实上,这一类作品承载着词人作为一个正统丈人的道德想象和追求。也可以说,是词人的这一文化心理而并非其人生经历从根本上影响着其词创作的时间意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薛海滨 《英语广场》2018,(10):76-77
在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同时必须同时进行三种关键意识的培养,分别是专业意识、逻辑意识与道德意识。专业意识强调的是科技专业知识的获取,逻辑意识意在逻辑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道德意识注重译者行业责任心的内在修为。只有这三种关键意识与翻译理论、技巧的融合才能造就优秀的科技英语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3.
先秦以后的各种学说,除开外来的佛学,大都能从先秦学说中找到根基,将其作为参照系统,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中华人文意识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伦理意识、实利意识与虚静意识。孔子、孟子倡导伦理意识,认为人的爱心和善心是人的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人性使然;荀子则将道德的产生及其作用归结为现实需要,弥补了孔孟之不足。管子、墨子、荀子认为伦理意识与实利意识均不可废,应以利为本。荀子、韩非子、老子强调虚静意识,提倡"虚壹而静"。这三种意识相合相离,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匡正,维护、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4.
对道德意识本质问题的关注随着人类的出现就产生了,但是对它的全面理解以及将这种理解践行到教育中却一直未能实现.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导致教育目标越来越远离个人潜能的发展,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工具性目标.职业学校中的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只见机器不见人”的倾向,用形而上的技术应用逐步取代了本体论.批判性意识作为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应当成为职校德育的灵魂,实现机器化的解构和人性化的重构.文章以批判性道德意识的研究为切入点,对其核心——道德动机的四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揭示了批判性道德意识在个体成长的三个阶段及对职校德育灵魂重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妈祖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取向是妈祖文化的牵引力,也是妈祖文化能由湄洲岛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驱动力。然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研究与阐释妈祖文化的厚重意蕴尚欠不足。生命意识、自然意识、道德意识是妈祖文化中人文关怀取向的重要内涵。文中从生命意识与对生命的关爱、自然意识与对自然的征服、道德意识与对道德的义务三个方向阐释妈祖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取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的发展 ,人的意识具有二重化倾向 ,一是指向外部世界 ,二是指向人自身。真正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须强化人的道德意识 ,强化自我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 ,唤醒人们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20,(6):10-19
以"道德自身意识"刻画良知,对理解儒家心学有重要启发。但二者毕竟有重大差异,尤其是作为主宰心或真己的良知绝不能视为"意念"对意念自身之是非的意识。心学极重视分别良知与意念,但道德自身意识思路使得良知成了"意念"在自身之中并通过自身的自知,即"良知"被吸纳入"意念"自身之中。良知是主宰,而非像道德自身意识那样是伴随性、依附性的。良知是情境化的整体感,而不仅是单纯对意念本身之是非的判断。良知具有全时性,不仅可与意念同时存在,而且存在于意念之前和之后,"同时性"只是截取其中一个横切面。良知无起无不起,而不会随着意念的产生才同时产生,更不会随着意念的消失而消失。道德自身意识之依附于意念,就像无数的萤火虫自带光亮;良知之主宰意念,则像唯一的太阳照耀万物。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灵景观。对道德自身意识思路的反思,有助于开启新的一轮思想互动。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张炜小说所展示出的畏天与崇尚自然的倾向、和合的文化精神和当代的生态意识就是得自于"天人合一"的启示和领悟。  相似文献   

9.
观点     
《中国德育》2013,(9):5
儿童的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没有必然联系研究人员一直在强调幼儿的道德情感对道德意识的重要性。本研究对132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对于道德行为的自我表述与道德情感归因之间的关系。调查为参与者提供了一套新开发的用以衡量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归因之间关系的标准。标准从倾向亲社会行为和避免反社会行为两个维度对儿童的道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的道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道德意识的作用,有指向作用,促进作用和调控作用。编辑道德意识的培养,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编辑道德意识的体现,第一,坚持一切为人民的道德准则;第二,对工作要认真负责;第三,要有甘心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第四,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潮骚》与《春雪》是三岛由纪夫作品中集唯美、浪漫与古典风格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文学价值。同为青春纯洁的爱情小说,三岛由纪夫却秉持着不同的创作理念,孕育出不同的文学风格与艺术气质。通过分析这两部小说,从中对比三岛由纪夫创作理念的差异与共通,以把握其小说艺术中复杂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作品对乱伦之恋有明显关涉,其中尤以兄妹恋最为突出.究其缘由,既有日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因素,又与这个民族独特的婚恋历史及精神心理相关,更是三岛本人浓郁的恋妹情结的体现,还与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相通合.  相似文献   

13.
集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的存在古已有之,集体主义则是一个伦理学概念,它并不与集体同时产生,与集体同时产生的是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集体主义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集体、集体意识、集体主义三者既联系又区别。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情感和行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其原因有社会背景的,也有教育上的。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措施多种多样,主要是在德育课程中增加感恩内容,在校园文化中增加感恩教育元素。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 ,在老舍的作品里 ,日益深入的社会批判、政治批判乃至题旨鲜明的“反侵略”叙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 ,表达着作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思。如《骆驼祥子》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文明病的反思 ,《四世同堂》在“亡城”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等等。老舍的小说从内容上看 ,无论是“文明批判”还是“文化反思” ,都同时显示出一种现代意识 ,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权意识等。他的作品使现代与传统 ,世界性与民族性 ,得到了较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从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这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继承和延续;"平民意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当中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的能动性,所以不能固执的概括.而且,任何概括都是一种遮蔽.对"平民意识"的重新认识和探索,不仅可以建构起现代与当代文学的桥梁,更能增强我们对现代社会中人性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历史“链索”观使其将现实变革意识的基点建立在过去与现代关联的深层文化意义上 ,其重构边城“古典”文化范式的向度在于社会的未来。古典道德意识的美善表达渗透着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其道德意义的“秩序和理性”在局限中显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最低与最高道德要求的联结。边城人类生命形式的展示和思考折射出生命的现代意义和未来可能性 ,其对人生形式理想的提升和期待同其道德理想必然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晚明儒家道德价值体系在士人心中的瓦解,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不仅使山水对袁宏道的人生具有了以往不同的意义,也使他对山水审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与“奇”之追求。通过山水与自我的共鸣和互动,我们可以体察袁宏道所代表的晚明人自我意识的高扬。  相似文献   

19.
魏晋以来的中国古代士人充满一种音乐的精神,这种精神传达出他们对人生、宇宙更灵动、超脱的理解。艺术领域的"气韵生动"一说与这种音乐精神有着内在的联系;"韵"是一种现象学时间意识在绘画中的体现;它表明中国艺术家在绘画中追求的并非某种现成化的客观对象,而是直观宇宙本体的活生生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20.
美育的实质是对于生命的自觉意识的培育,审美能力的培育,实际上就是对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能力的培育。审美能力的动力因素是审美期待,审美所使用的方法因素是普通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审美期待的生成不但在于审美,而且还在于审丑。培育审丑审美能力的途径不仅要通过学艺术的审美活动,而且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归根结底,是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